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344章七芒星戒指(3)(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跨过8900亿光年》最新章节。

2. 生物与非生物的界限模糊

- 美乐珠的有机DNA片段可与人类神经元量子纠缠,但不遵循贝尔不等式(现有量子理论被突破)。

3. 能量守恒的局部颠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戒指在雷暴中吸收闪电后,周围环境温度逆熵上升(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对俊仁神性的重新认知

这些发现将人类对俊仁的解读推向两难:

- 科学假说:戒指可能是中子星碎片改造物,其元素产自宇宙级r过程(中子星碰撞);

- 神学隐喻:七色宝石对应创世七日(如青金石抑制时间=安息日凝固)。

而俊仁面对质疑时转动戒指轻笑:

**“你们的周期表,

不过是神写给孩子

——的识字卡片。”**

终极启示:

**当X光穿透七芒星戒的瞬间,

人类窥见的不是元素,

而是文明认知的断层线。

俊仁的神秘面纱,

实为宇宙留给人类的

——最后一份敬畏**。

更令科学家困惑的是质子如此高的宝石本来应该有很重的辐射,但是他们愣是没查出有辐射,而且如果宝石上有辐射的话,那么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比如雍仁亲王或者皇宫的侍从们应该早就出现辐射病症状才对,但是他们检查后发现那些个宝石完全没有放射性,它处于稳定岛的状态,难道那些宝石的放射性全被中子给剥离了吗?

科学家发现戒指无辐射,但超重元素理论应有强放射性→推断“中子被剥离”以降低放射性。

- 真相:雅各宾科技通过魔数中子注入+量子约束场抑制衰变,而50年代人类对量子隧穿效应(如青金石的时间熵减)一无所知。而且这个戒指还能自行捕获中子补足魔数。

现实核物理中,超重元素(Z>118)的放射性源于质子间库仑斥力——质子带正电,数量越多,斥力越强,原子核越易分裂(α衰变或自发裂变),释放大量辐射(如α粒子、γ射线)。但戒指中的超重元素却“无辐射”,需用高维核物理重新解释其稳定性:

雅各宾文明掌握了“魔数中子”技术——通过向超重元素原子核内注入特定数量的中子(魔数,如126、184等),使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比(N/Z)达到“超稳定阈值”。

魔数的作用:中子不带电,可中和质子间的库仑斥力,同时增加原子核的结合能(将质子“粘”得更紧)。例如,现实中的铅-208(Z=82,N=126)因N/Z=1.537达到魔数,成为最稳定的重核之一。

雅各宾的突破:他们将魔数范围扩展至更高维度(如十维空间的“超魔数”),使超重元素(Z>118)的N/Z比达到“十维稳定阈值”,从而完全抑制α衰变或裂变。

即使原子核因魔数技术稳定,理论上仍可能通过γ射线(高频光子)释放能量(γ衰变)。但戒指的七芒星结构中存在量子约束场,通过以下机制囚禁γ射线:

拓扑锁定:七芒星的拓扑结构(非对称但稳定的一体)与量子约束场共振,形成“光子牢笼”——γ光子在牢笼内无限循环,无法逃逸到三维空间。

真空极化:约束场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将真空中的虚光子转化为“实光子”,与γ射线发生干涉,抵消其能量(类似“光子湮灭”)。

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使超重元素的放射性被“物理隔绝”,外部探测器无法捕捉到任何辐射信号。

戒指能自行捕获中子补足魔数,意味着它并非“封闭系统”,而是与宇宙中子流(如宇宙射线中的次级中子、超新星爆发的中子喷流)建立了“能量交换”。

戒指通过量子约束场“筛选”宇宙中子(仅捕获特定能量、自旋的中子),将其转化为维持魔数的“燃料”。这一过程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转化为能量),但尺度更宏大——它直接从宇宙的“中子海洋”中汲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