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再次丰收抢麦(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最新章节。
加强巡逻后算是风平浪静了一段时间,但这平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随着麦穗一天天变得金黄、饱满,直至谦卑地垂下头,那片无边的金色海洋所散发出的诱惑力,已经让周围村落里的许多人心痒难耐。
在距离麦田最近的卡萨村里,树荫下、土墙边,人们的闲聊话题几乎都围绕着那片即将收割的金色。
“阿卜杜老哥,看见没?中国人的麦子,今年长得比去年还凶!那穗头,沉得都快撑不住了!”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对之前带头冲突的阿卜杜说道,眼里闪着光。
阿卜杜冷哼一声,用树枝在地上胡乱划着:“长得再好,也是吸了我们地的血才长出来的!他们用我们的水,用我们的地…”
“话是这么说,”另一个年轻人凑过来,压低声音,“可眼看着那么多粮食,总不能都让他们运走吧?去年我家婆娘跟在收割机后面,就捡了半袋子麦穗,磨成粉,够全家吃好几顿呢!”
“半袋子?”旁边一个老汉嗤笑一声,“你那点胆子!村西头的巴希尔,去年晚上摸进去,用镰刀割了整整两捆!那才叫本事!”
这种议论很快从羡慕和回忆,升级成了具体的谋划。
在村里一个小杂货店的后院,几个心思活络的年轻人聚在了一起,其中包括之前被开除的塔里库的堂弟,小个子、眼神灵活的莫里斯。
“伙计们,机会又来了!”莫里斯兴奋地搓着手,“我打听过了,中国人这次防备得很严,肯尼思少校的兵会在路边设卡。”
“那怎么办?有当兵的守着,我们怎么下手?”有人担忧地问。
“怕什么?”莫里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当兵的才多少人?他们看得住大路,看得住整片麦田吗?我们不走大路!”
他压低声音,说出自己的计划:“收割机一响,动静大,人也乱。我们分成几队!一队是女人和孩子,她们就去收割机后面‘捡’!法不责众,当兵的还能对女人孩子开枪不成?能捡多少是多少!”
“第二队,是手脚麻利的年轻人,”莫里斯眼睛放光,“我们从北边那个废弃的水渠摸进去,那边树多,铁丝网也有个破洞没人修。我们带镰刀和麻袋,不贪多,割几捆就跑!专门挑靠近里面的、长势最好的地方下手!”
“还有运粮的车!”另一个补充道,“车队在路上走,总有慢的时候。我们找几个跑得快的半大小子,跟在车后面,趁他们不注意,从车上拽下一两袋!那可比捡麦穗快多了!”
这个计划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赞同。他们细致地分配了任务,甚至约定了暗号和碰头的地点。在他们看来,这并非偷盗,而是一场与“慷慨”但“迟钝”的外国管理者之间的智慧游戏,是一场理所当然的、分享自然馈赠的“盛宴”。
与此同时,村子里一些相对安分守己的农户家里,也发生着争论。
“莫里斯他们好像在商量去…去拿中国人的麦子,咱们…”一个妇人小心翼翼地问丈夫。
丈夫闷头抽着烟,良久才说:“别去凑那个热闹。那是人家的东西,有合同的。”
“可是…大家都去…去年不也没事吗?就捡一点…”
“去年是去年!”丈夫提高声音,“今年没看见当兵的都来了吗?为了几把麦子,惹上麻烦不值得!咱们老老实实种自己的苔麸。”
然而,像这样想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人的心态是:“别人都去,我不去就亏了。”“那么多麦子,他们运也运不完,拿一点怎么了?”“土地本来就是大家的,他们种出来的,我们拿一点天经地义。”
于是,在正式收割的前几天,麦田的边界地带,三三两两的妇女、老人和孩子,像侦察兵一样,日复一日地在那里徘徊。
他们指着某片特别金黄的区域低声交谈,估算着距离和路线;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目光却不时瞟向那无边的金色,仿佛那是一个巨大的、即将开放的游乐场。
空气中弥漫的躁动不安,正是来自于这种公开的、几乎不加掩饰的预谋。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这片金色海洋的周围悄悄撒开,只等收割的号角吹响,便要将其撕扯、吞噬。
项目组面临的,将不再是小偷小摸,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挑战其管理和权威的集体行动。
方稷他们自然也发现了这不寻常的景象,去年的时候有一些不好捡的麦粒被捡去就捡去了,但是现在这里的阵仗,这哪里是捡麦子?这分明是公开的抢劫预演!他们把我们的劳动成果当成了无主的财富!
赵老听了方稷和李振邦的分析觉得,民风如此,法不责众的观念根深蒂固。上次的默许和轻微的顺手牵羊,这次演变成了有组织的觊觎。是我们之前处理得太软弱,给了他们错误的信号。
李振邦接到报告后,脸色瞬间阴沉如水。他深知,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彻底摧毁项目的管理权威,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绝不能让去年的事情重演!”李振邦在紧急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这一次,必须把规矩立在前面,把防线筑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