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祭拜皇陵(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江宁身为朝廷钦差,奉旨南下巡视地方军政,早已成了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
当江宁离开徐州继续南下,消息传到运河两岸各州府,尤其是中都凤阳府与淮安府,直接掀起轩然大波。
凤阳漕运总督府内,此刻正乱作一团。
大小文武官员齐聚一堂,目光齐刷刷落在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杨一鹏身上,盼着这位大佬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替众人顶雷。
可杨一鹏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上任数年毫无建树,偏偏赶上运河沉船堵塞这等大乱子,如今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知道,哪还有心思替别人收拾烂摊子?
“诸位,”杨一鹏往椅背上一靠,摆出副听天由命的架势,“该吃吃,该喝喝,凡事别往心里搁。
等钦差到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说罢,竟直接表态自己愿意第一个认罪。
见他这直接躺平摆烂,众人气得直骂娘,却也无可奈何。
这些年他们可没给过杨一鹏半分面子。
如今指望他挺身而出,实在有些太过天真。
众人转而将主意打到镇守太监郑大宝身上,可郑大宝是东厂老魏的人,哪肯掺和这浑水?
他可是清楚记得,上一任镇守太监曹文华就是因为跟地方官搅在一起,胆大包天到炸毁了洪武年间修建的凤阳鼓楼,最后被押回京,还是干爹老魏亲手活剐的。
所以郑大宝干脆闭门谢客,任谁来都不见。
正当众人慌得像无头苍蝇时,有人提议去找义惠侯刘昌平。
这位侯爷来头可不小。
大明开国之时,唯一非军功获封的侯爵。
初代义惠侯刘继祖,当年在朱元璋还是太平乡孤庄村放牛娃时,曾给了块地让他安葬爹娘,这份恩情让老朱家记了一辈子,历代帝王也是对义惠侯一脉恩赏不断。
可面对众人的哀求,刘昌平只是淡淡一笑:“诸位太看得起本侯了。
本侯幸得先祖恩泽,蒙朝廷信任掌管皇陵祭祀,仅此而已。
其他事务,实在有心无力,爱莫能助。”
说罢便转身吩咐下人筹备祭祀用品,毕竟此次钦差南下,还有当朝亲王同行,祭奠皇陵是头等大事,哪有功夫跟他们这群人在这里扯淡?
凤阳最有权势的三位大佬,一个躺平、一个闭门、一个推脱,可把地方文武官员与士绅急坏了,恨不得去请早已作古的仁祖纯皇帝朱五四来顶雷,偏这位先祖在大明开国前就饿死了,哪管得了现世的烂摊子?
有人想向江南求援,也当场被众人否决,凤阳官员士绅虽与江南士绅有往来,终究只是利益,没有交情。
江南士绅对凤阳感情复杂,当年朱元璋没少折腾他们,如今怎会真心相助?
最后众人实在没辙,只能各自回家,急着处理自家屁股下的烂账,盼着能蒙混过关。
另一边,江宁等人沿运河南下,行至凤阳与淮安交界处时,做出了分兵的决定。
派杨涟、郭允厚、大侄子邓云飞,还有开山大弟子陈子龙率领两万人马前往淮安视察军政。
自己则带着老魏、温体仁、小老弟朱由检,领三万兵马去凤阳。
分别之际,江宁特意叮嘱郭允厚:“老郭,到了淮安,对贪官污吏、地主士绅尽管放手去查,但切记,不可波及普通百姓。”
郭允厚拍着胸脯笑道:“侯爷放心!
老夫从不挣穷苦人的钱,专找有钱有势的下手。
识趣的,老夫拿七成,给他们留三成。
不识趣的,直接让杨涟出马来个一锅烩,到时候银子全归朝廷!”
听他这话,江宁一阵头大,又赶忙对杨涟与陈子龙进行叮嘱。
毕竟杨涟如今虽然行事手段比较疯狂,但是也不像郭允厚见钱眼开,陈子龙又是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有他们二人盯着,江宁这才放心。
分兵之后,江宁一行直奔盱眙皇陵。
两日行军抵达目的地,只见皇陵气势恢宏,殿宇威严,尽显皇家气派。
江宁望着这片陵寝,心中感慨万千:当年大元三代贫农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怕是做梦都想不到,死后会被追尊为玄皇帝、恒皇帝、裕皇帝吧?
皇陵祭祀官早已恭候多时。
江宁记得,在原本的历史里,大明祖陵曾在水下藏了三百年,直到一次大旱才重见天日,后人这才知晓太祖朱元璋祖坟所在。
随后,江宁与朱由检在祭祀官陪同下举行祭奠仪式。
朱由检耐心询问皇陵各处细节,又赏赐了看守的祭祀官与皇陵卫,当然这些赏赐自然由朱由校发下的。
仪式完毕,众人来到御制皇陵碑前跪拜,碑上是太祖朱元璋亲撰的碑文。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
碑文里,老朱细数当年家破人亡、求地安葬父母而不得的惨状,字里行间皆是血泪。
江宁读着碑文,心中感慨万千。
朱由检红着眼眶,一遍遍默念着老朱家从微末崛起的艰难发家史。
老魏虽不认字,却也听的心如刀绞,更是哭得稀里哗啦。
江宁望着碑文,想起没来大明时,总听人说朱元璋刻薄寡恩、手段残忍,唯有放牛娃变开国君这一点值得称道。
可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才明白老朱当年从乞丐到天子,完成这“从一到百级”的阶级跨越,何其艰难!
那句“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藏着多少霸气与不易。
祭奠完毕,众人沿淮河前往凤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