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孔明灯的作用(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钓鱼人》最新章节。

没等孙思邈说话,葛明接着说到:“孙先生,请回答小子几个问题。”

孙思邈听后点了点头,众人也非常疑惑,不知道葛明会问些什么问题。

“孙先生,如今城里存粮必定不多,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那城里现在是不是不太平?”

房玄龄、孙思邈都熟读史书,缺粮的时候强壮的人抢粮,这再正常不过了。比这极端的事情史书上都有记载,粮食全都没了那就吃人。当年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最出名的事就是用人肉做军粮。

两人同时点头,表示城里肯定不太平。

葛明见状又接着说到:“如今城里还有天花疫病,这人本就没饭吃,再加上有疫病,今天不知道明天是死是活,会不会做出极端的事来?”

两人又配合的点头,这种情况下几乎不能讲人性了,人绝对会变得没有底线。

“小子说现在石艾县怕是如同人间地狱一般,不知道孙先生可认同?”

孙思邈又点点头。

“所以小子认为,现在先生还不能进入石艾县,去的话完全就是送死。必须有军士先进去维持治安,然后先生才能进入石艾县。”

刚才孙思邈只是觉得里面很多病人,去救人完全是自己的使命,刚才根本就没想这么多。这股心气被葛明打断,自己想想也就想通了,老孙又不傻,送死的事谁愿意去谁去,老孙肯定不去。

孙思邈苦恼的说到:“这些老道都知道,可是现在咱们只能等,里面那么多人需要救治,我们总要做点什么吧?否则老道心中不安。”

这时候王来顺在帐外禀报,说是三十名精锐已经到了。孙思邈拿出药箱子出了大帐,给每个精锐都种上了牛痘,然后嘱咐不要洗澡,这两天会发烧,退烧之后就不怕天花了。

孙神仙是权威,军人也是人,虽然不怎么怕战场上厮杀,但是疫病谁都怕。以后再也不怕天花了,无非发两天烧而已,感觉赚大了。

等到孙思邈回到大帐,葛明还在琢磨刚才孙思邈的话。孙思邈说的很对,需要安石艾县百姓的心,不能什么都不做。需要把粮食、神医的消息传进去,让里面的人知道之后才会有奔头。

孔明灯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自己没制作过,但是自己知道其中的原理,军队上很多工匠,肯定能够做出来。

“房相,孙先生,孔明灯如何?”

两人一脸懵逼,看来这两人不如袁老道见识广博。孔明灯这东西最初就是用来打仗时传递消息的,起源可能是在岭南地区。这种地方在当时是流放罪人的地方,除了袁老道这种人,一般人都不愿意去。

“就是好像个灯笼,能够飞起来的。可以外灯外画画,也可以写字,还可以带着书信。现在晚春多南风,咱们刚好就在县城东南,晚上刚好把孔明灯带到县城各处。灾民得到消息之后,说不定觉得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就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来了。”

房玄龄虽然不懂孔明灯,但是觉得此事可行,好歹是能把消息传进去。马上安排工匠跟着葛明做孔明灯,自己也没闲着,开始写安民的告示。

孔明灯的做法非常简单,要点是骨架要轻,需要使用比较轻薄的竹篾。纸的质量也要好,要能兜住热气,否则是飞不起来的。

军队上的工匠会做什么的都有,因为出征时不知道遇上什么事情。不过总体来说,工匠还是以制作、修理攻城器械为主。

要是在以往,篾匠基本没有多大用处,这次总算是扬眉吐气了。既然要做孔明灯,那就不能制作的太小,起码弄个三尺的,这样目标才足够大。

孔明灯也是有多种形状的,比较简单的就是方形的,不过据说椭圆的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于是葛明把孔明灯设计成椭圆形的。

葛明在地上用树枝写写画画,对于工匠来说这东西实在太简单了,确实跟灯笼相差不大。无非是竹篾搭出来整个框架,用细绳系好,然后把好纸用浆糊粘在框架外侧,底部用竹条做成“十”字形状,交叉处固定好蜡烛就可以了。

问题是没蜡烛,古代行军只有帅帐里面可能会点上几根蜡烛,毕竟这东西在古代极为珍贵。蜡烛只能使用蜂蜡,或者一种小虫子分泌物来做成蜡烛,价格高的很。

所以古代军队到了晚上照明时基本都是使用松油,这东西还比较耐烧,雨天都都能点燃。缺点就是烟子有点大,所以经常用来点燃之后收集炭黑,用来做成墨锭。

葛明交代之后就做了甩手掌柜了,工匠们就自由发挥就是了,制作的越多越好,至于在孔明灯上写什么字,还需要跟房玄龄商量商量。

葛明再次走进大帐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看到不少书吏模样的人趴在大帐里的席子上写字。

啧啧啧,要说还是古人刻苦,就这条件也要坚持学习,真是吾辈读书人的楷模啊。

葛明蹲下身子从一个书吏旁边拿了一张写满字的纸,一看原来是安民的昭示,原来这些书吏都在抄写昭示。葛明仔细一看,这字写的好像还不如自己,不由得点点头,看来本小郎君字还算能够拿得出手啊。

看了看内容,只觉得自己的书好像是白念了,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太知道其中的含义。怪只怪自己读书不求甚解,只是为了识字而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房玄龄看到葛明进了大帐,就把葛明叫到了矮几旁边,问了问孔明灯的事。旁边不少文臣武将也支起耳朵听,看来刚才这帮人正在议事。

“房相放心,这东西制作起来非常简单,这么多工匠半天怎么也能做出来百十个。灯上可以写上几个大字,小子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

房玄龄捋着胡子问道:“葛明,你觉得写点什么好?”

葛明挠挠头,说到:“孔明灯上的字必须大,不然飞起来看不清楚,比如就几个简单的字:孙思邈在城外。”

孙思邈一听脸色一黑,这时候一个文官模样的人站立起来,说到:“房相,下臣觉得应该也把房相的名讳写上。”

葛明一头黑线,你怎么不说把陛下的名讳写上?果然,有人站起来说把陛下的名讳也写上,让城里人知道陛下惦念着这里的百姓。

葛明觉得这两个人当官应该都是靠着拍马屁,没多大本事。这时候神医的名号比陛下都管用,难道这些人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