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林婉清试图阻止大战(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最新章节。
而在这紧张对峙的局势背后,还有着更为复杂的人物情感与故事交织其中。话说当年,林婉清的父亲林浩,精通天象之术,对星象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某夜,他仰望星空,只见星辰异动,卦象显示拓跋珪将会是未来掌控天下命运之人。于是,林浩早早便让林婉清前往草原,寻觅并保护拓跋珪。林婉清牢记父亲的嘱托,在草原上历经无数艰辛,终于寻得拓跋珪,并在关键时刻数次出手相助,救下他与张衮的性命,这份恩情,拓跋珪与张衮一直铭记于心。
如今,看着后燕与北魏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林婉清和慕容轩心急如焚。他们深知,一旦战火燃起,必将生灵涂炭,无数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数家庭将支离破碎。林婉清心中暗自焦急,想着自己与拓跋珪和张衮的救命之恩,以及父亲当年的预言,或许能成为阻止这场战争的关键。
林婉清转身看向慕容轩,眼中满是忧虑与决绝,说道:“轩,我想前去北魏营帐,试一试能否凭借我与拓跋珪、张衮的交情,劝他们罢兵言和。这场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终究是百姓。而且,我担心燕国此次北伐,会因种种变数而失败。”
慕容轩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婉清,此去危险重重,拓跋珪和张衮虽曾受你救命之恩,但如今身处乱世,局势错综复杂,他们未必会轻易罢兵。我怎能放心让你涉险?但我也明白,若真的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林婉清轻轻握住慕容轩的手,目光坚定地说道:“轩,我明白其中风险,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无数生命消逝在这场战争中。我必须去试一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而且,我父亲当年的预言,让我觉得这场战争或许有着更深的变数,或许我们能改变一些事情。”
慕容轩凝视着林婉清的眼睛,看到了她眼中的坚定与执着。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你心意已决,我陪你一起去。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你独自面对危险。我们一起,或许能有更大的机会劝服他们。”
于是,二人快马加鞭,向着北魏营帐疾驰而去。一路上,狂风呼啸,如同一头猛兽在咆哮,吹得他们的衣袂猎猎作响,发丝肆意飞舞。林婉清的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此去艰难,但为了阻止战争,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她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终于,林婉清和慕容轩抵达了北魏营帐。营帐外,守卫森严,士兵们如同一尊尊雕像,警惕地注视着他们。林婉清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朗声道:“我乃林婉清,与拓跋珪、张衮有旧,烦请通传一声。”
守卫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转身进入营帐。不多时,张衮匆匆走出营帐,看到林婉清和慕容轩,微微一愣,旋即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林姑娘,慕容公子,你们为何会来此地?如今局势紧张,此处可不是久留之地。”
林婉清走上前,目光诚恳地看着张衮,说道:“张先生,如今后燕与北魏剑拔弩张,一场大战迫在眉睫。我深知战争之残酷,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我与拓跋主上和先生皆有渊源,恳请先生看在往日情分上,劝劝主上,能否罢兵言和,避免这场无谓的杀戮。而且,燕国此次北伐,诸多因素不明,胜负难料,我担心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灾难。”
张衮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心中明白,林婉清所言句句在理,但此时北魏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轻叹一声,说道:“林姑娘,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感激你昔日的救命之恩。只是如今局势复杂,后燕大军来势汹汹,主上为了北魏的存亡,不得不做此应对。而且,主上既有吞并天下的志向,又怎会轻易放弃这大好时机?”
这时,拓跋珪也从营帐中走出。他看着林婉清和慕容轩,神色复杂,说道:“林姑娘,你冒险前来,这份心意我拓跋珪感激不尽。只是这天下纷争不断,后燕此次倾巢而出,意图灭我北魏,我若不奋起反抗,北魏百姓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况且,我既有一统天下的志向,又怎能因一时的恩情而放弃这难得的机遇?”
林婉清看着拓跋珪,眼中满是忧虑与恳切,说道:“拓跋主上,我明白您的苦衷。但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和伤痛,无数家庭将支离破碎。您与后燕,难道就不能寻求一种和平共处的方式吗?而且,燕国此次北伐,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暗藏危机,您又何必急于在此时与之决战?”
拓跋珪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林姑娘,我亦渴望和平,但慕容宝此次来势汹汹,显然没有和平的诚意。我若示弱,北魏必将万劫不复。至于燕国的危机,我又岂会不知,但这正是我成就大业的契机。”
慕容轩在一旁说道:“拓跋主上,林姑娘一片苦心,还望您三思。如今若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不仅能避免生灵涂炭,也可为两国百姓带来福祉。而且,战争胜负难测,即便您胜了,也必将元气大伤,这对您的大业或许并非好事。以眼下局势来看,即便战胜后燕,北魏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战后重建,恐会给周边势力可乘之机。不如趁此机会,化干戈为玉帛,积蓄力量,再图长远发展。”
拓跋珪微微皱眉,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他的目光在林婉清和慕容轩身上来回游移,心中天人交战。一统天下的宏愿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让他难以割舍眼前这看似能成就霸业的机遇。然而,林婉清和慕容轩的话也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不得不思考这场战争背后的代价与隐患。
许久,拓跋珪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坚定:“二位的心意,我拓跋珪领了。只是后燕此次来势汹汹,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不给予其沉重打击,北魏日后恐永无宁日。我虽心怀一统天下之志,但也并非不顾百姓死活之人。只是这局势所迫,实在难以抉择。”
林婉清见拓跋珪态度有所松动,赶忙趁热打铁:“主上,或许我们可以寻求一个折中的办法。如今后秦已在边境对后燕进行牵制,后燕已然陷入困境。您可遣使与慕容宝沟通,表明我军赶尽无意杀绝,只求双方罢兵言和,划定边界,互不侵犯。如此,既能避免生灵涂炭,又能让北魏在稳定中发展,不失为两全之策。”
拓跋珪眼中闪过一丝思索,沉默片刻后说道:“林姑娘所言虽好,但慕容宝年轻气盛,且一心想在此次战事中建功立业,未必会接受和谈。而且,我担心这只是缓兵之计,待其恢复元气,定会再次来犯。”
慕容轩接口道:“主上所虑极是。但如今我们占据一定优势,可在和谈条件上加以限制,让后燕难以轻易违约。同时,北魏也可借此机会加强边境防御,整军备战,即便后燕反悔,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拓跋珪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内心不断权衡着利弊。他想到若与后燕和谈,虽能暂时避免大规模冲突,但后燕是否真能遵守和约,实在难测。若拒绝和谈,虽有机会重创后燕,成就霸业,但战争的惨烈与未知风险也让他心生顾虑。
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一名士兵匆忙进帐禀报道:“主上,后燕那边似乎有异动,不知是否准备渡河。”拓跋珪听闻,心中一紧,这突发情况让他原本就纠结的内心更加混乱。他下意识地看向林婉清和慕容轩,仿佛想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的启示。
慕容轩见状,说道:“主上,这或许是个契机。您可趁此机会,派使者前往燕营,表明和谈意向,同时观察慕容宝的反应。若他有和谈之意,一切好说;若他执意拒绝,那您再出兵,也师出有名,届时将士们也会更加奋勇杀敌。”
拓跋珪微微点头,觉得慕容轩所言有理。但他又担心慕容宝会趁机耍诈,在和谈期间突袭魏军。他将心中顾虑说出,林婉清思索片刻后说道:“主上,您可在和谈时提出双方暂时休战,各自后退一定距离,保证和谈的安全环境。同时,加强我方戒备,以防万一。”
拓跋珪陷入沉思,一方面,他渴望通过和谈避免战争,减少伤亡,为北魏赢得发展时间;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和谈不成,反被后燕视为软弱,影响士气。而此刻慕容宝的动向又让他倍感压力,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慕容宝在燕营中同样心烦意乱。他收到探子回报,得知魏军似乎有和谈的意向,这让他心中更加纠结。他深知,若此时和谈,虽能暂时缓解危机,但自己劳师远征,却无功而返,回去后难以向父亲和朝中大臣交代。可若拒绝和谈,继续进攻,又怕中了魏军埋伏,损兵折将。
他召来几位心腹将领商议,说道:“魏军有意和谈,你们怎么看?是趁机和谈,还是继续进攻?”
一位将领说道:“殿下,和谈恐有诈。魏军此举或许只是缓兵之计,待他们准备充分,便会对我军不利。我们应当继续进攻,一鼓作气击败魏军。”
另一位将领却持不同意见:“殿下,如今我军与国内失联,士气有所低落,且后秦在边境骚扰,我军腹背受敌。若此时和谈,或许能解当前之困,待回国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慕容宝听着将领们的不同意见,心中愈发迷茫。他想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想到父亲的期望,却始终拿不定主意。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希望能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一丝决断的勇气,但看到的只是各执一词的争论和对他的等待。
慕容宝心中长叹,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旋涡之中,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风险。他渴望有一个人能为他拨开迷雾,指明方向。他想到了父亲慕容垂,如果父亲在身边,一定会有英明的决断。但如今,他只能依靠自己,在这艰难的抉择中挣扎前行。
在这种纠结的心境下,慕容宝犹豫再三,最终说道:“先不急于回复魏军,再观察观察他们的动向。同时,加强戒备,以防魏军突袭。”将领们领命而去,慕容宝独自坐在营帐中,望着地图上魏军和燕军的部署,心中默默祈祷着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既不损及后燕的颜面,又能化解眼前的危机。然而,未来的局势依旧扑朔迷离,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将会把后燕大军带向何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此时,身处后方中山城的慕容垂,迟迟没有收到来自前方太子慕容宝的战报,心中的焦虑如汹涌的潮水般,几乎将他淹没。他在宫殿中不停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尖上,满是沉重与煎熬。他暗自懊悔,为何此次要让毫无指挥经验的儿子去担此重任,自己却在后方坐镇。他深知,战争局势变幻莫测,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都可能让燕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慕容垂的身体,因心情的极度焦虑和年事已高,愈发消瘦下去。他的脸庞憔悴不堪,原本明亮的眼眸如今变得黯淡无光,尽显疲惫与沧桑。他时常拖着沉重的身躯,走到宫殿的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着儿子能够平安,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然而,心中那无尽的担忧却如阴霾般,始终笼罩着他,让他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在前线,后燕军队由于后秦在边界挑起的小型战争,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应对。这使得他们在黄河岸边的部署出现了一些混乱,士兵们人心惶惶,士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慕容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是心急如焚。他既要应对魏军的隔河对峙,又要分神处理后秦的骚扰,一时间,感到焦头烂额。
而魏军这边,拓跋珪密切关注着燕军的一举一动。他看到燕军因后秦的牵制而阵脚大乱,心中暗自思量着下一步的行动。他深知,此时是一个绝佳的战机,但又担心贸然出击会陷入燕军的陷阱。同时,他也在等待着与后燕和谈的可能性,毕竟如果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黄河两岸,气氛愈发紧张。双方士兵都严阵以待,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只要一点火星,便会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而慕容宝,依旧在和谈与进攻之间犹豫不决,他的每一次思索,都如同在悬崖边缘徘徊,一个不慎,便可能让后燕大军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不知道,自己最终的决定将会给这场战争带来怎样的走向,也不知道,后燕的命运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