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僵局之争(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最新章节。
市政府一号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副市长秦风抛出的两项铁证——异常车辆活动轨迹和与历史污染特征不符的成分分析报告,如同两把锋利的匕首,瞬间刺穿了赵达康派系精心编织的“自然灾害论”和“系统风险论”的伪装。投影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在沉默中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会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先前附和赵达康定调的官员们,此刻都低下了头,目光躲闪,不敢与任何人对视,生怕被卷入这场骤然升级的激烈交锋。空气中弥漫着震惊、尴尬和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赵达康的脸色由铁青转为煞白,手指在桌面下微微颤抖。他万万没想到,秦风不仅顶住了舆论压力,更在悄无声息间掌握了如此要害的证据。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意见分歧,而是近乎图穷匕见的指控!孙耀东坐在他旁边,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眼神慌乱地瞟向赵达康,寻求指示。
死寂被赵达康一声沙哑的干咳打破。他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双手撑住桌面,身体前倾,目光锐利地射向秦风,语气中带着一种被冒犯的愤怒和强装的镇定:
“秦风同志!你提供的这些所谓‘证据’,听起来很惊人,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其来源是否绝对可靠?监控录像是否可能存在误判?深夜车辆活动,也许是地质勘查或者别的什么公务活动?成分分析……不同实验室、不同方法都可能存在误差,单凭一份初步报告,就能断定与历史记录‘显着不符’?就能直接定性为‘人为事故’吗?!”
他试图从技术细节上寻找漏洞,质疑证据的绝对严谨性。
“是啊,秦市长,”孙耀东立刻接口,语气带着“审慎”的担忧,“办案要讲证据链,要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现在只是有一些线索和初步分析,直接下结论是否为时过早?会不会……影响团结,打草惊蛇,给后续调查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他将问题引向了“大局”和“策略”层面。
赵达康接过话头,语气愈发严厉:“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是善后!是要给老百姓一个切实的交代,而不是在这里进行各种没有确凿证据的猜测和推断!如果按照秦风同志的说法,这是人为事故,那性质就完全变了!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恐慌,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这个责任,谁来负?!”
他再次祭出“稳定压倒一切”的法宝,试图用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来压制秦风的指控,将问题从“真相”扭转为“影响”。
秦风面对质疑,面色平静。他早已预料到对方会否认和反扑。他沉稳地回应:“赵市长,孙市长,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我所展示的证据,均来自公安技侦和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合法合规流程,程序严谨,数据原始。异常车辆活动在泄漏时间点、地点的高度吻合,以及污染物成分与历史记录的根本性差异,这些都不是用‘偶然’或‘误差’可以简单解释的。我们提出‘人为事故’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些客观存在的、无法忽视的重大疑点。查明真相,才是对人民最大的负责,才是真正的稳定基石。”
他的反驳有理有据,寸步不让。双方各执一词,会议陷入了僵局。支持秦风的人,心中暗自叫好,却不敢轻易表态;依附赵达康的人,则惴惴不安,等待风向。
眼看争论不休,且秦风证据在手,气势上已占据上风,继续纠缠下去只会更加被动,一直端坐主位、沉默观察的市委书记周海洋,终于开口了。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好了。”周海洋的目光平静地扫过赵达康和秦风,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达康同志强调稳定,秦风同志坚持追查真相,都有道理。但现在的关键,不是在这里争论,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把问题彻底查清楚。”
他顿了顿,一锤定音:“鉴于目前情况复杂,疑点重大,简单的部门调查已经难以胜任。我决定,立即成立雾江污染事件专项联合调查组!由市纪委牵头,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审计局、市检察院抽调精干力量参加,升级调查级别,彻查事件原因,无论涉及到哪个环节、哪一级干部,都要一查到底,给市委和全市人民一个负责任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
周海洋的宣布,等于完全否定了赵达康试图“冷处理”的意图,并将调查提升到了党纪国法层面,力度空前。赵达康和孙耀东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却无法反驳周海洋的决定。
然而,周海洋的下一句话,立刻将斗争引入了新的、更为微妙的领域:“调查组由市纪委副书记李明同志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另外,设副组长若干,具体人选……”
会场刚刚稍缓的气氛瞬间再次紧绷起来!组长是周海洋信得过的纪委副书记,这在意料之中,但副组长的职位,尤其是具体负责一线调查工作的常务副组长人选,将成为决定调查方向和深度的关键!这是一个新的、至关重要的权力支点!
赵达康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抓住机会,抢先发言:“周书记,调查组责任重大,副组长的配备至关重要。我建议,由孙耀东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耀东同志是常务副市长,熟悉政府全面工作,协调能力强,由他协助李明同志,有利于调动各方面资源,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他意图将孙耀东塞进调查组核心,掌握调查进程,必要时可以进行干扰、拖延甚至误导。
孙耀东也立刻表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我一定全力以赴,配合李明书记,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 话说得漂亮,实则包藏祸心。
会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秦风身上。谁都清楚,如果让孙耀东掌握了调查实权,秦风的证据很可能被束之高阁,调查最终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被扭曲。
秦风心中冷笑,他早已料到赵达康会争夺副组长职位。他神色平静,缓缓开口:“周书记,赵市长的建议有一定道理。孙市长协调能力确实突出。” 他先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考虑到此次调查专业技术性非常强,涉及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化工物料溯源、公安技侦证据研判等,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周海洋脸上,语气诚恳:“我提议,由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文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周文同志长期分管刑侦、技侦工作,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从复杂线索中梳理证据链,正是当前深入核查异常车辆、通讯记录等关键疑点最合适的人选。由他协助李明书记,更能确保调查工作的专业性和穿透力。”
秦风的提议,合情合理,完全从工作需要出发,让人难以反驳。周文是他的铁杆支持者,且专业能力过硬,一旦进入调查组核心,就能确保关键的调查方向不被带偏,铁证能够得到彻查。
周海洋听完双方提议,沉吟片刻。他深知其中利害。让孙耀东进去,调查可能受阻;让周文进去,则意味着调查将走向深入,可能引发更大的震动。他需要权衡。
“这样吧,”周海洋最终拍板,“调查组副组长,由孙耀东同志和周文同志共同担任。孙耀东同志负责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周文同志负责一线调查、证据核查。分工协作,共同向李明同志负责。”
这是一个典型的平衡策略,既照顾了赵达康的面子,没有完全排除孙耀东,又满足了秦风的核心诉求,让周文进入了关键岗位。看似各退一步,实则秦风达到了主要目的。
赵达康心有不甘,但周海洋的决定已下,无法更改,只能阴沉着脸接受。
“休会!,半个小时后继续讨论。”周海洋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