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
他停下笔,揉了揉太阳穴。
记忆中的未来技术如潮水般涌来,但如何用当前的技术水平实现,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咚咚咚。”门外传来敲门声。
沈良起身开门,发现是昨天那位首钢的工程师老张。
“小沈,这么早就在工作?”老张探头看了看房间里的情况,“我说怎么昨晚路过你房间,灯一直亮着。”
“张工,您怎么来了?”沈良让开身子。
老张走进房间,目光立即被桌上的图纸吸引。
“我昨晚想了一夜,你那个多段式冷却的想法确实有意思。”
他拿起其中一张图纸仔细端详:“这个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很巧妙,但是...”
“但是响应速度跟不上,对吧?”沈良接过话茬。
老张点头:“没错,现在的热电偶反应太慢,等检测到温度变化,钢坯早就过去了。”
沈良心中暗笑。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让对方主动发现问题,然后他再给出解决方案。
“我想过这个问题。”沈良翻出另一张设计图,“可以用预测算法,结合钢坯运行速度和历史温度数据。”
老张眯起眼睛:“预测算法?”
“对,简单说就是根据钢坯的移动速度,提前预判它到达下个冷却点时的温度状态。”沈良指着图上的计算公式,“虽然不如实时检测精确,但足够用了。”
这个想法让老张眼前一亮。在1980年,能想到用数学模型预测工艺参数,这已经相当超前了。
“这个思路不错!”老张激动起来,“我们厂里有台新进的计算机,或许可以用来验证你的算法。”
沈良内心狂喜,但表面保持淡定:“那太好了,有实际数据支撑,方案的说服力会更强。”
两人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
“小沈,我看你也累了,先吃饭吧。”老张建议道,“下午我带你去我们厂看看实际设备。”
沈良求之不得:“那就麻烦张工了。”
下午,两人来到首钢的连铸车间。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高温钢水散发着橘红色的光芒。
“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老张指着冷却区域,“温度控制全靠工人经验,质量好坏全看运气。”
沈良仔细观察着现场情况。虽然他脑海中有未来的技术方案,但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条件。
“张工,这台连铸机每小时产量多少?”沈良问道。
“大概80吨左右。”老张回答,“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沈良心中计算着。按照他的方案,产量至少可以提升50%,质量也会大幅改善。
“如果改造成功,产量能达到多少?”老张也在心中盘算。
“保守估计120吨。”沈良给出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质量等级至少提升两个档次。”
老张倒吸一口气。这个数字简直不敢想象。
“真的能实现?”老张半信半疑。
“理论上没问题,关键是工程实施。”沈良的语气透着自信。
两人在车间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沈良把设备的每个细节都记在脑海里。
晚上回到宾馆,沈良开始修改技术方案。有了实地考察的数据,方案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沈良一边写一边思考,“每个冷却段独立控制,既降低了技术难度,又提高了可靠性。”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
“喂?”沈良接起电话。
“小沈,我是王教授。”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你的方案我想了一天,有几个技术细节想和你讨论。”
沈良精神一振:“王教授,您说。”
“你提到的智能控制系统,具体是什么概念?”王教授直接进入主题。
这个问题很关键。沈良知道必须给出一个既超前又可行的答案。
“主要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判断。”沈良解释道,“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计算机分析处理,自动调节冷却参数。”
“这个想法很好,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够吗?”王教授提出核心问题。
“不需要太复杂的运算。”沈良早有准备,“主要是查表和线性插值,现在的计算机完全能胜任。”
王教授在电话那头沉思片刻:“这样说来,技术实现确实可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