第696章 寄来的《黄帝阴符经》(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很平凡的一生吧?》最新章节。
京兆伊府内,李星群盯着《黄帝阴符经》上密密麻麻的晦涩文字,发胀。烛火摇曳,映得他眼下青黑愈发浓重,案头堆满写废的宣纸,墨迹凌乱地涂画着各种线条与符号。“这都什么玩意儿!” 他烦躁地将书狠狠摔在桌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溅出,在纸上晕开狰狞的黑团。
咬着牙又翻了几页,仍是一头雾水,李星群猛地抓起笔,在信纸上疾书:“新兰姐,此阵我实在无从下手,容我来汾水大营,咱们当面商议!” 火漆封印时,他的动作带着几分狠劲,仿佛要将满心焦虑都封进那团猩红之中。
而在汾水大营,第七个道士的尸体尚温,鲜血在黄土上蜿蜒成诡异的图案。赵新兰攥着披风的手指关节发白,望着不远处森然的天门阵,符文流转间似有无数阴魂在狞笑。郑秀珍俯身合上道士圆睁的双眼,起身时道袍下摆扫过血迹,声音里满是疲惫:“别再白费力气了。这阵引动天道之力,道法越深,反噬越重。”
种师道握着铁胎弓的手微微颤抖,指节泛白:“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这铜墙铁壁,毫无办法?”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甘与绝望,身后伤兵的呻吟声混着寒风,更添几分萧瑟。
“断粮!” 郑秀珍突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三十万人马,每日粮草消耗惊人。只要截断粮道,拖得他们军心浮动,不愁阵不破!” 她的话语掷地有声,却难掩底气不足。
辛兴宗闻言苦笑,摸了摸腰间染血的佩刀:“谈何容易?蒙古骑兵神出鬼没,我们的骑兵根本不是对手,连运粮队都护不住,还怎么截断他们?” 他的声音里满是无奈,想起之前与蒙古骑兵交战的惨烈场景,至今心有余悸。
郑秀珍认真回答道:“有!李星群麾下的五千玄甲军!那支铁骑精锐无比,曾以少胜多,力挫叛军。若能将他们调过来,配合我军步兵设伏,未必不能与蒙古骑兵一战!”
赵新兰沉默良久,望着天门阵中翻涌的黑雾,最终轻轻点头:“好,我这就修书。只是……” 她的声音突然哽咽,想起李星群身兼京兆伊府重任,如今调他麾下精锐,不知要担多少风险,“只盼这一次,能解此危局。”
她铺开信纸,狼毫在砚台里蘸了又蘸,却迟迟未落。烛泪滴在案上,凝成小小的珠,正如她此刻悬着的心。
暮色渐浓,残阳将天门阵的符文染成暗红,宛如浸透鲜血的符咒。在一处隐蔽的山坳里,白发苍苍的老头拄着龙头拐杖,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阵中流转的光芒,身旁老妪正用枯枝拨弄着地上的碎石,摆出简易的八卦图。
“钟师兄,之前我还看走眼了,你这个徒弟,我弟子是不如他了。” 老妪轻叹一声,枯枝在 “坎位” 重重一戳,几块碎石瞬间崩裂,“这七十二天门阵暗含天道循环,引动四象之力,阵中符文与星斗共鸣,当真是青出于蓝。”
老头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弧度,却故意冷哼一声:“哼!不过是耍了些旁门左道。把奇门遁甲和上古巫术杂糅,故弄玄虚罢了!” 话虽如此,他摩挲着拐杖的手指却微微发颤,泄露了内心的震动。
老妪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枯枝又挪到 “离位”:“钟师兄这一次你不出手,大启可能没有人能够破这个阵法了。那些自诩高人的道士,连阵眼都摸不到便暴毙当场。”
老头沉默许久,抬头望向渐渐暗沉的天空,那里隐约有星斗移位,化作隐晦的卦象。“虽然天数变化了,隐隐间有南朝应当兴的迹象,但是!” 他猛地握紧拐杖,杖头的龙首发出低沉的嗡鸣,“那仅仅是迹象,这或许是一个转折点,如果大启能够破阵,南朝当兴。如果大启不能破阵,说明可能只是一次计算失误了。”
“钟师兄,你知道你们衍天宗不可能计算错误的。” 老妪将最后一块碎石放在 “坤位”,简易的八卦图竟隐隐与远处天门阵共鸣,荡起细微的波纹。
老头却缓缓摇头,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复杂的神色:“看见自己的爱徒都拼搏成这样了,身为师父的我怎么能亲自出手破碎弟子的梦。他苦心孤诣布下此阵,不就是想证明自己的道?”
老妪闻言,不禁莞尔:“那钟师兄上一次还表现瞧不起弟子的样子。”
“不这样,你能看到这样的大阵吗?” 老头望着阵中冲天而起的煞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场战斗有的打!当真是变数横生,有趣,有趣啊!”
马蹄扬起的尘土尚未落定,赵新兰已捏着李星群的来信,指尖将信纸边缘揉得发皱。烛火在牛皮帐内摇晃,映得她眉间的朱砂痣红得刺目,“胡闹!” 她突然将信拍在案上,震得案头令箭叮当作响,“京兆伊府离不得人,他若来了,城中生乱如何是好?”
种师道拾起信纸匆匆一瞥,欲言又止:“公主殿下,李大人若能亲临……”“不行!” 赵新兰猛地转身,玄甲上的银饰撞出清脆声响,“他在后方坐镇,我才能安心。” 话音未落,目光已落在信中提及的古籍上,沉吟片刻道:“不过这书…… 或许能让郑仙子一试。”
当回信送至京兆伊府时,李星群正对着空荡荡的书架发呆。拆开信封,赵新兰的字迹一如既往的凌厉:“星群勿念,汾水有我。你守好京兆,便是对我最大的助力。至于那书,可速派人送来。郑仙子精研阵法,或能看出端倪。只是《黄帝阴符经》虽为阵法典籍之祖,能否破此奇阵,终究未可知……”
信纸滑落掌心,李星群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色,忽觉一阵无力。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一声又一声,敲得人心慌。他缓缓取出那本古朴的《黄帝阴符经》,封皮上的暗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扉页还留着师姐潦草的字迹。如今,这泛黄的书页,竟成了困局中的最后一线希望。
朔风卷着细雪拍在京兆伊府朱漆门上,李星群双手将古朴的《黄帝阴符经》递到李助面前,指节泛白:“军师,这一次就麻烦你过去了。”
李助接过典籍,郑重收入怀中,腰间玉佩与青铜剑穗相撞发出轻响:“明公放心,人在书在。只是此番我离了京兆,还得辛苦明公坐镇后方。” 他转身时,披风下摆扫过廊下未化的积雪,留下一串深色脚印。
望着远去的背影,李星群思绪突然飘回两日前 —— 那时檀木案几上还摊着未寄出的信笺,亲卫浑身浴血冲入门内的声响惊得他猛然抬头。怀中的加急文书火漆封印鲜红如血,竟是赵新兰的亲笔调令。
“五千玄甲军……” 李星群反复摩挲着信纸上的字迹,指腹触到某处微微凹陷的压痕,那是赵新兰用力书写留下的印记。窗棂外寒风呼啸,卷着细雪扑在窗纸上,他突然唤道:“请李军师!”
半个时辰后,李助盯着案头的调令,眉头拧成死结:“明公,归化营新募的士卒尚未彻底整训,玄甲军乃我镇营根基。没了这五千铁骑震慑,归化营怕是要生异心。” 他的手指重重叩在舆图上的幽州府位置,“且蒙古骑兵精于骑射,当年我军与大清交锋,在草原上都折损三成兵力…… 现在和蒙古骑兵交手,着实凶险。”
“覆巢之下无完卵。” 李星群望着舆图上被朱砂圈出的太原府,那里的战局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随时可能蔓延至整个大启,“若汾水防线告破,东齐长驱直入,单凭这五千骑兵,守得住京兆?逃得了吕宋?” 他的声音突然发涩,想起玄甲军铁骑皆是五台县同乡子弟,出征时父母倚门相送的模样历历在目。
李助凝视着主公骤然苍老的面容,沉声道:“明公决意出兵了?”
“说实话,没有。” 李星群苦笑,指尖划过案头玄甲军的兵符,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你说得对,蒙古铁骑骁勇。这些孩子…… 是跟着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烛火摇曳中,仿佛看见无数年轻的面孔在战火中消散。
“明公,精兵需经百战磨砺。” 李助忽然上前,目光坚定如铁,“兄弟们追随您,为的是太平世道。战场无情,但活下来的,才能护得住家人。”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却在李星群眼中看到一丝动容。
“许是久未征战,倒多愁善感了。” 李星群长叹一声,将调令郑重推到李助面前,“此去凶险,望军师务必护好兄弟们。”
“尽力而为。” 李助接过调令,嘴角泛起苦笑,“只是末将也无对抗蒙古骑兵的经验……”
“听天命,尽人事。” 李星群握紧腰间佩剑,剑身发出清越鸣响,“若因指挥失当折损兵力,我等难辞其咎。”
李助沉默良久,忽然压低声音:“明公,军中藏着一位故人。若得她相助,或可扭转战局。” 见李星群投来疑惑目光,他微笑着吐出两个字:“昭姬。”
春风裹挟着汾水的湿气掠过营地,李助掀开牛皮帘,五千玄甲军整齐列队。战士们的三十斤重铁札甲擦得锃亮,腰间斩马刀寒光凛冽,五千匹战马身披熟铁马面帘,马蹄裹着防滑的粗麻布条,正不安地刨着地面。
“李军师!” 亲卫匆匆跑来,“公主召见!”
赵新兰的中军大帐内,沙盘上的黑旗几乎压到汾水南岸。“休整已毕。” 她指尖重重戳在太原府至大同的粮道上,“吕客的粮草正源源不断输送,你带玄甲军出击,截断粮道!” 虎符在她掌心攥出红痕,“此去只许胜不许败!”
李助握紧玄甲军令牌,鎏金 “玄” 字在烛光下熠熠生辉。次日辰时,玄甲军的重骑兵方阵如钢铁洪流碾过荒原。战马铁蹄震得地面发颤,骑士们的锁子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宛如移动的堡垒。孛儿只斤?合不勒的蒙古骑兵却不硬拼,他们的战马套着轻便皮甲,弯刀缠满符咒,在阵前呼啸来去,像群盘旋的恶狼。
“放箭!” 李助话音未落,蒙古骑兵已射出漫天箭雨。玄甲军的重盾与铁甲挡住了大部分箭矢,却挡不住淬毒的三棱箭。前排战马突然人立而起,鼻孔喷出黑血轰然倒地,将骑手狠狠甩在地上,瞬间被踩踏成肉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冲锋!” 李助怒吼。玄甲军催动战马,如离弦之箭冲向敌阵。可蒙古骑兵立刻诈败后撤,诱使重骑兵深入。当玄甲军追出三里地时,两侧山坳突然涌出无数骑兵,他们手持套马索与钩镰枪,专拽马腿、钩骑士。一名玄甲军百夫长的坐骑被钩镰枪勾住前蹄,连人带马翻滚着摔进壕沟,转眼被乱刀剁成肉酱。
蒙古人的 “曼古歹” 战术开始发威。外围骑兵轮番骑射,箭矢如蝗虫般遮蔽天空。玄甲军的重甲在近距离箭雨下成了累赘,行动迟缓的他们无法躲避,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被射成刺猬。李助的头盔被流矢擦过,划出火星,他挥刀砍断逼近的套马索,却见身旁副将的战马突然被绊马索掀翻,副将的脖颈卡在马鞍上,生生被拧断。
暮色降临时,战场上已横七竖八躺满尸体。玄甲军的重骑兵阵型支离破碎,孛儿只斤?合不勒的狼头纛旗一挥,蒙古骑兵如潮水般合围。李助望着仅存的两千残兵,他们的铠甲上插满箭矢,染血的长枪却依然挺得笔直。
“听令!” 李助抹了把脸上的血污,目光扫过每一张疲惫却坚毅的脸庞,“结雁形阵,往东南方向突围!轻装弃盾,保人为主!” 随着令旗挥动,玄甲军残部迅速变阵,以最精锐的骑兵为箭头,借着暮色的掩护,向着蒙古骑兵包围圈最薄弱处发起冲击。
面对玄甲军突然的猛烈突围,蒙古骑兵一时措手不及。李助一马当先,手中断剑连劈三名拦路的敌兵,在他身后,玄甲军将士们齐声怒吼,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撕开一道缺口。当最后一名士兵冲出包围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李助回望那片浸透鲜血的战场,咬着牙带残部消失在晨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