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沙家浜(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最新章节。
“穿林海? 跨雪原? 气冲? 霄汉?? ”
“抒豪情? 寄壮志? 面对? 群山?? ”
......
“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
刘年氏鼓掌喊道:“好!”
刘平安也跟着鼓掌叫好。
“献丑献丑!”梅大师低头笑着拱手,重新落座。
刘平安又给他倒上一杯茶,说道:“崔左夫去年发表的一部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36个伤病员斗争纪实》,你看过没?”
梅大师点头回道:“浅显看过,讲的是新四军伤病员在阳澄湖芦苇荡坚持抗战的史实。”
“对!咱们可以根据这个改编一下。”刘平安循循善诱道,这部纪实小说明年会被改编成沪剧《碧水红旗》,1960年又把剧名改为《芦荡火种》,1963年被京城京剧团改编成京剧,1964年被正式定名为《沙家浜》,从时间上来推断,应该属于原创。
梅大师思考片刻,手指有规律的在石桌上敲打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刘平安接着说道:“肯定啊!咱们只要大方向不犯错误,碰到一个好故事总归能慢慢打磨成一部经典的戏曲。”
“是啊,你提醒的对,大方向千万不能犯错,以前的那些老友现在很多都被....”
“咱们不谈这个!梅大师,你身兼这么多职位,完全可以调集足够的人手成立一个创作改编小组,集中精力专门主攻那些愅命励志的小说故事,然后把它们改编成京剧。省得你们这么多单位现在“各自为政”,在创作上形不成互补作用。”
梅大师现在身兼多职,一大堆名头,什么华夏京剧院院长、华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华夏戏曲研究院院长、华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华夏戏曲学院院长、梅剧团团长等等。
刘平安知道未来趋势,起风后很多传统戏根本唱不了,与其在这上面瞎浪费功夫,不如组织专业人手多创作一些愅命现代戏。
“你这个建议不错,我回去考虑考虑,和大家开个会、协调好,争取早日成立一个专门的创作小组。”
“这有什么好考虑的?你们应该多向人家盛海那边学习,人家可是不停的在创作,导致现在经典不断,佳剧频出。”
“这个不是我一个人拍板就能所决定的,肯定要和大伙开会商讨一下。”
“行吧!等这几天我创作好,你到时候过过目、把把关,你们如果觉得还可以,咱们在详细探讨。”刘平安表示理解,体制内有点不好,什么事都要开会。
梅大师一脸见了鬼的表情,问道:“你不会是这么快就有腹稿了吧?”
“不算有腹稿,只能说有一点灵感。”刘平安续上一支烟,自己再是挂比,该谦虚的时候也得谦虚。
梅大师要过一支华子,优雅一笑:“你想吓死我,我还以为你有腹稿了呢?不过那也不简单,咱俩随便聊两句,你就有了头绪,不愧是创作行家。
成!这次不算白来,你这边需要什么人手可以直接去找我。我这边同时安排人尝试改编这部纪实小说,等你的本子出来,咱们两边在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