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秦枫的谈判技巧:一场逆转乾坤的商业博弈(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精英养成记》最新章节。
在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谈判桌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战场。这里没有硝烟,却充满了智慧、勇气与心理的较量。秦枫,这位在金融服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客户经理,以其卓越的谈判技巧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在无数次看似无解的僵局中,为客户和公司赢得了转机。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秦枫职业生涯中一次堪称经典的谈判案例——在客户即将与资方终止合作的危急关头,他如何凭借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和高超的谈判策略,抓住对方财务操作的一个微小漏洞,最终迫使资方回心转意,为客户挽回了至关重要的业务。这场谈判,不仅展现了秦枫“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洞察力,更将他“以柔克刚、以智取胜”的谈判哲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章:晴天霹雳——煮熟的鸭子要飞了**
初夏的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秦枫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刚刚结束一个冗长但富有成效的内部会议,正准备梳理手头几个重点客户的资料,其中就包括与“宏业科技”合作的那笔大额设备抵押融资项目。这笔业务从初步接洽到尽职调查,再到最终方案确定,秦枫团队前后跟进了近三个月,耗费了大量心血。就在昨天,他还接到宏业科技行政主管李军的电话,告知一切进展顺利,双方已敲定今日下午前往资方指定的公证处办理正式抵押手续,资金预计下周就能到账。宏业科技是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智能制造企业,这笔资金将用于其新生产线的扩建,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对秦枫而言,这不仅是一笔可观的业绩,更是与宏业科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
然而,就在秦枫沉浸在项目即将成功的喜悦中时,桌上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的正是李军的名字。秦枫心中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这个时间点,李军应该正在前往公证处的路上。
“秦经理,出事了!”电话那头,李军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焦虑和沮丧,“资方刚才突然通知我们,说项目风险评估没通过,要取消合作,抵押手续也不用办了!”
“什么?!”秦枫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股热血瞬间涌上头顶,“怎么会这样?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所有流程都走完了,合同也拟好了,就差签字盖章了!”
“我也不知道啊!”李军的声音充满了无奈,“资方那边是风控部的一个负责人打来的电话,语气很坚决,就说综合评估下来,我们公司的偿债能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属于高风险客户,他们内部审批没通过。我追问具体原因,对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含糊其辞地说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内部模型得出的结论。秦经理,这可怎么办啊?我们生产线扩建的计划都排好了,设备供应商那边也交了定金,如果资金不到位,我们的损失就大了!秦经理,你一定要想想办法啊!”
秦枫的大脑飞速运转,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此刻慌乱无济于事,必须尽快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李主管,你先别慌,”秦枫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一些,尽管内心已是惊涛骇浪,“你把资方那个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给我,还有,他具体是怎么说的?有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风险点?”
李军报出了一个姓氏和电话,并复述了资方给出的模糊理由:“主要就是说我们目前的资产负债率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新生产线的投产回报周期较长,未来现金流存在不确定性。还说……还说我们最近有几笔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慢于预期。”
“就这些?”秦枫皱紧了眉头。这些所谓的“风险点”,在之前的尽职调查中都已经充分披露和讨论过,资方当时并未提出任何异议。宏业科技虽然处于扩张期,负债率确实比行业平均水平略高,但公司订单充足,盈利能力稳定,应收账款的账期也都在合理范围内。这突如其来的“风险评估”,更像是一个借口。
“是的,就这些。秦经理,现在怎么办?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吗?”李军的声音充满了无助。
“李主管,你先稳住,安抚好你们老板的情绪。”秦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开始高速分析,“这件事太蹊跷了,绝对不是简单的‘风险评估没通过’这么简单。从昨天到今天,短短十几个小时,我们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里面一定有别的原因。你给我半小时时间,我立刻联系资方那边,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等我电话!”
挂掉李军的电话,秦枫感到一阵寒意从心底升起。他很清楚,对于宏业科技这样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重新寻找资方意味着时间的延误和机会的丧失。而对于他自己,煮熟的鸭子飞了,不仅业绩受损,更可能失去客户的信任。
不行,绝对不能就这样放弃!秦枫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越是危急关头,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他首先想到的是直接联系资方的那位风控负责人,但转念一想,对方既然已经做出了“取消合作”的决定,并且语气坚决,此时直接沟通,恐怕只会碰壁,甚至可能让对方更加警惕,封死所有回旋的余地。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风险评估没通过”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秦枫仔细回忆着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资方的各个环节,从客户经理到风控,再到法务,都进行过细致的沟通。他对宏业科技的资质有绝对的信心,所谓的“风险”并不足以构成取消合作的理由。难道是资方内部出现了什么变动?或者,有其他竞争对手在背后作梗?又或者,是资方自身的资金出了问题,想找借口终止一些“不那么优质”的项目?
秦枫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够让资方重新考虑的理由,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他打开电脑,调出了与资方合作过程中所有的往来邮件和文件,包括尽职调查清单、财务报表分析、风险评估报告初稿(虽然最终版他没看到)、以及双方沟通的会议纪要。他决定重新梳理一遍所有细节,看看是否有被忽略的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里静得只剩下秦枫敲击键盘和翻阅文件的声音。他的目光像鹰隼一样锐利,仔细审视着每一个数据,每一句话。突然,当他翻到三周前资方客户经理发来的一份《项目初步评估及融资方案确认函》时,一个不起眼的附件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份附件是资方内部流转的一份《财务尽职调查补充资料清单回复》,是由资方的财务部门提供的,里面详细列出了资方对宏业科技提供的各项财务数据的核实情况。
秦枫的目光在文件上快速扫过,当他看到其中一页关于宏业科技最近一笔政府补贴款项的核实记录时,脚步猛地停了下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第二章:蛛丝马迹——财务报表里的“漏洞”**
那份《财务尽职调查补充资料清单回复》是资方财务部门在对宏业科技提供的各项财务凭证进行核实后出具的,其中一项是关于宏业科技上一季度收到的一笔政府产业扶持补贴。根据宏业科技提供的银行流水和政府批文,这笔金额为200万元的补贴款已于上季度末到账,并计入了当期的“其他收益”科目,这对于提升宏业科技当季的利润水平和现金流状况都有积极影响。
秦枫记得,在之前的沟通中,资方客户经理也曾就这笔补贴款的性质和到账情况进行过确认,当时宏业科技提供了完整的证明材料,资方并未提出任何异议。然而,在这份由资方财务部门出具的回复函中,关于这笔补贴款的描述却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异常”。
回复函中写道:“经核实,宏业科技于XXXX年XX月XX日收到XX区政府产业扶持补贴款人民币200万元,该款项已于XXXX年XX月XX日记入公司‘营业外收入’科目。”
“营业外收入”?秦枫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他清楚地记得,宏业科技的财务总监在介绍这笔补贴时,明确说明这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政府补助,应计入“其他收益”科目,而非“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是新会计准则下单独列示的项目,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这部分收入更能体现企业持续经营所带来的收益,对评估企业盈利能力更为积极。而“营业外收入”则通常核算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具有偶发性和不可持续性。
一个是“其他收益”,一个是“营业外收入”,看似只是会计科目的细微差别,但在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模型中,这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如果将这笔200万元的补贴计入“营业外收入”,资方的风控模型在计算企业核心主营业务收入、持续盈利能力等关键指标时,就会自动剔除这笔款项,从而可能导致对宏业科技真实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误判。秦枫立刻想到,资方风控部门所谓的“偿债能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个错误的会计处理!
这个发现让秦枫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仿佛在漆黑的隧道尽头看到了一丝光亮。他立刻调出宏业科技提供的财务报表电子版,果然,在利润表中,这笔200万元的政府补助清晰地列示在“其他收益”项目下。那么,资方财务部门为何会在核实回复中写成“营业外收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