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孔明灯的作用(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钓鱼人》最新章节。
最后房玄龄也觉得只写孙思邈的名讳写上就行了,看来还是有正常人的。
房玄龄看着葛明手上拿的安民告示,开口问道:“葛明,这告示写的如何?可有什么遗漏?”
房玄龄越看葛明越是喜欢,白白胖胖本就讨喜,再加上葛明弄出来很多好东西,其他人不知道,宰相哪里有不知道的道理,于是生出了考验的心思。
葛明笑着说到:“小子不知道这告示是谁写的,文采可谓飞扬,辞藻可谓华丽,小子真是羡慕又佩服,要是有机会小子真想好好跟此人好好学学。”
没等葛明说完,房玄龄笑着说到:“哈哈哈,小子真会说话。这是本官写的,想学本官可以教你。”众人一听无不羡慕,这是房相动了指点葛明的心思。
葛明哪里懂这些,刚才没说完就被房玄龄打断了,本来葛明想说跟这个人好好学学,怎么把这多字堆在一起,居然让人看不懂其中含义的?告示这东西不是应该简单、准确吗?
一听是房玄龄写的,这话就咽了回去。
“那小子多谢房相了,以后一定好好向房相学习。”这就算口头上的师徒了,葛明总不能说本小郎君不要跟你学吧?这么多人在场,房玄龄丢人要丢死。
葛明就算拜师也不能找房玄龄啊,这人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死了之后被高阳公主拖累,全家死光光。那时候葛明还年轻有为,说不定要被牵连。要是不知道这些,宰相想要收葛明,那葛明要把脑袋磕出包来才对。
可是自己好歹是个读书人,都觉得这告示晦涩难懂,什么尧舜禹汤、三皇五帝。古人就是这个毛病,写点东西非要显摆自己的文采,半天说不到重点。
只是怎么告诉房玄龄这告示不行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好像不太合适,葛明此时犯了难。再看看趴在地上的书吏还在奋笔疾书,真是越努力距离成功就越远啊。
房玄龄看出葛明面露难色,娃子太小,脸上藏不住事。难道说本相指点你还不乐意了?虽然将来陪着太子读书,但是跟本相指点并无冲突啊?
看到葛明拿着告示,不讲话,难道说出在了告示上?房玄龄于是从矮几上拿起了告示,仔细又看了看,突然一拍脑袋,知道告示哪里不对了。
可能做了中书令的缘故,接触的文书都是涉及国家大政的,所以少有直白的内容。这告示针对的是普通平民,辞藻再华丽也没用。
以往要有告示,总会有不少人围着看,县衙的人会解释给大家听,也会有读书人帮着解释。现在石艾县不知道什么情况,那告示越简单越直白越好,越是方便传播越好。
房玄龄黑着脸说到:“先不要抄写了,这告示需要重新写。”葛明听到这话,脸色才算正常了,房玄龄一看果然如此。可怜的这群书吏,只好停了下来,趴在地上看着房玄龄。
“葛明,你觉得这份告示应该如何写?”
这又不是本小郎君的本职工作,文书告示都是有格式的,再说本小郎君也没学过。不过房玄龄问起了,总不能不说吧?
“房相,小子觉得这份告示越简单越好,看上一眼就能记住,这样也方便消息传送。”
“不如就写:城外有粮,有军队,有神医,不日进城,莫要出门。”
房玄龄想了想,好像已经没办法精简了,也只好同意了葛明的建议。然后这群书吏又开始奋笔疾书,这次就简单了,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个人都能写上几百份。
。。。。。。
到了天色渐黑的时候,孔明灯足足有两百多个,至于书吏抄写的告示估计有几千份了。每个孔明灯下挂了几张折叠好的告示,此时就等天黑,当然还需要天公作美,一定要是南风或者东风才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葛明居然有些运筹帷幄的感觉,因为现在就在等风,这不是跟当年诸葛武侯有些相似吗?人家叫诸葛孔明,咱叫葛明,怎么说也有一半相同。
葛明甚至想着等长大些给自己取个什么字,干脆就诸孔算了,葛明字诸孔,加起来还是诸葛孔明。
就在葛明胡乱琢磨时,或者是老天帮忙,居然真的起了南风。当然了,春天南风天本就很多。
房玄龄见状一声令下:“点火。”
一个个孔明灯中的松油被点燃,当然提前控制了松油的量,有的能飞的远些,有的不那么远,争取做到全县大部分地区覆盖。
房玄龄再一声令下:“放。”
一个个三尺多的孔明灯缓缓上升,随着南风往石艾县境内缓缓飞去。这么多的孔明灯一起放飞,场面其实挺壮观的。只要县里的人抬头,一定能看到。
灯笼上大大的孙思邈三个字,距离老远都看得到。
所有人都抬头看向缓缓飞走的孔明灯,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这要是没有饥荒也没有疫病,这应该算是一幅美景了。
。。。
城里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虽然闹了饥荒,但是朝廷一直在把粮食送往受灾的地方。再说今年绝收,也不代表各家都没有存粮。初夏才会收麦子,存粮大多能够撑到那时候,有粮食就不会太乱。
但是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尤其是开始闹起了疫病之后。不少人都生了病,但是无药可医,只能慢慢等死。各家各户都尽量不出门,只能在家里等疫病过去。
街上空无一人,此时县衙也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有些歹人趁乱到处抢劫。各家紧锁房门,只盼望着朝廷不要把这么多百姓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