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都昌(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带着太史慈投刘备》最新章节。

孔融闻言老脸一红。张饶是青州黄巾管亥麾下的其中一部,孔融被董卓任职北海后,召集士兵想要给张饶一个下马威,结果反被张饶部打败,彻底打脸孔融。孔融也因此被人笑话,若不是现胶东县令王脩数次在孔融危急时相救,可没有现在这么安稳还想着组织郡兵反击。

“泰明,不可对孔府君无礼!”倒是太史夫人为孔融解了围,不至于让孔融尴尬立在当场。

“喏!”纪清最听太史夫人的话,闻言应下,就对孔融一辑到底。

“文举公,请恕小子孟浪了!”

“无妨。”孔融这时倒是没有了刚刚的窘迫。“确实被张饶教导之后,融才知自己原来不知兵。

如此说来,子义可是能帮融打赢这张饶,洗刷融的污名?”

“孔府君,文职慈不敢乱说,但武职方面慈略有武略,领兵作战亦有先父教导。若孔府君信得过慈,慈愿替孔府君将北海郡兵,拒张饶甚至管亥等一众黄巾于北海之外。”

太史慈还是有自己的骄傲,此前听闻纪清所述,北海需要平原相刘备带数千骑兵才得以解围。如今他若有兵力在手,只要训练有素,未必需要求援平原,以自己的能力也能解决北海的黄巾兵乱。

孔融听得太史慈如此自信,没有纪清和太史慈想象中的欣然反应,反而沉默不语。

孔融倒不是不舍得将士兵交给太史慈。之前败给张饶,反而让孔融看清了战场的凶险,经历此战后孔融也明白了自己确实对于不擅长领兵,也因此对于领兵的安排更加谨慎。

他虽在郡官里听过太史慈之名,却仅知道太史慈7年前截取奏文一事,认为太史慈是个义士,对太史慈是否能够领兵倒不是特别了解。太史慈一来想要接管北海的兵士统领,虽然可以解决自己在任的不足之处,但亦让孔融要谨慎对待,慎之又慎,避免重蹈自己初到北海的窘境。

纪清看到孔融这个反应,出言问道。

“文举公可是担心武都尉那边不好应对?若是不好安排,可让武都尉考较下子义兄,吾相信子义兄不会让文举公失望的。”

纪清不清楚孔融心中担忧的点在哪里,他早前已经知道孔融这边的文武分配,武将这边是由名为武靖的骑都尉负责。

此前纪清未实际见过武靖武都尉,不太了解武靖的为人和性格特点,孔融的反应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纪清才出言试探。

“倒也跟安国无关,是融一时不好判断,待融安排三位先做休息,待融与郡官们相商,再给子义安排职位,你们看如何?”

孔融如此坦诚,太史慈和纪清倒也不好继续再谈。况且太史夫人虽然刚健,这几日赶路也有些疲惫,二人口中称“且听安排!”便带着太史夫人随下人前往孔融安排的府邸。

三人随下人抵达休息处,太史慈先带着太史夫人到后房休息。

纪清在前堂思考刚刚孔融的反应,在他的计划里,太史慈如果能自领北海一部军士,对于后续的黄巾之战肯定会有帮助,加上外力的支援,北海郡官当中亦有王脩这种文武治理都非常全面的人物,不至于让青州黄巾战后四散而去继续为祸乡里。

如今看来,孔融经历过张绕一役之后反而在领兵上太过于谨慎,此前就一直在筹备阶段,现在有合适的人选反而踌躇不前,估计是孔融太害怕再次失败了。

看来必须先让文举公恢复点信心,才能让子义兄获取到兵职,发挥应有的能力。

纪清想了想,心中有了定计。

正好太史慈安顿好了太史夫人,从后方出来找纪清。这几日三人的交谈基本围绕着未来的事迹,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经过交谈太史慈对纪清也有所改观,纪清那非常明显注重信义的言辞里,让太史慈潜意识里觉得纪清还是值得信赖的。

“泰明,今日咱们见过孔府君,孔府君虽已答应安排吾等,但反应也不甚强烈,吾等接下来又应如何?”

或许是这几日的坦诚交谈,纪清也逐渐恢复了自己豁达的心态。

“子义兄,切莫心急!清观文举公应是对子义兄的能力不够了解,因此不便当场安排差事给到子义兄,吾这边已有想法,先让文举公看到子义兄的能力,让文举公恢复点信心,再安排最适合子义兄的职位。”

太史慈闻言道:“哦?那待如何?”

纪清扶颌道:

“吾等今日到访,按照文举公往常的做派,吾猜想文举公定会安排晚宴宴请吾等二人,有宴则必然有助兴和考较的环节,到时宴会上必然有让子义兄展示能力的余地,让文举公对子义兄刮目相看。子义兄只需全力施展,定能让文举公为兄定下一职。”

果然,晚些时,就有下人前来相邀。

“吾家府君相请,在都昌茶楼给太史君和纪君接风。”

纪清一副了然的心态,拱手道:“请回复文举公,清与子义兄必准时赴宴!”

下人得了回复,便回去禀告。

太史慈闻言也是有些期盼,自己的本事能不能发挥就要看能不能在宴会上得以施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