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二王设计,太子被废(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云歌传奇之长乐永安》最新章节。

钱庄一案告一段落,关于私盐进京的调查也有了新进展,两个月来,经过对几个大商队跟踪调查,太子的人最终锁定了一支做木料生意的商队。宁王一直在关注太子调查私盐的事情。如今太子的人已经查到了一些眉目,若再继续查下去,便能很快就查到石延丰头上。这个时候是与石坚摊牌的最好时机了。

于是,宁王派人去给石坚送信,说有要事相商,让他去城西的一处别院相见。城西是普通老百姓聚居的地方,达官贵族都住在城东。但宁王特意在城西购置了一处私宅,鲜有人知。

石坚一看有要事相商,一直心神不宁地捱到了夜里子时才去赴约。他没有带人,而是一人骑马前去。

进院门后,宁王的贴身护卫迎接了他,引他进屋见了宁王。

“石坚拜见宁王殿下。”

“石大人免礼,先喝口茶歇歇。”

“宁王殿下约臣在此处见面,可是有什么要事要吩咐?”

宁王从怀中取出一个本子。“的确是一件大事。石大人先看看这个?”

石坚接过本子,打开一看,立马傻眼了,差点从椅子上跌落下来,幸好宁王的贴身护卫扶住了他。

宁王看到他的反应,接着说道:

“这些都是石公子勾结奸商赚取的钱。本王当时看了,也大吃一惊,这个数目实在太大了。连我这个亲王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呀!我当时还纳闷,石公子果真是够有胆量啊,自上次被警告后仍敢继续做这种勾当。还是说,这本就是你们石家的生意呢?”

石坚一听,脑袋嗡的一声,立即跪下解释。

“宁王殿下,是卑职教子无方,生出这么个胆大包天,不知死活的畜生。但卑职绝没有参与他做的这些勾当,宁王殿下,请您相信卑职啊!”

“你没有参与?你让本王怎么相信呢?”

“卑职对天发誓啊!都是家里人把这个畜生给宠坏了,吃喝嫖赌样样都干,接触的也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上次我已经狠狠地教训了他,以为这个畜生能就此收手……唉,真是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我可以相信此事与石大人您无关。但太子的人也在查私盐进京一事,而且据我所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等太子真查到了石公子头上,那可就......。”

石坚一听太子的也在查,瞬间心灰意冷。“我石家注定要葬送在这个孽畜手里了。”

“本王能救石家,只不过需要石大人你的帮忙。”

“宁王殿下想让我做什么?”

宁王嘬了一口茶,说道:

“如今要查石公子的是太子。只有让太子无暇自顾,这件事才有暂缓的余地。”

“无暇自顾?”石坚听不明白。

“不错。”宁王继续说道:

“每年的入秋围猎,都是石大人你负责巡逻,今年,本王要你带几名亲信亲自在西岭围场的西北角值守,到时候放几个人进围场。”

“放人进围场?!”石坚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入秋围猎那天,太子也会在场,殿下是要......”

“你想什么呢?!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只管放人进去即可,其余的不需要知道。”

石坚想多问一句,但把话咽回去了。如今是他有求于宁王,让他做什么也只得照办了。

九月初一,一年一度的入秋围猎是朝廷举办的大活动。往年皇帝和大臣们都会亲临现场观看。这是一个给年轻人展现勇武能力的机会,众皇子和勋贵子弟都会参加。他们踊跃表现,争取得到皇帝的嘉赏,表现优秀的还会有走上仕途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武将们的后代来说。今年皇帝在夏宫要多住些时日,入秋围猎就由太子主持。执金吾石坚在五天前便日日带着部下在西邻围场内外巡逻,确保安全。

九月初一当天,隆重的入秋围猎开始了。太子主持,先是举行了开猎仪式。仪式之后,太子讲话:

“今年的入秋围猎,大家都拿出最好的状态,展现你们的骑射本领。今日的晚宴够不够丰盛,就看大家的本事了。”

众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太子殿下放心,今日必要满载而归。大家说是不是?”

“是!”众人齐声应和道。

这时候,有两人提着一个笼子过来,里面装着一只大雁,围猎之前要先开一个好兆头。太子的贴身侍卫拿来了弓箭递给太子。笼子打开,大雁飞了出去,等飞到很高的时候,太子拉满了弓,一箭射出,只听到一声哀鸣,大雁应声落地。众人拍手喝彩,“好,好,好!”。

围猎正式开始了,众人跃上马背冲入林中,之后便散开了。宁王起初跟太子是一个方向,但在一个岔路处,他对太子说:

“看来跟着皇兄不是明智之举呀,我可比不上皇兄的箭术,这沿路的野味岂不要都被皇兄打了去?臣弟要另辟蹊径去了。”

太子笑着说,“哈哈,随你吧。赵朴,保护好你家殿下。”

“是。”

两人分开后,宁王向西北角的方向骑去。一路上他的心思并不在打猎上,不知不觉他已经走到了离西北角密林很近的地方,赵朴提醒道:

“殿下,前面是一片密林,您之前从未去过。咱们不熟悉里面的路况,还是去别处吧。”

宁王勒住缰绳。“好,那就在附近转转,看有没有鹿出没,我今天要打到一头鹿。”

说完,他抬头看了一下太阳的方位,大概知道了时辰。还过一刻钟,他就会遭到黑衣人的袭击。而那时,肃王一行人也会赶来。

正当宁王和赵朴在树林转悠的时候,突然从西北方向嗖地传来一只冷箭,幸好赵朴眼疾手快,挡了回去。接着又是好几支箭同时射来。

“殿下,有刺客!”赵朴一边保护宁王,一边喊道。

“谁会如此大胆?敢刺杀本王!?”宁王的话音未落,又是一批冷箭射来,宁王和赵朴的马倒下了,宁王从马上摔了下来,但没有受伤。两匹马都受了伤,赵朴慌了。

“殿下,您快走!这里有我。”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见从西北方向的密林中撺出五个黑衣人,他们收起了弓弩,拔出剑来,直朝宁王二人奔来。很快,宁王和赵朴就与他们打了起来。宁王功夫虽不错,赵朴更是武功了得,但是对方五人中有四人武功也很强,看路数像是江湖杀手。动作快,下手狠。

双方打了不到一刻钟,赵朴因为多次相救宁王,背上挨了一刀。渐渐地,宁王和赵朴都没了力气,快要支撑不住了。五个黑衣人把他们团团围住,一步步逼近,赵朴拼尽最后的力气想要替主子豁出一个口子,但几番尝试之后都失败了。

为首的黑衣人见此状,他非常迅速地给宁王递了个眼神,宁王看到赵朴如此忠心,内心生出一丝不忍,但要成此事,必定要有所牺牲。

“赵朴,对不住了。你对本王如此忠心,那就最后再为本王做一件事吧。你放心,你的家人本王会厚待他们,让他们享尽荣华富贵。你就安心地去吧。”

宁王给为首的黑衣人回了一个坚定的眼神。为首的黑衣人做了个手势,几人一齐扑向赵朴,很快赵朴就被砍死了。临死前,他还在担忧宁王,不停地喊道:

“殿下,殿下,快逃啊!”

几个黑衣人又向宁王扑来,宁王掉头想跑,结果胳膊上被砍了一刀。就在这时候,肃王等人听到了刀剑声,快马加鞭朝宁王所在的方向赶来。五个黑衣人,其中的三人还在追宁王,但那个黑衣人首领已经开始悄悄撤退了,另一个黑衣人紧跟其后也开始撤退。与宁王纠缠的那三个人,当他们听到越来越近的马蹄声时,才发现情况不对。反应过来之后,却发现已经逃不掉了。

逃走的两人,在进入密林的时候,后逃的那个黑衣人快步追上去从后面给了前面那位黑衣人首领一掌,又一脚将他踹出密林,自己赶在他前面跑了。

肃王等人出现了,与肃王呆在一起的有太尉家的三公子司马辙,号称神射手。他立即骑马去追刺客,有两个黑衣人倒下了。卫将军的儿子卫英发现靠近密林处还有一人在跑,他最擅骑术,以极快的速度追了上去,两人缠打在一处。另一个还在跑的黑衣人被肃王射死了。此时,只剩与卫英打斗的最后一个黑衣人了。

有人喊了一句“留活口。”

话刚说完,肃王射出来的第二箭已经把最后一个黑衣人也解决了,卫英本来要抓活的。肃王还赶过来关心地问道:

“你没事吧。我看那刺客很难对付,就帮你解决了。”

卫英只能领情。“多谢肃王。”

刺客都死了,宁王胳膊上挨了一刀,伤口挺深,差一点就伤到筋骨了,肃王的侍卫给他做了包扎。几名侍卫把尸体拖到一处,一共四具尸体,都蒙着脸。

司马辙向宁王确认。“宁王殿下,刺客一共几人?可有逃走的?”

“没有了,当时与我们交手的就是四个刺客。”

但事实上,刺客一共有五人。逃走的那个,他逃进密林后没多久,就被石坚从背后一箭穿心。临死前,他嘴里嘟囔了一句话,石坚听到后大为震惊,但他绝不会让第二个人知道的。石坚把他的尸体拖到一个隐蔽处,用树枝盖好。密林夜间常有野兽出没,等到明天,这具尸体就会变成一堆白骨。

肃王一一揭下刺客的面罩,前三个人都是生面孔,到了最后一个,当肃王揭开他的面罩后,在场有人“啊”了一声。

“这个人怎么看着有些面熟?”十六皇子说道,“我,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此人。”

这个刺客年纪在五十上下,人很精瘦。八皇子好奇,问十六皇子:

“十六弟,你在哪里见过?”

十六皇子想了半晌后,惊地一下脱口而出:

“东宫!”

但他说完就后悔了,连忙捂住嘴巴。

十六皇子才十岁,说话难免轻率。八皇子连忙正色说道:

“十六弟,休得胡言!看仔细了再说。”

肃王也凝了凝眉。

“十六弟说得没错。本王也曾在东宫见过此人。好像是…..,对,是太子书房里的人。”

此时带着伤的宁王故意用虚弱的声音绝望地说道:

“太子,太子他终究还是下手了。”

八皇子不愿相信这事会是太子干的。

“容貌相近的人也有很多,光看长相不能确定就是同一个人。”

八皇子蹲下身子搜死者的身,结果一无所获。除了肃王和十六皇子说的这个老人,其他三个刺客从容貌上看年纪应该相差不多,四十左右,长相都有些凶狠,而且从脸上那深刻的皱纹能看出是些饱经风霜的人。再看他们的手,手上有常年握刀的留下的茧子。

宁王说道:“我与他们交手的时候,这些人出手无比狠辣,招招都想要我的命。赵朴为了保护我,死在他们的刀下了。这三人很像是在江湖上雇的杀手。”

一行人开始返回营地。路上,卫英悄悄示意自己的侍卫韩辉去通知太子出事了。卫英的侍卫故意掉队,走在后面,然后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拐进了另一条路。他开始寻找太子,但是林子很大,找人并不那么容易。

韩辉骑着马四处乱找,终于在半个时辰后,遇到了正要返回营地的太子等一行人。韩辉慌忙下马拜见太子。大家都认得他是卫英的贴身侍卫。

“韩辉,你家公子派你来的?他们都已经回到营地了?”太子问道。

“太子殿下,卑职有要事禀报。”韩辉急迫地说道,神色也有些焦急。

太子看他表情,知道可能出事了,便跳下马走到韩辉身边。

韩辉凑到太子耳边:

“太子殿下,出事了。宁王在林子里遇到刺客,受了伤。刺客现都已被诛杀,但是有人认出其中的一名刺客很像您书房里的佣人。”

太子顿时面如土色,心里已明了有人做局陷害他。

“我书房里的人?谁认出来的?”太子压制住激愤问道。

“好像是十六王爷先认出来的。然后肃王也说曾在您府上见过。我家公子让我来给您报信儿,还请殿下早做准备。”

太子稳了稳心神,挥了挥手让韩辉退下。这会儿,众人才上前询问太子出了何事。太子对大家说:

“宁王遇刺了。”

众人震惊地“啊”了一声。

太常家的大公子付垣问道:

“宁王可有受伤?怎么会有人行刺王爷?刺客是怎么进来的?”

太仆家的二公子宋志钦说:

“咱们在这里瞎猜也没用,还是尽快赶回营地问个究竟吧。”

太子振作了下精神,对其他人说道:

“诸位。宁王在围场遇刺,幸好人没有事。不过,有人说刺客中有东宫的人,你们随本王回营地看个究竟。”

众人更是瞠目结舌。宋志钦愤恨地说:

“定是有人陷害太子殿下!简直胆大包天!”

一旁的大司农独子白齐冷冷说了一句:

“你们想想,谁能从中获利最多,自然谁的嫌疑就最大。”

营地中,大家看到宁王负伤,他的侍卫死了,还有四具陌生人的尸体,都很好奇和担忧发生了什么?人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太医给宁王包扎了伤口之后,劝他在账内休息,但宁王执意要到帐外和大家一起等太子回来。

一刻钟后,太子一行人回来了,等进了营地,看到众人都站在一处齐刷刷地看向他,一个个表情或凝重,或惊恐,或难过,他们似乎早就在等着他出现了。太子这边一行人也是冷着脸,大家下了马,向大帐走去。

众人慌忙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也不理睬他们,而是将目光落在了被下人搀扶的宁王身上。

“宁王,本王在回来的路上听说你遇刺了!?有没有受伤?”

宁王心想太子真是淡定,他冷冷地回道:

“让太子挂心了。幸好我承蒙天子庇佑,性命无碍。肃王等人及时赶到,将刺客都诛杀了。只是可怜赵朴他,跟着我居然丢掉了性命。你们都让开,请太子看看这些刺客狂徒。”

不远处躺着五具尸体,先前被人围住了,如今大家散开,腾出一个口子。太子并不急着过去。

“肃王救了你?”他将目光移到肃王脸上。

肃王站了出来。“当时,我们正在追赶一头豪猪,大家都想第一个射到豪猪,追了那畜生好久,突然听到了刀剑声,于是我们就赶了过去。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急,几名刺客追杀宁王,当时他已经负了伤。我,八弟和十六弟都在场,他们也都在场。”肃王指着司马辙、卫英几人。几人都没说话,就是默认了。

太子走了过去,看到五具尸体,有两具最为醒目,一具是赵朴,另外一具就是在他书房端茶倒水的仆人,陈老头。

陈老头在太子的书房当差,做一些打扫的杂事。这位老人从不说话,只是默默干活,做完就走。他呆在书房的时间很短,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到他。所以,能认出陈老头的外人不多。

而宁王和肃王协助太子监国这段时间,出入太子书房的次数多了起来,见到过陈老头几次,有了些印象。至于十六皇子呢,他是最小的皇子。平时跟太子也没什么来往,但是恰巧在入秋围猎开始的前几天,十六皇子去东宫找过一次太子,恳求太子准他参加今年的入秋围猎。当时在书房,陈老头也在,所以十六皇子对陈老头的长相记忆犹新,才会在第一时间认出他来。

太子看到陈老头的尸体,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一个在东宫当差十多年的人,一个在自己身边伺候多年的人,一个看上去那么老实本分的老人,为什么会出卖自己?太子一向对下人不薄,为什么东宫会接二连三出现背叛自己的人?他的内心无比寒凉,但是还得振作起精神来。他故意装出惊讶的表情。

“这人是我书房的佣人,陈老头。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宁王冷笑道:“对呀,他怎么会出现在刺客当中,这话不该是我们来问太子你吗?”

“此人是东宫的佣人不假,他昨日还在我书房当差,今日怎得就成了刺客?我也一百个不解呢。这其中的原因,本王自然会查个明白。”

“查,当然要查。是谁这么想要我的性命?安排刺客在围场行刺?都要查个水落石出!”

太子看到宁王那副故装虚弱的姿态,厌恶至极。

“听说宁王只是受了些皮外伤?若这些都是来取你性命的杀手,你还能站在这里?还是说,这本就你自己导演的一出好戏?!”

宁王心虚,急忙喊道:

“我还活着,那是因为赵朴舍命护我,直到肃王等人及时赶到。怎么,看到我还活着,太子你是不是很失望啊?!”

太子不屑地说道:

“清者自清。事情还没查清楚,宁王你也不必急着乱咬人!”

“你!”宁王被气得涨红了脸。

一旁的肃王站出来解围。

“太子说得对。事情还没调查清楚。我已经通知了大理寺。另外,夏宫那边,我也派信使去送信了。明日父皇就会知晓此事。一切都等父皇回来亲自审理吧。”

太子心想肃王的动作这么快,分明就是他二人合起伙来陷害他。

第二日,夏宫收到消息,宁王遇刺,但人无大碍。宁王的生母韦夫人得知此消息后,跑到皇帝的寝殿哭诉:

“陛下。璟儿他遇刺可有受伤?伤得重不重呀?是谁如此大胆,连皇子都敢刺杀?陛下,您一定要给我们母子做主呀!”

看着韦夫人梨花带雨般的哭脸,靖国皇帝心里也是一团乱麻。他扶起韦夫人。

“璟儿无事,你不要太过担心。别哭了,当心伤了身子。此事,朕自会查个清楚。你们,还不快扶夫人去休息?”

两名婢女战战兢兢地回了个“是”,便搀着韦夫人离开了。

皇帝再一次打开信,看到那句“刺客中有一个人与东宫的一个佣人极为相似。

“如果真是太子所为,那他可真是糊涂啊!”皇帝失望地叹息道。

皇帝回想起自己临行前,还单独召见过太子,特意叮嘱了他许多。

“难道他都没放在心上吗?还是他听信了身边的谗言?”

虽然在夏宫修养三个月的期限还没到,但是,宫中发生这样大的事,皇帝只得提前启程回京都了。他已经吩咐下去,可以做回京准备了。回京也不是当即就能的,总也得三天之后启程。

皇帝有些难过,他本人非常重视孝道。他自己是唯一的嫡出皇长子,便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对于其他皇子,皇帝作为长兄,也都很关爱他们。皇宫中兄友弟恭的传说也被民间当作佳话,皇帝因此还很沾沾自喜。所以,他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能效仿先辈,将佳话继续传承下去。

但是,太子的处境与当年的他又有不同。当年,他是唯一的嫡皇子,其他皇子有都较他年幼许多,嫔妃当中也没有能与她母后抗衡的家世背景。而如今的太子,少年时失去了母后,还要面对宁王和肃王这样既有身份又有背景的皇子,自然是处处感受了威胁。

想到这里,他不免多少有些理解太子的动机。但一转念,他又觉得自己明明已经给了太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太子这么多年实际上也没闲着,一直在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些皇帝都是知道了。固然,宁王和肃王的存在是对他有威胁,但谁是储君还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太子终究是不能完全信任他这个父皇啊。

皇帝让信使传话回去,一切还待查明真相,大理寺先不要开始查案,等他回宫后亲自审理。

皇帝回京了。太子、宁王和肃王在城门外接驾,皇帝没有在城门外接见他们,而是直接回了皇宫。

回到宫中已经是午时,皇帝也没有什么食欲,只是有些疲乏,便没用午膳就休息了。众臣也都回到各自的府中去了,等着明天看皇帝如何审理宁王遇刺一事。

韦夫人晚上叫来宁王,见到宁王,她担忧地地看了看宁王胳膊上的伤,心疼地责怪道:

“做戏也不必这么认真,还把自己弄伤了。刀剑无眼,这要是不小心伤到了要害处,可还得了?!”

宁王宽慰母亲:

“母亲放心。只是皮外伤,做戏当然得做足,要不怎么让人相信呢?”

韦夫人叹了一句:

“可惜了赵朴,不过他也是为主牺牲。你好好安抚下他的家人吧。”

“儿臣会的。这次一定要扳倒太子,不能让赵朴白白死去。”

韦夫人有些不安。

“你说,陛下会相信是太子干的吗?你找的那些刺客,还有那个太子书房的佣人,都靠得住吗?万一被查出什么?诬陷太子可是重罪呀!”

宁王在脑海中重新理了一遍谋划的全过程,确定种种证据由不得父皇不相信,才对母亲说:

“那些刺客都是肃王找来的,他下过重诺,他们的身份就是拿钱办事的江湖杀手,再查不出其他东西来。至于那个东宫的佣人。这可得感谢外公他老人家。他居然瞒着你我在太子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而且一瞒就是十二年。”

韦夫人有些得意地说:“你外公是谁呀,当朝丞相!凭着我母家的身份,你本就该是太子。奈何陛下他偏要按规矩立嫡立长。”

宁王狠狠地说道:“那就让父皇看看,谁才最适合做大靖的储君。”

关于刺客的情况,他的确只知道是肃王找来的,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来历。其实,这些刺客都是靖南侯府地牢里的死囚。之前都是些恶贯满盈的亡命徒,后来占山为王,专做盗匪,不过他们是西良国人,在南靖与西良国边境的当山贼,抢掠往来商人。

西良国朝廷曾多次出兵围剿都没成功,后来是靖南侯出动了军队进行剿匪,才将这些人悉数抓获。当时对外公布的消息是这些盗匪头子罪大恶极,全部砍头,以儆效尤。实际上是,靖南侯将几个主要首领全部关押地牢,并没有正法。

此次刺杀宁王事件,肃王请他帮忙找几个不会被朝廷查出身份的江湖杀手,靖南侯自然就想到了那些关在地牢中的人。这些人已被关在阴暗的地牢里长达十五年之久,他们太想看见光了。靖南侯命人打开地牢,将盗匪中的老大黄天霸提了出来,只需跟他谈判就够了。靖南侯让他带着三位兄弟去当刺客,并告诉他还有一人会参与刺杀行动,会是指挥他们的首领。而这个盗匪老大的任务就是紧盯住首领,不能让那个人逃走了。最后能活下来的只有他,其余人都必须死。盗匪老大毫不迟疑地就应了下来。

当他带着自己昔日的兄弟去刺杀宁王时,大家天真地以为只是去演一场戏,然后就能重获自由了。盗匪头子也没想到靖南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