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水利(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节。

林焱站在御书房中,恭敬地将一卷图纸铺开在萧瑾面前。图纸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复杂的水道、堤坝和闸门设计,精细之处甚至标注了水流方向和具体尺寸。

"陛下,这是臣根据现代水利技术绘制的大运河改良图。如能实施,将大大提高运河通航效率,减少水患。"林焱指着图纸关键处解释道。

萧瑾仔细端详,目光中流露出赞赏:"林爱卿精通商道,没想到对水利也有如此深入研究。"

"臣在商海浮沉多年,深知水路运输之重要。江南漕运时常受阻,不仅影响商贾往来,更威胁百姓生计。臣斗胆请陛下批准此项改良工程。"

萧瑾轻轻拂过图纸,若有所思:"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触动漕运利益,恐怕会有阻力。"

林焱早有准备:"陛下明鉴。臣已做好详细预算,整个工程虽浩大,但分期实施便可控制开支。更重要的是,一旦完工,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减少水患带来的损失。"

"工部那边呢?他们可有异议?"

"恐怕有。"林焱坦言,"工部沿袭旧制,多年无新意。这次改良涉及新技术,必定会遭到保守派反对。因此臣想请陛下设立特殊司务,专门负责此事。"

萧瑾站起身来,踱步思考。片刻后,他做出决定:"准了。朕准你设立水利司,直接向朕负责。但有一点,必须控制开支,不可劳民伤财。"

"臣遵旨。"林焱躬身行礼,随即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事相求。"

"讲。"

"水利工程需要能工巧匠,臣恳请陛下下旨,允许臣从民间招募技艺精湛之人,不拘资历门第。"

萧瑾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朝中匠人多受约束,民间却藏龙卧虎。准你招募,但须严格考核,不可滥竽充数。"

"臣谨记圣谕。"

离开皇宫,林焱直接前往东厂。陈巧早已等候多时,见林焱回来,连忙迎上前:"大人,陛下允了?"

"不仅允了,还特批设立水利司。"林焱难掩喜色,"准备立刻着手招募匠人。"

"早已准备妥当。"陈巧展示一份名单,"这是臣根据大人指示,从各地搜罗的能工巧匠名录,共五十七人,各有所长。"

林焱接过名单查看,满意点头:"做得好。立刻派人前往各地,以优厚条件聘请这些匠人入京。另外,准备一处合适的院落,作为水利司办公之地。"

"大人考虑周全。不过..."陈巧犹豫道,"工部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必然如此。"林焱胸有成竹,"不过无妨,陛下已经首肯,他们无法阻挠。更何况,有东厂在手,谁敢公然与我作对?"

就在此时,一名缇骑匆忙进来,行礼道:"大人,工部侍郎吴天成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林焱与陈巧对视一眼,嘴角微扬:"这么快就来了?让他进来。"

吴天成是工部实权人物,主管河道水利。他一进门就直奔主题:"林大人,听闻你向陛下请命,要设立水利司,绕过工部直接管理运河工程?"

"吴大人消息真灵通。"林焱不紧不慢地品了口茶,"不错,陛下已经准了。"

吴天成脸色一沉:"林大人,水利自古归工部管辖,这是祖制。贵东厂虽权重,但恐怕越权了吧?"

"吴大人误会了。"林焱解释道,"水利司虽由我提议设立,但并非归东厂管辖,而是直接向陛下负责。我不过是受命组建,完成后自会交由专人负责。"

"即便如此,也应当归工部统领。否则如何与其他水利工程协调?"

林焱放下茶盏,正色道:"吴大人,说句实话,工部多年来墨守成规,运河年年疏浚,年年决堤。若继续沿用旧法,只怕劳民伤财而无实效。这次改良,正是要革新陈法,提高效率。"

吴天成不服:"林大人此言差矣。我工部河道专官世代相传,经验丰富。岂是外行人能比?恕我直言,大人虽精通商道,但于水利一道,恐怕只是略知皮毛。"

林焱不以为忤,反而站起身来:"吴大人若有疑虑,不妨一同去看看。我已在城郊建了一处水利模型,可以直观展示新法的优越性。"

吴天成一愣,没想到林焱如此自信,略一思索便应允:"好,那就去看看林大人的'新法'究竟如何。"

两人乘车来到城西近郊,只见一片宽阔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精巧的微缩模型。模型再现了运河一段,包括堤坝、闸门和支流,甚至地形起伏也按比例缩小重现。

"这是..."吴天成惊讶不已。

林焱自豪地介绍:"这是按照运河中游一段建造的模型,比例为一比五百。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直观查看新旧两种方案的差异。"

他示意一旁的工匠打开水源。清水沿着模型中的河道流淌,经过各种闸门和弯道。林焱详细解释着新设计的各项优势,包括如何减少水流冲刷、如何控制水位、如何避免泥沙淤积等。

在一处特殊设计的闸门前,林焱着重指出:"传统闸门只能简单开关,无法精确控制水量。而这种新式闸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开度,保证下游水量均衡。"

吴天成不得不承认,这种设计确实精妙。他仔细观察了一会儿,问道:"这些设计看似不错,但实际操作复杂,普通河工恐怕难以掌握。"

"正因如此,才需要培训专门人才。"林焱解释道,"我计划在水利司下设培训堂,专门教授新式水利技术。"

参观结束后,吴天成明显心服不少,但仍有顾虑:"林大人设计精巧,老夫佩服。但工程浩大,所需材料、人力、资金从何而来?"

"这正是我想与吴大人商议的。"林焱诚恳道,"工部经验丰富,人脉广阔。若能与水利司合作,定能事半功倍。"

吴天成沉吟片刻:"此事我需回去与同僚商议。不过,老夫个人认为,若确能改善运河状况,合作未尝不可。"

林焱看出他态度软化,趁热打铁:"吴大人深明大义。我想请大人担任水利司顾问,指导工程建设。"

这一请求出乎吴天成意料,他犹豫道:"林大人此举,是要拉老夫入伙?"

"非也。"林焱正色道,"水利乃国之根本,关乎民生。我真心敬佩吴大人在水利方面的造诣,希望能集众人之智,成一番伟业。若是为了私利,何必大动干戈?"

吴天成被这番真诚打动,思索片刻后点头:"容我考虑三日,届时给大人答复。"

送走吴天成,陈巧不解地问:"大人为何要拉拢工部?有陛下支持,我们完全可以独立行事。"

林焱摇头:"变法不是一个人的事。若只凭强权推行,必然遭遇更大阻力。拉拢工部既能减少反对声音,又能借助他们的经验和人脉。水利改革涉及面广,绝非一日之功,需广纳贤才才能成事。"

三日后,吴天成果然前来,答应担任水利司顾问,并推荐了几位工部能手加入。这一举动为水利司赢得了不少支持,也平息了工部的不满。

接下来,林焱全力筹备水利司。他亲自设计了衙门布局,划分为规划、勘测、工程、闸坝、疏浚五个部门,各司其职。同时,派人四处招募水利能手,不拘资历门第。

很快,各地人才纷纷响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王启明的老者,据说精通水理,曾成功治理过南方多条河流。

王启明到京城后,林焱亲自接见。只见这位老者虽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王老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林焱热情相迎。

王启明拱手回礼:"林大人盛名在外,老朽早就仰慕。听闻要改良大运河,特来献策。"

两人畅谈水利,王启明见解独到,尤其对南方水系了如指掌。林焱大喜,当即请他担任水利司总工,负责技术指导。

王启明欣然应允,但提出一个请求:"老朽虽精通水理,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能否允许老朽带一位弟子同来协助?"

"自然可以。"林焱爽快答应,"不知令徒何人?"

"犬子王子明,自幼随我学习水利。"

林焱点头:"那就一并聘来。水利司正缺少年轻有为之才。"

很快,水利司正式成立,人员到位。林焱亲自主持首次会议,明确工作方向:"大运河疏浚改良工程分三期:第一期勘测规划,第二期局部试点,第三期全面铺开。我们现在就进入第一期。"

会议结束后,林焱单独留下了王启明和其子王子明,详细询问对运河现状的看法。

王启明分析道:"大运河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淤积严重,二是漏水多,三是水位不稳。若能解决这三大问题,运河通航将大大改善。"

他随即展开一幅自绘图纸,指着几处关键点说:"依老朽之见,可在这几处设置新式闸门,控制水位;同时改良堤坝结构,减少渗漏;并定期疏浚,保持河道畅通。"

林焱仔细比对王启明的设计与自己的方案,发现两者有七八分相似,但王启明的设计更加考虑实际情况,处处体现出丰富经验。

"王老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林焱由衷赞叹,"您的设计正合我意,而且更具可行性。"

王子明在一旁补充道:"家父方案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分段实施,可以边建设边通航,减少对漕运的影响。"

林焱点头赞许:"确实如此。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让漕运商人也支持我们的工作。"

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不久后,林焱带领水利司一行人前往运河实地勘测。队伍中除了工部派来的吴天成和几位官员外,还有王启明父子和从各地招募来的能工巧匠。

勘测队沿运河而行,详细记录各段水情、堤坝状况和通航条件。王启明亲自下水测量深度,不顾年迈体弱,这份专业精神让所有人敬佩。

来到一处重要闸口,王启明指出了问题所在:"这处闸门设计不当,开启时水流湍急,冲刷河床,造成下游淤积。若改为阶梯式闸门,可大大减轻冲击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焱当即命人详细记录并绘制改良方案。随行的工部官员们见识了王启明的专业水准,纷纷表示佩服,之前的抵触情绪也逐渐消散。

勘测持续了十余日,队伍行程数百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回京后,林焱立即组织人员整理资料,制定详细改良计划。

正当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漕运商人联合上书,反对运河改良工程!

"这是怎么回事?"林焱眉头紧皱,询问前来报信的陈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