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昭苏县:天马踏风,边疆阔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地球交响曲》最新章节。

翻过察布查尔西南的缓坡,视野骤然开阔。阳光斜洒,草原如浪,雪山近在眼前,风声轻柔却带着力度,像是谁在天地之间轻轻掀开了一张深绿的地毯——那一刻,我知道,我到了昭苏。

这座藏在天山深处的县城,被誉为“天马的故乡”“伊犁最宽阔的平原”,更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牧歌之地”。她不像城市,更像一段恣意伸展的边地诗篇——辽阔、清亮、纯粹、安静。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68章,昭苏县。

马鸣雪下,风起天边,

在高原牧草与天山积雪之间,

人类曾用蹄声与歌声,写下辽远的梦。”

我第一眼见到昭苏草原,是在日出时分。

清晨五点,天尚未全亮,导游古尔班江带我站在一个牧点的高地上,望着远方的东方线慢慢泛起金色。等太阳刚露出边际,一大群马匹被牧人驱赶着奔腾而来——马群如烟,马鬃如焰,蹄声轰鸣,飞溅的泥土带着水汽,在朝阳中化作一道奔腾的光。

“这是天马之乡。”古尔班江自豪地说,“我们家养马五代了。”

我望着草原,这片天山雪水灌溉出的高原草地,面积广阔如海,草密如绒。牧人们的毡房零星散落在各个山坳与缓坡之间,白、蓝、红的布幔在风中飘扬,构成一幅动人的边疆生活画卷。

昭苏,不是草原的一部分,她就是草原的全部魂魄。

我写下:

“在这里,大地不是沉默的,

它用马的嘶鸣告诉你,

这片原野从未停止过奔跑。”

在昭苏县城西北的天马文化园,我见到了传说中的乌孙石人——它们站立在旷野中,面容模糊,却都目光向东,似乎在等待着一个永远不会归来的王者。

“乌孙国,是两千年前的昭苏。”讲解员热依拉说道,“这里是西汉与中亚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驿站之一。”

她领我参观乌孙古道旧址,那是一条从昭苏通往中亚腹地的古道,一段石板被马蹄踏得发亮。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唐军西征、商队往返……无数人曾在这条路上走过,带着信仰、战事、货物、和平与离别。

我站在古道一隅,想象当年骑着汗血宝马、披着羊皮披风的乌孙王子如何奔腾而来,想象边地女子手持银饰迎风送别。我在风中听见他们说——我们是边疆,也是通道。

我写下:

“昭苏不是终点,

她是一次次出发。

她用风和雪,把历史传得很远很远。”

草原不止牧马,还有麦浪。

我跟随县农科所的青年研究员阿布都,在一处海拔较高的冬小麦试验田走访。田野如画,雪山在后,麦浪在前,一架小型无人机正呼啸而过,正在实施精准施肥作业。

“昭苏是全国最冷凉的春小麦基地之一。”阿布都说,“但我们能把这里的高原日照与温差,转化为每年七十多万吨的优质粮。”

我还走访了一座现代化蔬菜温室,里面种满高原特有的高糖胡萝卜与黄心土豆。青年种植户说:“我们既出好麦,也要出好菜,边疆不只有牛羊,也有甜甜的土豆花。”

饭后,我在田埂边吃了一碗“昭苏冷面”,拌着小麦粉做的面与本地酸奶,清爽到令人惊喜。

我写下:

“草原不是荒原,

她只是用另一种方式长出富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