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南燕叛将高雅之:“作死大师”的逃亡地图与历史笑泪史(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七绝?咏南燕叛将高雅之》

金阶委地玉京遥,剑折南庭恨未消。

广固霜天孤雁唳,西风尽日葬旌旄。

话说东晋末年,那可真是一个比菜市场砍价还热闹的时代。皇帝轮流做(或者傀儡轮流立),将军遍地走,今天你唱罢,明天他登台,城头的大王旗换得比网红换装还勤快。在这片混乱的舞台上,有一位选手,出身顶配,开局王炸,却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把自己“作”成了历史教科书里的一个经典反面案例。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渤海高氏的“贵公子”,刘牢之的“好女婿”,慕容德的“心腹大患”(自封版),刘裕的“猪队友”(间接版),高雅之先生。

他的人生,堪称一部跌宕起伏、槽点满满的《乱世生存(作死)指南》,充满了黑色幽默和令人扶额的“神操作”。让我们摊开地图,跟随高先生的足迹,看看他是如何在历史的钢丝绳上反复横跳,最终成功把自己“跳”没了的。

一、开局即巅峰?士族联姻的“金汤匙”与“镀金”铠甲

高雅之先生的起点,搁在现代,那绝对是“出生在罗马”的典范。渤海高氏,根正苗红的世家大族,搁在魏晋南北朝,这就是一张镶钻的VIp通行证。爷爷高衡,魏郡太守;老爹高素,淮陵太守。这配置,妥妥的“官N代”,含着纯金的汤匙出生。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拼爹时代,高少爷凭借祖荫,轻轻松松就拿到了体制内的入场券,一路绿灯做到了东莞郡太守。这官位,放今天也是个地级市一把手,年纪轻轻,前途无量。

然而,高少爷显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他深谙“婚姻是男人的第二次投胎”这个道理(虽然他第一次投胎已经很成功了)。于是,他精准地瞄准了当时东晋政坛和军界的超级顶流——北府兵大佬刘牢之。成功迎娶刘家千金,华丽转身成为刘牢之的女婿!这一招“攀龙附凤”,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瞬间,他从一个地方实力派,跃升为掌控帝国最精锐部队的江州军事集团核心圈层成员。这感觉,好比一个地方企业小开,突然成了某互联网巨头的乘龙快婿,直接进入董事会核心,那叫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

很快,机会来了。野心勃勃的驸马爷王恭(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婿)觉得朝廷(主要是司马道子父子)太不像话,于公元398年举兵叛乱,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这可是在新丈人面前表现的大好时机!时任广陵相的高雅之,立刻和他的大舅哥、刘牢之的亲儿子刘敬宣组成“舅甥黄金搭档”,联手出击。这场仗,打得漂亮。王恭兵败身死,刘牢之集团的势力在江北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扩张。高雅之在这场“出道战”中表现可圈可点,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军界新星。此刻的高少爷,站在人生的小山包上,眺望远方,大概觉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不过如此吧?命运的剧本,似乎正朝着“人生赢家”的方向稳步推进。

二、战场“滑铁卢”:余姚之战与“金汤匙”的第一次摔裂

然而,命运这位编剧,最喜欢的就是给顺风顺水的主角安排点“惊喜”。公元400年,一场席卷东南沿海的超级风暴——孙恩起义爆发了。这位信奉五斗米道的“海贼王”(字面意义),带领着狂热的信徒,从海岛登陆,攻城略地,势头猛得让东晋朝廷肝儿颤。

朝廷急眼了,火速调兵遣将。高雅之这位新晋“名将”(自封或他封),自然被委以重任。他与桓不才、孙无终等将领合兵一处,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前线,在余姚(今浙江余姚)摆开阵势,准备给孙恩这个“泥腿子”一点世家大族的颜色看看。

理想是丰满的:官军甲胄鲜明,将领运筹帷幄,叛军乌合之众,一触即溃。

现实是骨感的:孙恩的起义军,信仰加持,悍不畏死,战术灵活(尤其擅长水战和山地游击)。而官军这边嘛…嗯…可能高少爷的实战经验和对底层士兵的掌控力,并没有他的家世和头衔那么光鲜。

战斗过程史书着墨不多,但结果极其惨烈——“士卒死伤殆尽”。翻译成大白话:部队基本被打光了!前一秒还指点江山的高太守,下一秒就体验到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在亲兵拼死护卫下,高雅之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一路狂奔,逃到了山阴(今浙江绍兴)。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昔日鲜衣怒马、前呼后拥的世家公子、太守大人、大将爱婿,此刻蓬头垢面,满身血污泥泞,惊魂未定地躲在残破的城垣下。那把闪闪发光的“金汤匙”,第一次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磕出了难以修复的裂痕。余姚之战,不仅是他军事生涯的巨大污点,更像一盆刺骨的冰水,浇醒了他的“人生赢家”美梦,也为他后续一系列更加“放飞自我”的操作埋下了伏笔——挫折感有时会让人清醒,但有时,也会让人走向极端。

三、父仇家恨:反桓玄的“复仇者联盟”与“速败”闹剧

如果说余姚之战只是事业上的重大挫折,那么公元402年发生的一件事,则彻底点燃了高雅之心中的地狱之火,把他推向了彻底的反叛之路。这一年,一代枭雄桓玄,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军事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逼死司马道子、控制朝廷),成功攫取了东晋的最高权力。桓玄这人,手段狠辣,清除异己毫不手软。很不幸,高雅之的老爹,淮陵太守高素,因为站队问题(或仅仅是桓玄觉得碍眼),被列入了清洗名单,惨遭诛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把火,把高雅之心中仅存的理智和对东晋朝廷的忠诚(如果还有的话)烧了个精光。复仇,成了他唯一的目标。他立刻找到了天然盟友——他的大舅哥刘敬宣。刘敬宣对桓玄也是恨之入骨,为啥?因为桓玄得势后,逼得他老爹刘牢之走投无路,最终自缢身亡!这对难兄难弟,一个死了爹,一个死了爹又死了岳父(刘牢之),简直是“复仇者联盟”天造地设的搭档。

两人一拍即合,迅速在山阳郡(今江苏淮安)割据起兵。他们的计划听起来很美:北边他们在山阳举起反旗,南边联络正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暗中积蓄力量、同样立志讨伐桓玄的狠人刘裕,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一举掀翻桓玄这个“大魔王”。

剧本写得很热血,很悲壮,很有“王子复仇记”的味道。可惜,现实导演不给面子。桓玄是什么人?那是当时顶尖的权谋家和军事家,手握重兵,掌控中枢。高雅之和刘敬宣这点仓促拉起来的队伍,在桓玄的铁拳面前,脆弱得像块豆腐。“复仇者联盟”的旗帜刚竖起来没多久,桓玄的大军就如疾风扫落叶般呼啸而至。山阳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高、刘二人还没来得及上演什么感人戏码,就被揍得满地找牙,只能再次上演“胜利大逃亡”。

这场轰轰烈烈的复仇起义,从起兵到溃败,速度快得像一阵龙卷风,还没等吃瓜群众搬好小板凳,戏就散场了。留给高雅之的,除了满腔的愤恨和又一次惨痛的失败,就只剩下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往哪逃?东晋是待不下去了,桓玄正悬赏他俩的人头呢。环顾四周,目光投向了北方——那里,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南燕政权。

四、北漂求生记:从“座上宾”到“肉中刺”

公元402-403年间,高雅之和刘敬宣这对“逃亡二人组”,带着残兵败将和破碎的野心,狼狈地渡过淮河,一头扎进了南燕的怀抱。

此时南燕的皇帝是慕容德,一位在五胡十六国乱世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狐狸。慕容德正定都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雄心勃勃地经营着他的小王国。对于高雅之、刘敬宣这些“高质量”流亡将领的到来,慕容德展现出了极高的“统战价值”意识,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人才难得: 高、刘出身名门,熟悉东晋内部情况,军事经验(虽然败多胜少)也是实打实的。

政治招牌: 收留东晋“忠臣”(反抗桓玄“逆贼”的),能彰显自己“正统”和“仁义”的形象,吸引更多流亡士人。

战略棋子: 未来对付南方的东晋(或桓楚政权),这些人就是现成的向导和先锋。

于是,慕容德大手一挥:收留!不仅给庇护,还给官做,待遇从优。一时间,高雅之、刘敬宣从东晋的通缉犯,摇身一变成了南燕的“座上宾”,享受到了“国际政治避难”的红利。广固城的酒宴上,似乎又响起了高少爷爽朗(或许带着点苦涩)的笑声?寄人篱下的日子,表面上风光,实则如履薄冰。慕容德这只老狐狸,深谙制衡之道。他需要利用这些“流亡贵族”,但内心深处对他们充满了警惕。

这些人是“晋臣”,根在南边,忠诚度存疑。

他们自带势力(残部)和影响力,可能搅动南燕本就复杂的朝局(鲜卑勋贵 vs 汉族士族,本地势力 vs 流亡集团)。

他们的野心,慕容德看得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