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康德拉-马克(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禁卫军》最新章节。
“高聚物?什么东西?”戈辉似懂非懂,他理解是高分子聚合物,当然,他不能直接说出来,说出来不好向刘文涛解释。
“我也不懂,但翻译转述马克的话,就是产生了新东西。”刘文涛惭愧道:“翻译说,有人将这个高聚物熔融后,居然能像(在19世纪末,就已经在很多国家流行了)那样抽出丝来,而且这种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却拉伸后细丝的强度、弹性、透明度和光泽度都大大增加。这种聚酯的奇特性质使他们预感到可能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来纺织什么。”
“织成布吗?”戈辉问道。
“不是这样的”刘文涛摇头道:“然而,他们继续尝试后,从聚酯得到细丝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因为高聚酯在100℃以下即熔化,特别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只是在水中还稍稳定些,因此不适合用于纺织。”
“但依然意义非凡”戈辉评价道。
“对”刘文涛肯定道:“马克也是这么说的,只需要沿着这条路,继续向前走,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这的确称得上阶段性成果。”戈辉赞道:“如果他成功了,很可能就解决了我们穿衣服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耕地都种上棉花,或者用来放牧羊群,真正的出路在马克那里。”
“他们现在就在对聚酯和聚酰胺类化合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是继续做各种测试。”刘文涛解释道。
“出来说”戈辉招呼刘文涛,来到外面,严肃地问道:“康德拉-马克,可靠吗?”
刘文涛点头道:“特区内务部在调查他,他出生于德国汉堡,父亲是汉堡美人号的船长,前船长。禁卫情报局德国课的人也调查了,马克在汉堡的时候,确实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长达五年以上,开始还有人愿意资助他研发,后来迟迟不见成果,没有人愿意继续资助他了,他没办法才来我们这里碰运气。当然,关于他的调查还在继续。”
“你可以把四楼五楼都给他,增加人手,试错嘛,人多速度快,顺带培养了我们的化学人才。”戈辉说道:“我觉得他这个事儿能成,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新东西产生,这谁说的准呢?”
“你是总督,你说的算。”刘文涛说道。
“你是工业局长,你是专家,我得听你的,不能外行指挥内行。”戈辉玩笑道。
“你是外行?你要是外行,卡车的设计图,你怎么解释?”刘文涛说道。
戈辉知道,关于这个问题和刘文涛说不明白,既然提到卡车,戈辉就直接顺杆爬:“卡车的项目怎么样了?我听金粟(大凌河投资公司首席)说六月一日新车下线?”
“到我办公室说”刘文涛建议道。
刘文涛的办公室并不奢华,但书架上、桌子上,都堆满了书籍和文件。
落座后,刘文涛说道:“3吨级的军用战术卡车,1吨级的军用越野车,还有三轮摩托车,啊,都是你起的名字,都进入到量产阶段了。”
本来军用战术卡车,是成雨夫妇负责的,但是成雨两口子,一门心思搞起了武器研究,刘文涛不得不组织团队,接手战术卡车的研发。
“我都没有看过呢,你就要量产了?”戈辉问道。
“你提供的设计图,以及相关的设计要求,我们做出来了,并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什么不可以量产?”刘文涛反问道。
额……戈辉一时间不知说什么,硬着脖子说道:“反正得我亲眼确认后,才允许正式量产。”
“没问题啊!我也没说不让你看呀!”刘文涛笑道:“六月一日,北风汽车制造厂正式挂牌,风神战术卡车、枭龙越野车、战狼三轮摩托车,正式下线,需要你揭牌,剪彩,签字。”
“具体说说卡车”戈辉催促道。
“六轮驱动的风神战术卡车,使用直列六缸机械增压(1900年就有鲁式机械增压器应用到汽车上了)柴油发动机,排量9.6升,245匹马力,标准载重3吨,其实,载重6吨也能在简易公路上跑出8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我们做测试的时候,一直都是拉着6吨的沙袋,在努鲁尔虎山里的简易公路上疯跑。”刘文涛说道:“我们没能搞定V型八缸发动机,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相对简单的直列六缸发动机,不过V型八缸发动机还在研发,打算用在以后的八轮驱动的卡车上。”
戈辉向刘文涛竖起大拇指:“以特区的工业实力,你能生产出这样的战术卡车,说真的,简直不敢相信我听到的,要不是你亲口跟我说的,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我以为至少得十年之后呢!”
“这也是成雨两口子为什么不在卡车上花时间的原因,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文涛解释道:“我从成雨手中拿到图纸的时候,我就知道,没有十年之功,是无法完成的。”
“那你是怎么完成的?而且只用了区区两年。”戈辉好奇道。
“首先降低难度,放弃V型八缸,改用设计简单的直列六缸,自己搞不定,就找外援,以工业局长的身份,拉全特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合作研发,让朝阳工业大学(没有正式开学招生,但有部分学生和老师在搞研究)、朝阳技师大学堂派人过来参与技术攻关,也是给他们学习的机会。特区搞不定,就从美国,从德国,高薪挖人过来。(这个时代,外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卡车。)”刘文涛攥着拳头说道:“我一直相信只要肯干,不管多曲折,总是能干成的。”
刘文涛从怀里摸出一盒大凌河叼在嘴上,并没有点着,因为他知道戈辉不抽烟,继续说道:“找来皮特黄的团队,设计专用的机床,找来龙旗汽车,改进直列六缸机械增压发动机,研究三叶片螺旋转子的鲁式机械增压(鲁式机增并不压缩空气,只是加速搬运空气,所以效率并不高,胜在简单可靠易维护),研究六轮驱动,研究强化版的六速机械变速器,研究强化版的差速装置,研究……”
戈辉再次竖起大拇指:“你们创造了历史!而且只用了两年多,简直不可想象。”
“核心还是你给我们的设计图”刘文涛强调:“事实上,你给的技术路线,并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没有想到可以那样设计,很多时候大家都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技术并不高难,只是没想到。”
“测试呢,测试过程中,都出了哪些问题?”戈辉又问。
“为了保密,我们在镇妖峰基地和官营农场之间,修建了20公里长的简易公路,然后就天天在简易公路上跑,换人不换车,24小时不停的跑,跑坏了,修好继续跑。再坏了,再修,再跑,实在是修不好,换件,然后继续跑,坏了,再修,然后再跑,反复就这些事儿。”刘文涛像说绕口令样,把年初到现在,三个来月的测试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
“测试时间是不是有点短啊!”戈辉担忧道:“很多问题可能还没有发现。”
“是的,肯定还会有新的问题,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嘛!没有真正完美的产品,也没有永远开不坏的车,有问题才是正常现象。”刘文涛说道:“剩下的让市场去挑毛病,我们根据市场的反馈,改进我们的设计,小步快跑的迭代演进,我们也赚到了钱。”
“好吧”戈辉重重点头,他还能说什么呢?因为刘文涛说的很有道理。
“六月一日,上午十点,你别忘了。”刘文涛提醒道。
戈辉点头,然后又问:“我们与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合作项目,我们这边准备的怎么样了,估计六七月份,差不多他们就都过来了。”
“都在稳步推进中,而且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刘文涛说着从桌上捡起一份文件,随手递向戈辉:“看看吧,都在上面,画勾的是正在进行的,画圈的是完成阶段性任务的,画叉的是不合格,责令重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