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都昌(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带着太史慈投刘备》最新章节。

纪清与太史慈母子一行三人抵达了都昌,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纪清在口述即将到来的三国历史的发展,以及这个时代里众多英雄豪杰的事迹。

太史慈对这些事迹和评价都是将信将疑,尤其是自己解围都昌之后,前去投靠东莱老乡刘繇刘正礼,竟不受重用,让他倍感难受。作为同郡人,太史慈曾与刘繇共事过一小段时间,他从未想过如此清廉正直之人,会因许子将的评价而不用自己,这个消息让他觉得非常陌生。

要知道,此次太史慈从辽东回返,就已经动了投靠刘繇的念头了。

但因为投靠刘繇不得重用,才有了后面与孙策孙伯符的相惜。

孙伯符吗?吾还真想跟你见一下面啊?你真的是值得吾投奔的明主吗?

太史慈心中仍旧充满了疑虑。

与之不同的反而是太史夫人。

太史夫人听闻自己儿子四十一岁时病亡,作为母亲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命百岁,也希望孩子能不留遗憾,儿子英年早逝,无法留下更多的功业是父母们难以接受的。

听到平原相刘备未来会成为一国之君,继承炎汉之志,这个刚健妇人对刘备充满了兴趣,相比儿子跟随的孙策虽值得托付却也是早亡,他那兄弟孙仲谋无其兄长的胸襟气度,背信弃义更让太史夫人不齿。

而且,太史夫人能听出,纪清对这位刘皇叔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言之必称刘皇叔,对其下属琅琊郡人诸葛孔明亦始终尊称为丞相,另外一个未来任丞相之职的曹孟德则是直呼其名。

听其讲述刘备与他二位兄弟流传后世的忠义事迹、与那白马银鞍的赵子龙相惜互信、与诸葛亮君臣相德,都不禁让崇敞信义的太史夫人联想,若是儿子能在刘备手下做事,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

这种想法让太史夫人不由更想早点见到纪清口中的这位季汉之主,看看被后世之人当做三国之光的魅力之主能不能做吾儿的主公。若是亲眼见过与后世评价一致,自己说不得也要劝儿子别投奔刘繇南下扬州,直接在刘备手下做事好过。

三人行至都昌府衙,告知门房下人通报。门房就带着三人暂到府内等候。一刻之后,府内后廊转出一人,朗声笑道:“可是融的两位小友到了?”

“文举公!”

“孔府君!”

纪清与太史慈拱手道。只见一脸型消瘦的中年文士穿着儒袍,大步走到三人面前。

只见孔融率先向太史夫人见礼。

“夫人安好!”

“孔府君安好。”太史夫人微微欠身还礼。

孔融再转向太史慈,看着高自己一头的汉子。

“这位便是融的小友太史子义?果然如州郡诸人所述,是个英气好男儿!”

“孔府君谬赞了。”

最后转向纪清,这是纪清来到这个时代见到的第一位三国名士,孔融消瘦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泰明小友,融还想着过几日再去寻你再探讨几篇经典,想不到你今日就到访了。”

纪清再次拱手还礼。“文举公客气了,应该清再受文举公的指点,探讨一说实在抬举清了。”

“哎,吾先祖曾言:三人行必有吾师。泰明小友见解不同于融,且往往有一针见血的建议内容,仅这一点就可以让融尊你为师了。”

说完这最后一句,这位中年名士罕见地露出了调皮的一面,对着纪清眨眨眼。

纪清无语般笑笑,他这才看出来孔融在跟自己开玩笑了。

先前纪清向孔融求解当世文字,孔融按《礼记》的内容给纪清教学。孔融教到《王制》中的内容,纪清忍不住以后世之人的看法提出了官员选拔和学校选材的改善之法,孔融觉得新奇,思虑一番,觉得确实比《王制》中的原文更为合适当前青州的教学,不禁觉得纪清乃可造之材,想要招揽纪清为书佐,协助自己在北海继续选拔官吏和推广教育。更何况,纪清展示的一手柳体书法也是让见过不少好字的孔融都赞叹不己。

纪清本来就是个豁达坦率的性子,只是来到这个时代前途不明,给他豁达的性子上了一道枷锁,如今看到孔融如此调笑,纪清也就放松到后世那个诙谐的性子。

“诶,文举公,那你一生中老师就挺多的了,小友今天再给你带一位老师,你看小友这个礼物可还行?”

孔融闻言也是哈哈一笑,再次转向太史慈。

“子义贤弟融可是神交已久,泰明小友说你是他的礼物,不知子义贤弟有何经典可以教融啊?

“文举公,去岁张饶老师的教条文举公可曾领会?如若未曾领会,子义兄倒可帮你再调教回去?”

太史慈还未开口,一旁的纪清就接口调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