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邪恶大番薯(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最新章节。

周桐怀着一颗志忑的心,来到了巍峨的皇宫外墙正门。朱红的高墙,金色的琉璃瓦,以及门前持戟而立、甲胄森严的侍卫,无不透露出皇权的威严与不容置疑。

他刚靠近宫门,一名侍卫队长便上前一步,抬手拦住了他,声音洪亮而刻板:“站住!宫禁重地,何人擅闯?所为何事?”

周桐连忙停下脚步,拱手解释道:“这位将军,是陛下传口谕,命我进宫见驾。”

(科普视角:在古代,奉陛下口谕进宫,绝非空口白话就能通行。宫门守卫的核心职责是核验身份与旨意真实性,确保宫禁安全。通常处理流程如下:

1. 传旨人陪同核验:若有太监、侍卫等正式传旨人陪同,传旨人会出示自己的“腰牌”、“勘合”等身份凭证,并向守卫说明情况,守卫核对无误后放行。

2. 出示“信物”佐证:若传旨人未陪同,被传召者需出示陛下赐予的“信物”,如特制鱼符、虎符(高阶官员)、御赐腰牌、甚至是手谕碎片等,作为确受皇命的实物证据,守卫需仔细核对信物样式、铭文及防伪标记。

3. 复述谕旨细节核验:若以上皆无,守卫会严格追问口谕细节,如“陛下于何时、何地传的口谕?”“口谕具体内容为何?涉及何事何人?”被传召者需准确、清晰复述,若回答含糊、矛盾或明显有误,则会被视为可疑,轻则暂时扣留核查,重则可能直接拿下问罪。)

很显然,周桐属于第三种情况,而且是最糟糕的那种——他啥凭证也没有!和珅那死胖子只丢下一句“陛下口谕”就跑了!

侍卫队长眉头紧皱,按照流程追问:“口谕?何人传旨?可有凭证信物?陛下于何处传谕?所为何事?——详细报来!”

周桐被这一连串问题问得头皮发麻,他总不能说“是和珅传的话,具体为啥我也不知道,可能是陛下想骂我”吧?

他支支吾吾,试图解释:“是…是户部和侍郎传的话…具体…陛下召见,想必是为了…为了政务…”

他越说越没底气,感觉自己在这群铁面无私的守卫眼里,越来越像一份行走的军功了——擅闯宫禁,拿下岂不是大功一件?

就在他内心疯狂问候和珅祖宗十八代,感觉自己快要被当成可疑分子押走时,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及时响起:

“哎哟,周大人!您可算来了,让咱家好等!”

周桐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太监快步从宫门内走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来人竟是熟人,正是之前去欧阳府传旨时有过一面之缘的小胡公公,胡公公的干儿子。

小胡公公走到近前,先是对那侍卫队长点了点头,递过一个眼色:“王队长,这位周大人确是陛下要见的,干爹特意让咱家在此等候,怕周大人不熟悉宫规,耽误了时辰。”

那王队长见到小胡公公,神色立刻缓和了不少,抱拳道:“原来是胡公公安排,既有胡公公作保,末将职责所在,多有得罪。”说罢,便挥手让守卫放行。

周桐这才长长松了口气,感觉后背都快被冷汗浸湿了。他赶紧跟着小胡公公走进宫门,远离了那些审视的目光。

并肩走在长长的宫道上,周桐心有余悸地低声道:“多谢胡公公解围,若非公公及时赶到,周某今日怕是要出丑了。”

小胡公公笑了笑,声音不高:“周大人客气了,是干爹料到您可能不熟悉流程,特意让咱家来迎一迎。”

他说话间,感觉袖口被周桐不着痕迹地碰了一下,一个沉甸甸的小银锭便滑入了他的袖袋中。小胡公公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几分,觉得这位周大人虽然有时行事跳脱,但为人确实“亲切”周到。

周桐这次可是好好“练习”了一下递银子的手法,力求自然隐蔽。他趁机低声打听:“胡公公,可知陛下突然召见,所为何事?我这心里,着实有些没底啊。”

小胡公公想了想,压低声音:“具体的,咱家站得远,也没听太清。不过……和大人从御书房出来的时候,脸色……嗯,瞧着倒是挺高兴的。”

他这话说得模棱两可,但听在周桐耳中,无疑坐实了和珅这厮肯定没说什么好话!

周桐心里咯噔一下,开始疯狂打腹稿,琢磨着待会儿见了陛下该如何应对。

没一会儿,便到了御书房外。依旧是那位面容严肃的胡公公(大胡)守在门口,小胡公公上前低声禀报后,大胡公公瞥了周桐一眼,转身进去通报。片刻后,里面传来沈渊的声音:“让他进来。”

周桐深吸一口气,低头敛目,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书房。他不敢多看,径直走到御案前,老老实实地跪下,高呼:“臣周桐,叩见陛下。”

上方沉默了片刻,随即响起一个带着明显玩味意味的声音:

“爱卿——”

这拖长了调子、异常“温和”的称呼,让周桐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汗毛倒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赶紧抬起头,脸上堆起最真诚、最无辜的笑容,应道:“臣在!”

沈渊看着他这副模样,终于忍不住被逗笑了,身子向后靠在龙椅背上,手指托着下巴,打量着周桐:“起来回话吧。朕只是有些好奇,你这脑子里,究竟是怎么能琢磨出琉璃、还有那‘蜂窝煤’之类的物件的?嗯?”

周桐依言站起身,心里稍微定了定,恭敬地回答:“回陛下,臣不过是比常人多了些胡思乱想,又恰好喜欢动手尝试。失败了便去找原因,琢磨其中的道理,如此反复,偶有所得罢了。说到底,不过是好奇心重,耐得住折腾。”

他将自己的“发明”归功于好奇心和实践,刻意淡化所谓的“天纵奇才”。

沈渊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用略带文言的古语夸赞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不泥古,不惧败,善思善行,此乃实干之才也。”

(大意: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拘泥于古法,不害怕失败,善于思考和实践,这是能做实事的才干。)

接下来的谈话,沈渊似乎真的对“创造发明”的过程很感兴趣,问了不少细节,从灵感的来源到试验中的困难。

周桐小心应对,既不过分夸大,也不过于藏拙,将一些现代的科学思维方法,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包装后说了出来,听得沈渊时而沉思,时而颔首。

谈话气氛渐渐缓和。最后,沈渊话锋一转,道:“周桐,你弄出的这些东西,于国于民,皆有大用。往后若再有此类需投入银钱研制的想法,不必总想着去‘麻烦’朝臣,可直接来寻朕。朕,可以出钱。”

周桐心中一动,暗道果然。他连忙躬身:“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

沈渊继续道:“不过,既是朕出了资,这些新技术、新物件的名头,以及后续主要的收益,当归于皇家,你可明白?”他这是在明确所有权和利益分配。

周桐此刻也终于确定,和珅那“加码”的三千两,还有所谓的一万三千两,根本就是皇帝的钱!

那死胖子是拿着陛下的钱在自己面前充大方,说不定还从中揩了一层油!他心里对那个“邪恶大番薯”发出了最“诚挚”的问候,暗道:“好你个和宝宝,等着,看我怎么找补回来!”

面上,周桐却是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赶紧接话:“陛下圣明!臣对此等黄白之物,本就不甚热衷。能得陛下支持,将利国利民之物推行天下,已是臣莫大的荣幸!”

表态表得那叫一个光风霁月。

沈渊似乎很满意他的态度,微微颔首:“朕知道。朕也不会亏待你,该有的赏赐、补偿,一样都不会少。”

“臣,谢主隆恩!”周桐再次行礼。

沈渊看着他,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周桐,你……当真确定,一年之后,不愿留在长阳?”

周桐神色一正,收敛了笑容,认真回答道:“回陛下,臣之心意未变。臣之性情,散漫不羁,实非久居庙堂之材。长阳水深,规矩繁多,臣恐时日一长,非但不能为陛下、为朝廷分忧,反而会因言行无状,惹出祸端。”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诚恳,“然,在此一年之内,臣必当竭尽所能,辅佐大殿下,将所知所学,无论是民生技艺还是些许浅见,倾囊相授于诸位皇子,绝无保留。”

沈渊静静地听着,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良久,才挥了挥手,语气听不出喜怒:“罢了,朕知道了。人各有志,强求无益。既然你去意已决,朕也不便强留。”

他话锋一转,做出了安排:“不过,欧阳羽乃国之栋梁,你亦是有功之臣。这欧阳府的宅邸,朕会一直为你们师兄弟留着,算是你们在长阳的一个落脚之处。往后,每年也需回长阳述职……或者说是看看故人亦可,住上一段时日。朝廷若有疑难,或许还需借重你的才智。”

这安排可谓相当优容,既尊重了他的选择,又给他留下了后路和羁绊。周桐知道,这已经是皇帝能给出的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善意了,他立刻躬身应下:“臣,谨遵陛下安排!谢陛下隆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