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战前夕后燕军中突遭变故(一)(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最新章节。

岁月无声流淌,夏去秋至,燕军早在七月便已抵达黄河北岸。

历经三月漫长等待,其初来之时的锐气已如被岁月打磨的利刃,锋芒渐失。此刻,后秦援兵正在赶来的消息传来,魏军士气瞬间为之一振,恰似干柴遇烈火,熊熊燃烧。而身陷孤军深入之境的慕容宝,面对如此风云变幻的局势,内心如乱麻般纠结,最终还是咬咬牙,毅然下令渡河进击。

然而,仿佛命运有意捉弄,燕军刚要渡河,刹那间狂风骤起,如狂魔肆虐,几十艘战船在狂风的无情席卷下,如飘零的落叶般被刮到黄河南岸,船上三百多名甲士稀里糊涂地成了魏军俘虏。魏军虽在这场小规模的战斗中取得了些许胜利,但目前的战局形势依旧如同迷雾中的棋局,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拓跋珪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负,对于他和他的国家而言,犹如生死攸关的天平,稍有偏差,便可能万劫不复。于是,拓跋珪当机立断,立刻召集身边的谋士们前来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这些谋士们皆是拓跋珪的得力助手,他们各个身怀绝技,或精通兵法谋略,于兵书战策间纵横捭阖;或擅长分析局势,能从蛛丝马迹中洞察先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才能。

在北魏那宽敞且烛火摇曳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每个人的呼吸声都仿佛被这沉重的氛围压抑得小心翼翼。拓跋珪高坐主位,眉头紧锁,那紧锁的眉头如同一座沉重的山峦,仿佛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在营帐内一众谋士身上缓缓扫过,每一道目光都仿佛带着千斤的重量。他凝视着悬挂在营帐中央的军事地图,上面清晰标注着后燕与北魏军队的部署态势,心中对当前的战争形势有着清晰且严峻的判断。

许久,拓跋珪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如今后燕大军压境,虽说我魏军士气高涨,但若是与之正面决战,必然是一场苦战。后燕军中不乏能征善战之士,且慕容垂老谋深算,犹如那隐藏在黑暗中的猎鹰,即便我军侥幸取胜,也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此非我等所愿,我们需另谋破敌之策。”

张衮微微颔首,轻抚胡须,那胡须在烛光下微微颤动,目光中透着思索,仿佛在心中已然开始推演各种策略:“主上所言极是,与后燕硬拼实非上策。后燕军中,慕容垂乃灵魂人物,其威望之高,使得燕军将士对他忠心耿耿,犹如群星拱月。若能设法动摇燕军军心,或许可寻得破局之机。”

一位年轻谋士赶忙起身,身姿挺拔,恭敬说道:“张大人所言有理,慕容垂虽未亲赴前线,但燕军将士对他奉若神明。只要能让他们觉得慕容垂出了事,燕军必然人心惶惶,届时我军再出击,便可事半功倍。”

拓跋珪微微点头,那点头的动作看似轻微,却仿佛承载着无数的考量,又面露思索之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谨慎:“话虽如此,可慕容垂谨慎多疑,犹如那狡黠的狐狸,怎样才能让燕军确信他已病重乃至身亡?稍有不慎,不仅计划败露,还可能激怒燕军,让他们同仇敌忾,对我军更为不利。”

营帐内一时陷入沉默,众人皆陷入沉思,气氛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试图从这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到那一线破局的曙光。

片刻后,张衮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犹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凑近拓跋珪,压低声音说道:“主上,慕容垂年事已高,此次未出征想必身体抱恙。我们可先派人混入燕军周边村落,散布慕容垂重病卧床、药石无灵的消息。同时,买通几个燕军俘虏,让他们回去后添油加醋地诉说在北魏听到的慕容垂病重传闻。另外,我们可安排身手敏捷之人,趁夜潜入燕军信使往来的必经之路,截获燕军信件,伪造一些提及慕容垂病情危急的信件,再设法让这些信件落入燕军手中。如此多管齐下,不怕燕军不信。”

拓跋珪眼中一亮,那明亮的眼神仿佛在黑暗中寻得了一盏明灯,猛一拍桌,声音在营帐内回荡:“好计!就按此计行事。务必谨慎安排,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让这消息如瘟疫般在燕军之中迅速蔓延,扰乱他们的军心。”众谋士领命,迅速散去,各自有条不紊地执行计划,那匆忙离去的身影,仿佛带着使命的疾风。

北魏细作乔装打扮成村民、商贩等不同身份,犹如变色龙融入环境一般,悄悄混入燕军营地附近的村落。他们在村落的集市、酒馆等人群聚集之处,故作神秘地与人闲聊,那神秘的模样仿佛知晓天大的秘密。不经意间,他们便透露慕容垂重病卧床的消息,还绘声绘色、煞有介事地描述着慕容垂如何气息奄奄、药石难医,仿佛亲眼所见一般。那些被买通的燕军俘虏,回到燕军营地后,一脸惊恐,仿佛真的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向同伴诉说着在北魏听闻的慕容垂死讯,称自己亲耳听到北魏士兵议论慕容垂的病情,仿佛大燕的支柱即将崩塌,语气中满是恐惧与慌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负责截获信件的北魏高手趁着夜色,如鬼魅般潜伏在燕军信使往来的道路旁。他们身着黑衣,与黑夜融为一体,眼神如狼般警惕。待燕军信使经过时,他们瞬间出击,犹如猎豹扑食,制住信使,动作干净利落。迅速翻找信件,而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伪造信件,替换原有信件后,悄然离去,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没有发出一丝多余的声响。这些伪造信件中,无一不提及慕容垂病情危急,大燕局势堪忧,仿佛大燕的天空已然乌云密布。燕军信使毫无察觉,继续赶路,将这些“致命”的信件送入燕军大营。

拓跋珪见时机成熟,进一步实施心理战术。他释放所有燕军俘虏,还特意安排被抓获的燕国信使,在黄河边朝着燕军大声喊话:“若父已死,何不早归!”这简短的几个字,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燕军阵营中炸开。慕容垂在燕军将士心中犹如神灵般的存在,听闻此消息,他们刚刚凝聚起来的精气神瞬间消散,恐慌如同潮水般在军中蔓延。士兵们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不安与恐惧,原本整齐的队列也开始出现了一丝混乱。

燕军大营内,慕容宝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与犹豫。他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凌乱,口中喃喃自语:“战?究竟该怎么战?如今军心已乱,这仗愈发难打了……”他的哥哥辽西王慕容农、弟弟赵王慕容麟以及皇叔范阳王慕容德,皆沉默不语,脸上那似有若无的神情,仿佛在看这位未来皇帝候选人的笑话。慕容宝时而抬头,用那充满焦虑的眼神望向他们,似乎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丝支持;时而又低下头,继续踱步,仿佛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着答案。

慕容宝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众人,略带焦急地说道:“诸位,如今局势危急,大家可有破敌之策?切莫再这般沉默,直言便是!”

慕容农微微皱眉,那紧皱的眉头仿佛凝聚着千般忧虑,缓缓说道:“如今军心不稳,贸然进攻怕是不妥。但就此退兵,又恐遭魏军追击,实在两难。”

慕容麟面色阴沉,冷哼一声,那声音中透着丝丝冷意与不屑,沉声道:“皆因父亲,若此次由他亲征,岂会如此!现今他不在身侧,我等难以获取真实消息,以致军心大乱,实不知该当如何!”

慕容宝的脸色变得阴沉,仿佛被一层厚重的乌云笼罩着,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满和恼怒。

他瞪着对方,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说道:“弟弟,你休要胡言乱语!父亲没有亲自出征,自然有他的深思熟虑和全盘考虑。我们作为他的子女,应该尊重他的决定,而不是在这里妄加猜测和质疑。”

慕容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继续说道:“当前的局势非常严峻,魏军来势汹汹,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应对这场战争。稳定军心是至关重要的,不能让士兵们因为一些无端的谣言而产生恐慌和动摇。”

他的语气坚定而严肃,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似乎在告诉对方,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不恰当的言论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慕容德则捋了捋胡须,那胡须在烛光下泛着微光,说道:“太子莫急,军心虽乱,但我等若能妥善安抚,或许还有转机。当务之急,是先查明皇帝陛下的真实状况。”

而在赵王慕容麟的营帐中,气氛压抑而诡秘。慕容麟面色阴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脚步沉重而急促,口中低声咒骂:“慕容宝那无能之辈,占据太子之位却毫无建树,若不是有父亲护着,怎能轮到他!如今父亲生死未卜,不管消息真假,都是我翻身的好机会。”

慕舆嵩单膝跪地,一脸忠诚,那忠诚的表情仿佛刻在了脸上,说道:“王爷,如今慕容垂死讯传来,燕军人心惶惶,这是我们绝佳的机会。慕容宝无能,根本无法带领大燕走向昌盛,唯有王爷您英明神武,若能登上皇位,必能重振大燕雄风。”

慕容麟停下脚步,目光紧紧盯着慕舆嵩,那目光犹如利箭般锐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仿佛要将慕舆嵩看穿:“你所言极是,但此事需万分谨慎,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你可有周全之策?”

慕舆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犹如明亮的星辰,说道:“王爷放心,末将已精心谋划。末将先以犒劳为由,准备美酒佳肴,邀请慕容宝的护卫们赴宴。宴间,安排心腹在酒中掺入迷药,待他们昏迷后,便可轻松调开护卫。同时,我会安排亲信在营地各处散布假消息,说魏军即将从后方偷袭,引得慕容宝将周边大部分军队调去防守后方。等营地防守空虚,末将则带领精锐,趁着夜色,秘密接近慕容宝的大帐。等到夜深人静,慕容宝熟睡之时,便是动手的最佳时机。只要除掉慕容宝,王爷登基便再无阻碍。”

慕容麟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虽妙,但不可大意。慕容宝身边或许还有其他高手护佑,切不可掉以轻心。动手之时,务必一击即中。”

慕舆嵩重重叩首,那叩首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末将明白,定不辱使命!末将已挑选出军中最为精锐且忠诚于王爷的将士,他们各个身手不凡,定能助王爷成就大业。”

慕容麟拍了拍慕舆嵩的肩膀,那拍打的动作仿佛传递着无尽的期望:“此事若成,你便是大燕的开国功臣。本王定不会亏待你。但记住,任何细节都不能疏忽,消息绝不能走漏半点。”

慕舆嵩一脸坚定,犹如屹立不倒的山峰:“王爷放心,末将愿为王爷肝脑涂地!”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没能逃过林婉清和慕容轩的眼线。自慕容垂嘱托二人保护慕容宝的那一刻起,慕容轩便敏锐地察觉到慕容麟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他深知慕容麟为人野心勃勃,平日里便对其暗中留意。慕容轩安排了一群精明能干的心腹,这些心腹犹如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监视着慕容麟的营帐以及他身边亲信的动向。他们隐藏在黑暗之中,观察着每一个细微的举动,收集着各种情报,如同勤劳的蜜蜂采集花蜜一般。

林婉清心思缜密,她不仅协助慕容轩安排监视事宜,还对收集来的情报进行细致分析。当慕容麟与慕舆嵩开始谋划叛乱时,他们的一些细微举动便被林婉清和慕容轩的眼线捕捉到。

例如,慕容麟营帐中频繁出现的神秘访客,那些访客总是在夜幕降临后悄然进入,又在黎明前匆匆离开;以及慕舆嵩与一些将领私下里的密谈,他们总是避开众人的视线,在营帐的角落低声交谈。林婉清和慕容轩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串联起来,逐渐拼凑出了他们的叛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