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阀阅之家(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东汉三国:重生我之郭奉孝》最新章节。

东汉末年,随着中央集权逐渐衰弱,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和世家大族开始崛起,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的重要力量。

这些家族通过土地兼并、商业活动以及对官僚体系的渗透,构建起了复杂而稳固的利益网络。

他们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还通过联姻和宗族关系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社会网。

随着察举制的崩坏,门阀士族逐渐把控仕途要津。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各地豪强更是借“部曲”之名蓄养私兵。在颍川郡四姓把持着近六成官缺,连郡守赴任都要先拜会四大宗祠。

郭氏虽位列地方四姓之后,但仍是家大业大。郭氏最早出自东虢国,是虢叔后裔,春秋初年,东虢国被郑国所灭,后裔一支落居阳翟。

至秦汉时期为颍川阳翟人,东汉初年成为汝、颍地区的名门望族。详文可见《后汉书卷四十六郭陈列传》:

郭氏自弘后,数世皆传法律,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中郎将者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监、平者甚众。

我是富豪,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仅就看咋们的小郭,家族核心成员关系。

郭弘(郭嘉父)是东汉阳翟县功曹(《郭嘉碑》残文)代表家族学术传承关键人物。

郭禧(郭嘉从父)东汉太尉(《后汉书·孝灵帝纪》)是经学世家代表。旁支关联河北郭氏,代表人物郭图。

同时自家势力遍布华北,日后的太原郭氏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是郭嘉的儿子郭奕,同日后的郭淮等人都有血缘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郭嘉基本掌握了郭氏的产业分布。

其中主要核心产业带就是颍川郡,包括但不限于田产,颍川盆地膏腴之地的庄园,以及文化资本,藏书楼、私学等。

还掌控着颍水流域的盐铁贸易。自永平年间郭伋开通南阳-颍川商道,郭家商队便以牛车运盐、舟船载铁,在阳翟码头形成“三日一市,千金易货“的盛况。

更精妙的是其蚕桑产业——采用“三宫九室”养蚕法,能在寒冬以地火龙保持蚕室温度,所产“冰蚕锦”价比黄金。

之后在郭嘉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知识,根据清代的《蚕桑辑要》的记载改进了技术,质量更进一步。

郭氏投资也是相当全面,作为扩展产业,包括洛阳周边,太学周边房产。

商业网络上与荀氏共营颍洛商路,冀州地区(郭图系)设立代表投资军粮贸易和河北马市。

还有许多的隐形资产,虽然不比荀家,但门生故吏网络依旧小有规模,还有与荀氏、陈氏通婚构建的婚姻联盟。

此外还有阳翟冶铁坊(掌控伏牛山铁矿),长社酿酒窖,昆阳药材行(垄断南阳艾草贸易)轮氏盐井(与弘农杨氏共营)等一些支柱性产业。

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使得郭氏能够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而自从郭嘉真实的来到这个世界,在基本了解一些家族情况后,发现能做的其实不多。

正如前文所说,大的政治格局暂时无法改变,小的局部所作也是甚少,顶多算是自娱自乐。

郭嘉牵头成立的郭氏工坊,在家族的投资下实现了郭嘉一些的小的工艺构想。

而郭嘉更多还是钻研自己的老本行——炼丹。作为一位现代历史博士穿越者,郭嘉利用自己的知识,在传统炼丹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他发现了一些炼丹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可以用作高效的肥料,这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他还对当时的农具进行了细微但重要的改良,比如增加了犁铧的锋利度和耐用性,减少了耕作时的人力消耗。

这是他穿越以来多年来小心试探的成果:将直辕犁的犁箭角度调斜十二度,使深耕时省力过半;又仿唐代曲辕犁结构,给犁壁加装可调节的青铜卡榫。

这些改进让郭氏农庄的粟米产量连年翻番,却始终假托“梦中得神农氏指点”。

但是正如我们所知,从零到一是天堑,从一到百就是积累问题了,所以郭嘉所做的这些,顶多算是局部增益,顶多能博长辈一笑。这使得郭嘉更加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初雪落在颍阴县郭氏坞堡时,年少的郭嘉正跪坐在丹房青玉案前。

铜错金博山炉腾起袅袅青烟,混着硝石与朱砂的焦苦气息,在雕有二十八宿的天花藻井下氤氲流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