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调查会(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最新章节。
连日来的暴雨终于停歇,但江泉市上空的政治阴云却愈发浓重,压得人喘不过气。市政府一号会议室,关于雾江污染事件的专项调查会议在此召开。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市长赵达康端坐主位,面色沉肃,目光扫过与会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常务副市长孙耀东、副市长秦风以及环保、水利、应急、公安、审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悉数在座,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同的心思。
这是一场决定事件定性、划分责任、甚至影响未来权力格局的关键会议。赵达康派系蓄势已久,意图一举将事件盖棺定论,将秦风彻底打入被动境地。
会议开始,由市环保局局长陈浩汇报事故初步调查情况。他的汇报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论调,强调汛期暴雨强度大、历史遗留污染源地质条件不稳定,最终结论倾向于是“极端天气条件下,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的一次集中显现”,属于“自然灾害叠加系统风险”。
汇报完毕,赵达康率先开口,一锤定音:“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这次事件,是天灾,也是对我们过去粗放发展模式的一次惨痛教训!它暴露出我们在应对重大环境风险方面的系统脆弱性。现在不是争论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深刻反思,完善机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秦风,语气沉重却带着无形的压力:“秦风同志,你分管环保,压力最大。这次事件,也给正在推进的文旅项目提了个醒,生态红线,碰不得!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整改!”
孙耀东立刻附和,语气痛心疾首:“赵市长说得对!这是系统性问题,是历史欠账。我们不能一味追究个人责任,更要看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当前,稳定人心、恢复生态、消除影响是第一位的。我建议,调查组尽快形成结论,上报市委,同时向社会公布,安抚民众情绪,集中精力做好善后工作。”
几位紧跟赵达康的部门负责人纷纷点头称是,会场里弥漫着一股急于将事件“自然化”、“系统化”定性的氛围,试图将“人为责任”的可能性轻轻抹去,将秦风置于“吸取教训”的被动位置。
面对赵达康派系的定调合围,秦风始终沉默着。他低头翻阅着自己面前的资料,面色平静如水,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从他微微紧抿的嘴角和偶尔抬起扫视全场的锐利目光中,察觉到那平静表面下涌动的岩浆。
赵达康见秦风不语,以为他已在舆论和现实压力下无力反驳,心中暗自得意,趁势追击:“既然大家基本认同这个判断,那么调查组就按照这个方向,尽快完善报告,上报……”
“赵市长,各位同志,” 就在这时,秦风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打断了赵达康的话,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赵达康略带错愕的视线,“关于事故性质,我这里有另外一些情况,需要向各位汇报和求证。”
会议室霎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都感觉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秦风没有理会众人惊疑的目光,从容地拿起手边的一个加密U盘,插入面前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会议室的投影系统。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经过处理的图片和数据图表。
“首先,是关于泄漏源头的异常情况。”秦风操作电脑,调出了第一组证据,“这是市公安局技术侦察部门,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对泄漏点上游区域进行技术监控时,捕捉到的一些信息。”
屏幕上显示出几张有些模糊但能辨认的夜间红外热成像图片和车辆轨迹分析图。
“大家请看,”秦风指向图片,“在事故发生的当晚,也就是暴雨最大的凌晨时段,监控设备记录到,有非公务车辆在深夜异常接近废弃厂区泄漏点附近区域,并停留了相当一段时间。该车辆行动诡秘,关闭灯光,且对周边地形似乎颇为熟悉。更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轨迹比对,该车辆并非当地居民或厂区维护车辆,其活动轨迹与泄漏时间点高度吻合。”
他切换画面,显示出由周文团队提供的通讯信号分析简图。
“同时,技侦部门对泄漏点周边基站信号的筛查发现,在事故前后数小时内,该区域存在数个异常活跃的非正常通讯信号,且使用了简单的加密手段,内容虽无法完全破译,但其出现和消失的时机,与车辆活动、泄漏发生的时间点再次形成链条。”
这些证据一抛出,会场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和窃窃私语。赵达康和孙耀东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他们万万没想到,秦风竟然暗中调动了公安技术力量,还拿到了如此关键的证据!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秦风没有给对手喘息的机会,紧接着抛出了第二颗、也是更具杀伤力的重磅炸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次,也是更关键的,是关于泄漏污染物本身的成分分析。”秦风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与会者的心上。他切换画面,屏幕上出现了复杂的化学分子结构图和对比分析表。
“事故发生后,环保局监测总站的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冒着风险,采集到了泄漏核心区的真实水样和土壤样本。为确保数据的客观公正,样本被送往市疾控中心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了加密检测分析。”
他指向图表上的关键数据:“这是实验室出具的成分分析报告。大家可以看到,此次泄漏污染物的特征成分谱,与环保局档案库中记录的、上游所有历史遗留污染源(包括那个废弃化工厂)可能残留的典型污染物特征谱,存在显着差异!”
他放大几个关键指标:“例如,检测出高浓度的特定有机化合物A和B,这两种物质,在东风化工厂的历史生产记录和残留物清单中,根本不存在!反而,”秦风目光锐利地扫过赵达康和孙耀东,“其成分‘指纹’,与我市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登记在案的、来自城南开发区几家现有化工企业的某种特定废液,高度吻合!”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这已不是暗示,而是几乎明指泄漏物来自当下的、特定的源头,而非什么“历史遗留”!
秦风乘胜追击,语气斩钉截铁:“综合以上两点——泄漏时间点的异常人为活动轨迹,以及泄漏污染物与历史遗留源头的显着不符——我们有充分理由怀疑,此次雾江污染事件,并非简单的自然灾害或系统风险,而极有可能是一起人为因素导致的、性质恶劣的环境事故!”
“人为事故”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逆转和铁一般的证据惊呆了。
赵达康的脸色由青变白,手指微微颤抖,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在确凿的技术证据面前,任何苍白的辩解都显得无力。他只能强作镇定,厉声道:“秦风同志!这些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分析过程是否严谨?不能仅凭一些初步的技术分析就妄下结论!这关系到江泉的稳定大局!”
孙耀东也急忙帮腔:“是啊,秦市长,公安的监控可能存在误差,成分分析也可能有干扰因素,还是要慎重啊!”
但此刻,风向已经变了。之前那些附和赵达康的官员,此刻都低下了头,不敢再看秦风,更不敢轻易表态。会议室里的权力天平,随着铁证的抛出,发生了剧烈的倾斜。
一直沉默旁观的市委书记周海洋,此刻缓缓开口,他的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秦风同志提供的这些情况,非常重要,也相当严重。如果属实,那么这次事件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他看向赵达康和秦风,“调查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深入彻查!我建议,立即升级调查级别,由市纪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审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泄漏原因,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给全市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周海洋的表态,等于彻底否定了赵达康试图“自然化”处理的意图,并将调查引入了更深的、可能触及核心的层面。
会议在一种极其诡异和紧张的气氛中结束。赵达康和孙耀东铁青着脸,率先离场。其他人则神色复杂,匆匆散去。
秦风独自收拾着桌上的材料,面色依旧平静,但内心深处,他知道,最艰苦、也最危险的决战,才刚刚开始。图已穷,匕已见,接下来的,将是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斗争。惊雷已炸响,风雨必将更加狂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