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阴奉阳违(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最新章节。
周海洋书记在市委小范围会议上的明确表态,如同一道无形的敕令,瞬间改变了江泉市政府层面的政治气候。原本弥漫在秦风周围那股粘稠而压抑的阻力,仿佛一夜之间冰雪消融。公开场合,一切都回到了应有的轨道,甚至比以往更加“顺畅”。
文旅项目配套资金的审批报告,迅速通过了财政局的初审,摆上了市长办公会的议程;规划许可那些新增的奇葩前置条件悄然消失,流程回归正常;关于杨小波的调令被暂时搁置,组织部给出的理由是“项目关键期,暂缓轮岗”。在各种协调会上,赵达康市长甚至偶尔会亲切地询问秦风“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市里协调解决”,孙耀东常务副市长也面带笑容地表示“全力支持”。
表面看来,风平浪静,阳光普照。秦风副市长的各项工作,似乎进入了一个高效推进的快车道。
然而,秦风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平静的湖面之下,潜藏着更加汹涌、也更加危险的暗流。对手的退让,绝非心甘情愿,而是迫于更高压力的暂时蛰伏。报复,绝不会停止,只会以更隐蔽、更刁钻的方式袭来。
市长办公会顺利通过了文旅项目的首批配套资金方案。但就在批复文件下达市财政局,进入拨款流程时,问题出现了。
财政局预算科提出,根据“最新内部风险管控细则”,对于超过一定额度的项目资金拨付,需要增加一道“用款计划阶段性绩效评估”程序。即资金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根据项目进度分批次申请,每次申请都需附上详细的进度报告和效益证明材料,由财政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后方能拨付下一阶段款项。
这套流程,看似科学严谨,符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无可指摘。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成了套在项目脖子上的无形枷锁。每个阶段都要准备大量繁琐的论证材料,等待不确定的评审周期,极大地拖延了工程进度,增加了管理成本。而所谓“专家”的组成和评审标准,解释权完全掌握在财政局手中。
秦风接到文旅局张涛局长的汇报时,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他没有去质问财政局,也没有向赵达康抱怨,而是指示张涛:“按对方的要求,把材料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每次评审,我们都积极配合,态度要端正。同时,记录下每一次沟通、每一次材料补充要求、每一次评审延迟的具体时间和理由。”
他要做的,不是对抗,而是“完美履约”,并将对方人为设置的障碍,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在未来某个时刻,会成为反击的弹药。
杨小波的调令虽暂缓,但秦风很快发现,自己通过正常渠道向组织部申请补充项目所需专业人员的报告,如石沉大海。不是被以“编制紧张”为由驳回,就是推荐一些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背景复杂的人选。他想从下面区县抽调几个得力干将,也总会遇到各种“工作需要离不开”的软钉子。
更微妙的是,市政府办公室开始以“优化工作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为名,对几位与秦风工作联系较多的副秘书长的分管范围进行了微调。一些原本顺畅的协调渠道,变得迂回曲折起来。
这种“断流”和“隔离”的策略,悄无声息,却极大地削弱了秦风的工作臂膀和信息网络。秦风对此心知肚明。他不再寄希望于正常的人事程序,转而更加倚重刘玉凤那条隐秘的战线,以及周文在公安系统内部建立的技术通道。同时,他要求现有的团队成员精诚团结,提高独立作战能力,将外部依赖降到最低。
项目推进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解决的突发问题。以往,秦风主持协调会,基本能当场拍板,明确责任和时限。但现在,情况变了。
例如,项目区域内发现一处疑似历史建筑遗迹,需要文旅、规划、住建等部门联合现场勘查认定。会议照常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也都到场,态度客气。但谈到具体责任和时限时,场面就变得微妙起来。
规划局说需要先由文旅局出具文物价值初步评估;文旅局说需要规划局先明确该地块的规划属性是否允许调整;住建局则表示需要等前两家意见明确后才能介入保护方案设计。大家互相尊重,言词礼貌,引经据典,都强调按程序办事,但就是无法形成有效决议,最后往往只能形成一个“继续深入研究”的会议纪要,问题被无限期拖延。
这种“合法拖延”比公开对抗更令人头疼。秦风面对这种局面,不再强求当场解决。他会后分别找几个关键部门的副职或具体经办人,进行非正式沟通,了解真实卡点,寻找绕过障碍的变通路径,或者将问题直接提交给周海洋书记批示,借助上层权威打破僵局。他不再轻易召开大规模的协调会,避免给对手提供表演“程序游戏”的舞台。
市里的主流媒体对文旅项目的报道依旧积极正面。但在一些边缘的、网络上的渠道,开始出现一些耐人寻味的声音。有“专家”撰文讨论“大型文旅项目要警惕过度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有“网友”爆料称项目拆迁存在“隐形不公平”;有“业内人士”担忧项目运营后可能对本地传统商业造成“毁灭性冲击”。
这些声音音量不大,角度刁钻,看似理性探讨,实则不断释放着怀疑和焦虑的信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舆论氛围。它们像蚊子一样,叮咬不致命,却让人烦躁不安,分散精力。
秦风对此置若罔闻。他指示宣传部门,坚持主渠道、主旋律的宣传基调,用扎实的工作进展和透明的信息发布来对冲杂音。对于具体的质疑和爆料,不予公开回应,避免陷入无休止的争论,而是暗中核查信息来源,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