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余波-大洋彼岸(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最新章节。

同一天上午,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消息通过广播和报纸同样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但与苏联纯粹的胜利狂欢不同,美国民众的反应中,夹杂着一丝狂热的个人崇拜和对爱抖露‘复活’后再次创造神迹的极度兴奋。

1942年对于美国来说是充满战争硝烟的一年,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包括双方正在进行的瓜岛战役。

战争的硝烟和对于反F西斯的热情,让瓦列里在美国的粉丝越来越多。

华盛顿,白宫

罗斯福坐在轮椅上,听着桌上的收音机里转播传来的英语声,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如释重负般的笑容。

“果然,他们做到了,他们真的把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给套进麻袋了。”

他对身边的埃莉诺说道,语气充满赞叹:“瓦列里,这个年轻人,他再次证明了自己是上帝送给F法西斯的礼物,他真年轻。”

埃莉诺也微笑的点头,她清晰的记得几个月前瓦列里访美时,那年轻,沉稳,充满智慧的魅力,以及他在白宫演讲时展现出的非凡感染力。

实在令她和自己的老公印象深刻,还有包括白宫内部的许多官员,国务院也有许多的议员。

…广播里传来的胜利消息也瞬间点燃了华尔街的交易大厅,道琼斯指数在短暂的惊愕后,开始强劲上扬,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东线的影响肯定不小。

对于NC德国被击败的可能性也都大大增加,更何况1942美对日在中途岛大胜,将霓虹舰队打的半残,目前战争债权的价值也更加稳固!

而提到瓦列里将军,更是引发华尔街交易员们一阵兴奋的议论,罗斯福总统以瓦列里名字命名的系列战争债券-“瓦列里胜利债券”。

在胜利消息的刺激下,销售柜台前排起了长龙,几乎被抢购一空,人们购买这份债券,不仅仅是为了支持战争,更是为了‘拥有’一份与偶像相关的荣耀。

债券的售卖率快速暴涨,街道上人满为患,华尔街自从经济大萧条后很少能在街道上有如此火热的场面,新闻更是争相报道。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重新唤醒华尔街的生机’,这样的标题在报纸上非常醒目。

在纽约时代广场,华盛顿特区等地,斯大林格勒大捷,保卢斯投降的消息如同风暴般席卷开来,由于瓦列里在美国的影响很大,各家新闻几乎是争相报道这一消息。

人们欢呼着,而最感人的场景,发生在那些刚刚建成不久的瓦列里雕像前。

这数座瓦列里的雕像是一个月前,听闻瓦列里‘假死’的惊天噩耗后,由大批民众捐款在极短时间内修建完成的,象征着他们对于这位年轻英雄的怀念,在纽约中山公园内的瓦列里雕像前,此刻人山人海,人们不再是哭泣着献花,而是欢呼着,跳跃着,将鲜花,国旗,甚至模仿制作的苏式士兵的军帽堆放在雕像基座周围。

许多人都举着“他还活着,他赢了”,“我们的英雄瓦列里”的标语喜极而泣,广播里继续响着转播的内容(他们会用英文重复一遍原文),每当广播里响起瓦列里的名字,每一次都会引来更大的欢呼声。

无数的民众们激动的谈论着,渴望着能再次见到这位创造奇迹的偶像将军。

美利坚民众们对于瓦列里的情感经历了大起大落,半年前的访美,他凭借着还算是英俊的外表(被媒体们称为‘穿军装的电影明星’)传奇的战绩和在演讲中对于自由,反FXS事业的坚定信念,还有与贝蒂戴维斯合拍的短片即使现在的热度依旧很高,电影院基本上一直在重映,这个小短片几乎让好莱坞吃的盆满钵满。

瓦列里的阵亡消息曾经让整个美利坚陷入巨大的悲痛与失落中,那些建好的雕像则成为民众们的寄托思哀的圣地,而当苏军宣布瓦列里复活并指挥斯大林格勒包围战时,美利坚一片欢腾,如今他亲手完成了这史诗般的胜利,在美利坚民众们的心中。

瓦列里不仅是个军事天才,更是一个象征着希望,坚韧,和最终胜利的不朽传奇,许多人写信给白宫和国会,呼吁希望瓦列里再次访美。

而当胜利的声浪席卷同盟世界时,在第三帝国的土地上却笼罩着相反的阴霾。

小黄戈培尔亲自操刀一系列新闻用来宣传,将所有的不利以及黑锅全都扣到博克身上,这名老帅彻底成为了元首以及一系列糟糕决策的替罪羊。

“斯大林格勒前线,由于前陆军元帅”冯·博克在关键时刻懦弱违抗元首的英明决策,擅自下令顿河集团军停止进攻,致使前线军队对第六集团军的救援功亏一篑,博克的无能与背叛,是导致保卢斯元帅以及第六集团军英勇将士们陷入绝境,最终力战不屈的罪魁祸首。”

“帝国的勇士们在前线一直勇敢的奋斗到最后一刻!元首对博克这个叛徒的行径表示最强烈的愤怒,博克已经被剥夺一切荣誉,永不录用!德意志军队依旧强大,东线的挫折是暂时的!在元首的领导下,我们终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德军广播里充斥着对博克‘懦夫’,‘叛徒’的咒骂,将第六集团军全都推倒这个已经被踢回老家的老帅身上,报纸头版是醒目的《懦夫的代价:博克葬送了第六集团军》

………

当这个广播响起时,博克还在专门SS的‘护送’下返回德国柏林,在距离柏林火车站内,一条军用列车缓缓停在专门的军事区域内部。

夜晚的声音寂静无比。

昏暗的车厢灯光下,博克默默的读完了那个剥夺他一切的文件,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辩解,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悲凉与疲惫,文件里的那些‘懦弱’,‘违抗命令’,‘葬送第六集团军’的字眼,像针扎一样刺着他作为军人的最后尊严。

他心里明白自己会用这种结果,所以并不意外,只是感觉有些难受。

自己真的成了元首掩盖战略失败,推卸责任的完美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