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沙家浜(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最新章节。

这时期不管是盛海京剧院还是华夏京剧院,都是紧跟形势,创作出一出又一出的经典戏曲。

不像后世的那些京剧大师,毫无创作动力,整天不是四处上节目装逼就是公开喊话化缘,也不嫌他妈丢人。

总之一句话创新、创新还是他妈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更好的把京剧传承下去。

就拿《智取威虎山》来说,被当时的保守派批得狗血淋头,说什么背离京剧的写意美学,过度西化。

人家革新派根本不叼这群人,认为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京剧的与时俱进。

最后结果不言而喻,革新派胜利,一部经典的京剧由此诞生。

梅大师点点头:“算是吧!你小子从小就接触京剧,后面又给我要了那么多唱片,熏也该熏会了吧?”

“你让我写几首歌还行,可京剧太复杂了。”刘平安郁闷的挠起头,写歌和创作京剧完全不是一量级,工作量忒大。

梅大师笑道:“也不是说让你独立创作一出京剧,你也没那个本事,只是在创作上给我提一些建议就成。”

嘿!你这话说的哥们就不爱听了?八大样板戏,自己恰巧熟悉《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因为这两出戏,后世老一辈的人大多都能哼哼几句,刘平安微微一笑:“你仔细和我讲讲那个《智取威虎山》,熟悉曲风才好创作不是。”

梅大师开始详细讲起《智取威虎山》的创作细节,从音乐设计、表演程式、舞台美术、唱腔表现等等方面,讲的是事无巨细。

比如在音乐设计上,融入交响乐伴奏,打破传统文武场的局限,增强了舞台气势。

还有在传统配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西混合乐队,这是首次在京剧表演上选择中西混合乐队。

还有其他许多创新的地方,如集体的滑雪舞、杨子荣新的趟马动作等等,都吸收了民间歌舞及芭蕾舞的成分。

......

老戏迷刘年氏坐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刘平安趁机怂恿道:“梅大师,你来上一段,让我们听听。”

梅大师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这出戏主要以“生”行为主,特别是“老生”和“武生”,我一旦角唱不出人家的韵味。”

“来吧!说不准你这一唱,我灵感就来了。”

“真不行!再说这出戏我只会唱一小片段。”

“一小段就足够了,快,赶快,我心里已经有些灵感了。”

梅大师半信半疑道:“真的?”

刘平安给他端起一杯茶:“真真的,喝口茶润润嗓子。”

梅大师接过茶杯,说笑道:“行!那我就献丑一段,反正这里也没外人,不过你小子可别骗我啊!”

刘平安拍着胸脯道:“放心!我可是个实诚人,打小就没说过谎话。”

你那可是实诚,净忽悠自家人了,刘年氏没好气的白其一眼,没有拆穿自己的好大孙。

梅大师喝口茶,然后放下茶杯,咳嗽两声,站起身放开嗓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