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百草堂之缩砂蜜(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短篇中草药故事集》最新章节。

林婉儿站在一旁,看着他专注的模样,眼底多了几分敬佩。她伸手帮张阳擦了擦额角的汗,轻声道:“你歇会儿,我来翻。”张阳摇摇头,握着铁铲的手更稳了:“再等等,还得焙半个时辰,得让内核的潮气全散了。”王雪在灶边添着炭火,时不时抬头看一眼锅里,小声问:“哥,这样焙出来的砂仁,真的能用药吗?”“能!”张阳语气肯定,“只要辛香还在,就能化湿开胃,多少能帮病患撑到钱老板送药来。”

就在这时,前堂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争吵声。张娜急忙跑出去查看,没多久又匆匆回来,脸色发白:“是孙玉国!他带着刘二来了,说咱们用受潮的碎砂仁糊弄人,还说要把病患都带到济世堂去。”张阳心里一沉,手里的铁铲顿了顿,随即又继续翻动锅里的砂仁,声音冷了几分:“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想干什么。”

很快,孙玉国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后院,穿着件锦缎长衫,手里摇着把折扇,身后跟着凶神恶煞的刘二。他一眼就看到铁锅里的砂仁残渣,立刻冷笑起来:“张阳,你可真行啊!用这种烂东西给人治病,是想把人治死吗?我看你这百草堂,还是趁早关了算了!”说着就想去掀铁锅,林婉儿立刻上前拦住他,眼神冷得像冰:“孙老板,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这砂仁是用古法焙过的,能治病救人,总比你守着好药却见死不救强!”

“你是谁?敢管我的闲事!”孙玉国瞪着林婉儿,折扇“啪”地合上。张阳放下铁铲,走到孙玉国面前,目光坚定:“林姑娘说得对,这砂仁虽然是碎的,但药效还在。你要是真为百姓着想,就该把济世堂的砂仁拿出来,而不是在这里闹事。”孙玉国被噎了一下,随即又蛮横起来:“我的砂仁凭什么拿出来?有本事你自己找去!”他转头对着前堂的病患喊:“大家别信他的鬼话!这碎砂仁吃了没用,跟我去济世堂,我有好药!”

可病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动。之前那个便血的汉子扶着门框走出来,声音虚弱却有力:“张药师用这碎砂仁给我煎了药,刚才已经不烧了,我信张药师!”其他病患也纷纷点头,有人小声说:“张药师免费给我们煎药,孙老板却要收钱,我们才不去!”孙玉国见状,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狠狠瞪了张阳一眼,又看了看林婉儿,最终只能哼了一声,带着刘二悻悻地走了。

看着他们的背影,张阳松了口气,又转身回到铁锅边。此时锅里的砂仁已经焙好了,倒在竹筛里晾凉,浅褐色的碎粒上裹着一层细盐,辛香比之前浓了不少。他拿起一粒放在嘴里嚼了嚼,随即露出笑容:“成了!药性留住了!”林婉儿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心里也松了口气,轻声道:“还好没让孙玉国得逞,再撑几天,钱多多的药就该到了。”

夕阳透过雨帘,给后院镀上了一层暖光。张阳把焙好的砂仁小心地收进陶罐,王雪在一旁帮忙封口,张娜则去前堂告诉病患好消息。林婉儿站在屋檐下,看着远处渐渐放晴的天空,心里暗暗祈祷——希望钱多多的商队能快点来,希望这场围绕砂仁的危机,能早点过去。

焙好的碎砂仁终究是权宜之计,撑到第五天清晨,百草堂的病患又开始焦躁——有位老阿婆喝了药仍上吐下泻,她的孙儿守在床边哭,声音里满是绝望。张阳整夜没合眼,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他正给老阿婆调整药方,把干姜的剂量再加重些,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伴着清脆的铜铃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是钱老板的商队!”王雪最先冲到门口,双丫髻上的桂花晃得厉害。张阳和林婉儿跟着跑出去,就见巷口尘土飞扬,十几匹骡马驮着鼓鼓囊囊的布包走来,为首的汉子穿着藏青色绸缎马褂,圆脸膛上满是汗水,正是药材商人钱多多。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张阳面前,双手抱拳:“张药师,让你久等了!路上遇到塌方,耽误了两天,还好没误了大事!”

骡马背上的布包被一一卸下,打开来,满是棕红色的砂仁果,颗颗饱满,还带着新鲜的辛香,瞬间压过了巷子里的潮气。张阳伸手抓起一把,指尖触到砂仁果上的刺状凸起,又凑到鼻尖闻了闻,眼眶突然有些发热——这是真正的阳春砂,比他之前用的碎渣不知好上多少倍。“钱兄,多谢你了!”他声音有些哽咽,“阳春县的百姓,全靠这些砂仁救命了。”

钱多多摆摆手,抹了把脸上的汗:“当年我在广州收药材,差点被人用掺了泥块的砂仁骗了,是你帮我鉴别出来,保住了我的本钱。如今你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管?这些砂仁都是我挑出来的好货,没受潮的,你尽管用!”说着又指了指最后两匹骡马:“那两包是缩砂蜜,从西亚运来的,药性更烈些,对付严重的泄泻更管用。”

林婉儿笑着走上前:“钱老板果然守信,路上没遇到刘二的人吧?”钱多多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你说的是济世堂孙老板的手下?我们绕了条山路,没走东石桥,他想拦也拦不住。不过我听说,他昨天还去各村散播谣言,说张药师的药治不好病,真是不地道!”

张阳没心思计较这些,转身对张娜和王雪喊:“快把砂仁搬到后堂,按大小分拣,大的入药煎服,小的磨成粉,给重症病患冲服!”众人立刻忙活起来,张娜系紧围裙,双手麻利地分拣砂仁;王雪搬来石磨,开始磨砂仁粉,磨盘转动的“吱呀”声里,满是希望的味道。

钱多多跟着张阳走进药铺,看到满屋子的病患,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没想到灾情这么重。张药师,你尽管用药,这些砂仁要是不够,我再从云南调一批过来!”张阳一边称砂仁,一边摇头:“够了,有这些就够了。你先歇会儿,喝碗凉茶,我这就给大家煎药。”

炭炉被架起三个,张阳亲自掌勺,先把砂仁下锅,用文火慢慢炒出香味,再加入茯苓、白术、干姜,清水注入铁锅,很快就咕嘟咕嘟冒泡,药香顺着锅盖的缝隙飘出来,弥漫了整个药铺。病患们闻着香味,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老阿婆的孙儿跑到灶台边,仰着小脸问:“张叔叔,我奶奶喝了这药,就能好起来吗?”

张阳摸了摸他的头,笑着点头:“能,喝了药,奶奶很快就能好起来。”他把煎好的汤药舀进粗瓷碗里,先给老阿婆端过去,看着她慢慢喝下,又守在床边,片刻后,老阿婆原本紧绷的眉头松开了,呼吸也平稳了些,嘴角甚至露出了一丝笑意。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素色布裙的年轻女子走进药铺,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她走到张阳面前,轻声道:“张药师,我从广州回来探亲,路上受了湿热,总觉得腹胀恶心,吃不下东西,您能给我看看吗?”张阳抬头一看,这女子眉眼清秀,正是返乡探亲的网球名将郑钦文。他给她诊了脉,笑着说:“姑娘这是湿浊困脾,不算严重,我给你开剂含砂仁的药方,喝两副就好了。”

郑钦文接过药方,又看了看正在分发汤药的张娜,忍不住赞叹:“没想到阳春县还有这么好的药师,我在广州听说县里闹泄泻,还担心家人,现在看来,有您在,大家都能安心了。”张阳摆摆手:“都是我该做的,医者仁心,哪能看着百姓受苦。”

傍晚时分,喝了药的病患大多有了好转,之前便血的汉子已经能下床走动,老阿婆也能喝半碗米汤了。消息很快传遍了阳春县,原本去济世堂求药的村民,又都转回了百草堂。孙玉国站在济世堂门口,看着对面药铺里来来往往的人,脸色铁青,刘二站在他身后,小声说:“老板,咱们的砂仁还没卖出去,再这样下去,怕是要亏本了。”

孙玉国狠狠踹了一脚门槛,却没说话——他知道,这次他彻底输了。张阳有砂仁,有百姓的信任,还有林婉儿和钱多多这样的帮手,而他,只剩下空荡荡的药铺和满心的嫉妒。

夜幕降临,百草堂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透过窗户,照在巷子里。张阳坐在柜台后,看着分拣好的砂仁,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家人和朋友,心里满是暖意。他知道,这场危机已经过去,而阳春县的春天,也随着这些砂人的到来,真正暖了起来。

泄泻潮平息后的第一个晴天,阳春县的阳光终于穿透了连日的云层,洒在百草堂的青石板台阶上。张阳难得清闲,正蹲在后院整理药锄,林婉儿拿着一张泛黄的纸走过来,纸上画着几株砂仁的生长图谱,边角还留着淡淡的墨痕。“这是我从黄山采药时带回来的,上面记着砂仁的种植诀窍,你看看能不能用。”她把纸递过去,指尖划过图谱上“喜阴湿、忌寒冻”的标注。

张阳接过图谱,眼睛瞬间亮了——这正是他一直想要的。之前用焙干的碎砂仁救急时,他就想着要自己种砂仁,免得下次再遇到药材短缺的困境。“太有用了!”他激动地指着图谱上的山地示意图,“咱们阳春县的西山就符合这个条件,那边阴凉潮湿,还有山泉,正好种砂仁!”

钱多多这时也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砂仁种子。“我听说你想种砂仁,特意从云南带了些优质种子过来。”他拍了拍张阳的肩膀,“咱们可以跟农户合作,你教他们种植,我负责收购,这样既能保证药材供应,又能让村民多份收入,一举两得。”

张阳立刻点头,转身去叫张娜和王雪。张娜正在前堂擦拭药柜,听到消息后,笑着把布巾叠好:“我去跟村里的李伯说,他在西山有片地,之前一直空着,要是能种砂仁,他肯定乐意。”王雪则蹦蹦跳跳地去准备种植工具,双丫髻上的桂花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脸上满是期待。

接下来的半个月,百草堂的人几乎天天往西山跑。张阳按照图谱上的方法,教农户在山腰阴湿处开垦土地,还特意叮嘱他们要避开冷风直吹的地方;林婉儿则带着人搭建遮阳棚,防止砂仁苗被晒伤;钱多多忙着运送肥料,还请了懂种植的老药农来指导。村民们积极性很高,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直到夕阳西下才回家,西山的山坡上,渐渐冒出了一片嫩绿的砂仁苗。

这天傍晚,张阳正蹲在地里查看砂仁苗的长势,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回头一看,竟是孙玉国,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新鲜的蔬菜。“张药师,”孙玉国的声音有些不自在,脸上的傲气也少了许多,“之前是我不对,不该拦你的药材,还散播谣言,我今天来,是想跟你道歉。”

张阳站起身,笑着接过竹篮:“过去的事就别提了,都是为了百姓,咱们没必要闹得那么僵。”孙玉国看着地里的砂仁苗,眼神里满是羡慕:“我听说你在教村民种砂仁,其实……我也想加入。济世堂的砂仁库存不多了,要是能自己种,也能省不少事。”

林婉儿这时走了过来,笑着说:“孙老板愿意加入,当然好。大家一起种砂仁,既能保证阳春县的药材供应,也能让两家药铺的关系缓和下来,以后还能互相交流药方,岂不是更好?”孙玉国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以后我一定多跟张药师学习,再也不搞那些歪门邪道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西山的砂仁苗长得越来越壮。到了采收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砂仁果挂满枝头,棕红色的果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辛香。村民们忙着采收,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李伯拿着一筐砂仁,笑着对张阳说:“张药师,多亏了你,今年我家不仅有了收成,还赚了不少钱,真是太感谢你了!”

张阳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他和孙玉国约定,以后两家药铺共享砂仁资源,遇到疑难病症时还会一起研讨药方;钱多多则把阳春砂卖到了广州、佛山等地,让更多人知道了阳春县的砂仁;林婉儿在离开前,还把那张砂仁图谱送给了张阳,让他继续完善种植方法。

百草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药铺里的砂仁罐总是满满的,再也不用担心短缺。张娜依旧每天在后堂煎药,围裙上的药渍换了又换,却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王雪也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药师,帮着张阳给病患诊脉、抓药,双丫髻上的桂花,也换成了当年新采的。

又是一个春天,西山的砂仁再次开花,白色的花朵点缀在绿叶间,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张阳带着妻子和妹妹,还有孙玉国、钱多多,一起去山上查看砂仁的长势。站在山坡上,看着漫山的砂仁苗,张阳笑着说:“这砂仁不仅救了阳春县的百姓,还让咱们大家走到了一起,真是咱们的福星啊!”

风吹过山坡,带来砂仁的清香,也带来了春天的温暖。阳春县的百姓们知道,有这些用心守护药材的人在,他们的健康就有了保障,而这浓浓的药香,也会一直飘荡在阳春县的大街小巷,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