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惊天密谋(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节。

北征前夜,林焱再次与何忠密议。

"何大人,我北上后,京中就靠你了。"林焱语重心长,"尤其要密切关注恒王的动向,若有异常,立即采取行动。"

何忠点头应允:"林大人放心,我会全力以赴。不过,北征途中您也要小心。我已调查过北上路线,有几处险要地段适合伏击,您务必提前做好防范。"

林焱拿出一份地图,仔细研究北上路线:"从京城到雁门关,有三条主要路线。我猜测陛下会选择中路,既快捷又安全。但伏击者可能已经在几个关键点设下埋伏。"

"正是如此。"何忠指着地图上几个标记,"这几处山谷和隘口最为危险,必须加倍警惕。我已派出斥候沿途侦察,若发现异常,会立即通报。"

"很好。"林焱满意地点头,"另外,我需要一些特殊暗器和解毒药,以防不测。"

何忠立即安排人取来一个精致木盒:"这是锦衣卫秘制的暗器和解药,可解百毒。还有这套软甲,轻薄坚韧,可防暗箭。"

林焱收下这些物品,心中稍安。次日清晨,萧瑾率领大军启程北上。林焱作为随行大臣,与萧瑾同乘一辆马车,沿途商议军政大事。

车队刚出京城不久,林焱就注意到路边有几个可疑人物,似乎在暗中观察车队动向。他没有声张,只是悄悄命令随行锦衣卫留意这些人的行踪。

行至一处山谷时,前方斥候急报:谷中发现大量足迹和篝火痕迹,疑似有人曾在此驻扎。

"陛下,此处恐有埋伏。"林焱警觉道,"不如绕道而行,避开险地。"

萧瑾点头应允:"就依爱卿所言。传令大军改道,从东侧小路穿过。"

改变路线后,车队安全通过危险地带。但林焱心中的不安并未消散:若真有人要行刺,必定会在多处设伏,一处避开,不代表全部安全。

果然,行至一座小镇时,又发现异常:镇上居民神色紧张,街道上几乎看不到青壮年男子,明显有蹊跷。

林焱立即向萧瑾建议:"陛下,此镇情况异常,不宜久留。我们应该连夜赶路,尽快离开。"

萧瑾虽然疲惫,但也感受到了危险气息,同意连夜赶路。车队绕过小镇,继续北上。就在他们离开不久,镇中突然涌出数百名埋伏的刺客,扑向空无一人的大营,结果扑了个空。

连续避开几处危险后,萧瑾深感林焱先见之明:"林爱卿,若非你随行,朕恐怕已经遭遇不测。这更加证实了你的猜测:确实有人在北征路上设伏。"

"陛下,危险还未解除。"林焱提醒道,"伏击者见几次行动失败,可能会改变策略,采取更加激进的手段。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萧瑾沉吟片刻:"既然如此,朕决定改变计划。原本打算直接前往雁门关,现在改为先去榆关,出其不意,打乱敌人部署。"

"此计甚好。"林焱赞同道,"榆关由程虎威镇守,忠心可靠。我们可以在那里休整几日,同时调查伏击者的背景,再做下一步打算。"

就这样,萧瑾一行改道前往榆关。这个突然的变动确实打乱了伏击者的计划,车队一路畅通无阻,很快抵达榆关。

程虎威亲自迎接,惊讶于萧瑾突然驾临:"陛下驾到,末将未能远迎,罪该万死!"

萧瑾摆手道:"无妨,朕此行本就秘密。程将军,边关形势如何?恭王可有异动?"

程虎威正色道:"回陛下,恭王确实集结大军,已经在雁门关外扎营。不过,自从得知二皇子谋反失败后,似乎有所犹豫,暂时没有大规模进攻,只是派小股部队骚扰边境。"

"这倒是出乎意料。"林焱沉思道,"按理说,恭王得知二皇子失败,应该迅速行动,趁乱攻城,怎会突然变得谨慎?"

程虎威解释:"据我所知,恭王军中也出现了分歧。有一派主张立即进攻,趁朝廷内乱之际夺取雁门关;另一派则主张观望,担心贸然进攻会引火烧身。"

"有趣。"萧瑾若有所思,"看来不止朝中有内乱,恭王军中也有矛盾。这对我们是个机会。"

林焱提议:"陛下,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派使者前往恭王军中,散布二皇子已认罪,供出恭王罪行的消息,进一步离间他们的关系。"

"此计甚妙!"萧瑾赞许道,"就这么办。程将军,立即选派可靠使者,前往恭王军中散布消息。同时,加强边关防御,准备迎敌。"

程虎威领命而去。林焱则继续研究北征路上遭遇的伏击:"陛下,从我们避开的几处伏击来看,幕后策划者对您的行程了如指掌,显然朝中有内奸。我怀疑,恒王可能与此有关。"

"恒王?"萧瑾有些震惊,"他虽是朕的堂兄,但一向深居简出,很少参与朝政,怎会涉及此事?"

林焱解释道:"表面上是如此,但我早年调查发现,恒王暗中培植势力多年,与边疆多位将领交好,甚至可能与恭王有秘密联系。二皇子密室中搜出的信件中,也有一封疑似出自恒王之手。"

萧瑾面色凝重:"若此事属实,恒王罪不容诛!朕一直以为他只是喜好清静,没想到竟是狼子野心!"

"陛下暂且息怒。"林焱劝道,"眼下尚无确凿证据证明恒王参与谋反。我们需要继续调查,收集更多证据,才能定他的罪。"

萧瑾压抑怒火,点头同意:"爱卿说得对。眼下当务之急是平定恭王之乱,巩固边防。朕会派人密查恒王,若证据确凿,绝不姑息!"

榆关城头,林焱远眺北方,恭王大军的营地隐约可见。他知道,这场风波远未结束。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都需要谨慎应对。而在这一切背后,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仍是未解之谜。

正当林焱思索之际,一名斥候匆匆返回,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报告林大人,雁门关方向发现异动!恭王军中似乎发生了内讧,大批士兵脱离营地,向西北方向撤退!"

"内讧?"林焱惊讶不已,"可有更详细的情报?"

斥候回答:"据前线探子回报,恭王军中确实出现分裂。一位自称'铁林王'的将领公开反对恭王,带领近万人脱离大营。据说,他手中掌握了恭王勾结朝中叛党的证据,准备献给陛下,以求赦免。"

"铁林王?"林焱和萧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铁林王是北方游牧部落的首领,一向与恭王交好,怎会突然反叛?

"立刻派人联络铁林王,了解详情。"萧瑾当机立断,"若他真有恭王勾结朝中叛党的证据,朕可以既往不咎,甚至封赏他!"

林焱却心生警惕:"陛下,此事蹊跷。铁林王突然反叛,又称有重要证据,很可能是诱饵,引我们上当。建议谨慎处理,不要轻易接触。"

萧瑾思索片刻,认可了林焱的担忧:"爱卿所言有理。派一小队精锐前往接触,但不要靠近铁林王大营,只在边缘地带会面,确保安全。"

命令刚下达不久,又有斥候带来了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恭王被自己的亲信暗算,重伤逃亡!铁林王已经控制了恭王大部分军队,正在与剩余死忠派交战。

"局势变化太快了!"萧瑾惊讶不已,"看来恭王军中早有不满,此次叛乱只是引爆点。"

林焱却更加警惕:"陛下,这一切太过蹊跷。恭王身经百战,怎会被亲信暗算?铁林王突然反叛,又控制大军,背后必有隐情。臣担心,这可能是另一个更大的阴谋。"

"爱卿的意思是?"萧瑾追问。

"铁林王可能另有所图。"林焱分析道,"他假借反叛恭王之名,实则可能是为了夺取大军控制权,然后谋取更大利益。我们不能轻信他的任何信息,必须亲自确认。"

萧瑾沉思片刻,做出决定:"传朕旨意,调集边关三万精锐,准备出击。若铁林王真心归顺,朕自会厚待;若有异心,便让他见识大周军威!同时,加派斥候,搜寻恭王下落,绝不能让他逃脱!"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边关军队开始集结。林焱和程虎威亲自督导军队准备,同时派出大量斥候,监视铁林王和恭王残部的动向。

然而,就在大军准备出发前夕,一个更加震撼的消息传来:京城发生大变!恒王突然起兵,控制了皇宫,囚禁了太子,宣称萧瑾已驾崩,自己将代为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