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你啊,算是把日子过明白了。(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衍神医》最新章节。
平原县中医辨证研究中心正式运营一周年之际,鉴于研究中心的影响,县领导决定举办一场研讨会和庆典活动,所有的费用由县政府来承担。邀请的都是国家和省市知名的专家,让人兴奋的是,所有接到邀请的专家都进行了回复,表示一定按时参加。
常东平当然在邀请之列,他也说过几次要来平原看看的,何况还有林琳,她对杨澜生说过,要认杨焱为干儿子的。她与杨澜生的真情要得到延伸。他们提前两天就来到了平原县中医院,医院的诊疗环境让两人耳目一新,但他们知道,这样的改变就是杨澜生带来的。
平原县的秋意总带着点含蓄,槐树的叶子刚染上浅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中医辨证研究中心的门楣上,“周年庆典”的红绸带在风里轻轻飘动。杨澜生站在门口的石阶上,看着工人师傅们调试音响,鼻尖萦绕着新磨的药粉香——那是制剂室刚做好的丹参粉,带着股微苦的回甘,像极了这一年来的滋味。
“杨主任,常教授和林医生到了!”小周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白大褂的下摆扫过台阶上的落叶,“车刚停在住院部楼下,我引他们过来?”
杨澜生心里一动,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是件常东平当年送他的白大褂,袖口磨破了边,他却一直没舍得扔。“我去接。”他说着,快步往住院部走去,脚步轻快得不像平时那个沉稳的杨医生。
住院部楼下的银杏树下,常东平正背着手看宣传栏,灰蓝色的中山装熨得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只是鬓角的白霜又厚了些。林琳站在他身边,米白色的风衣被风掀起一角,手里捏着个鎏金工艺的绣球,正笑着跟司机说什么。
“老师!”杨澜生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雀跃。
常东平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快步走上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澜生啊,这几年的努力让人看到了一位医者的坚守精神,你这研究中心倒是比我想象中更像样,好啊。”他的手掌宽厚有力,拍在肩上带着熟悉的暖意。
“都是您教得好。”杨澜生笑着,目光落在林琳手里的绣球上,“这是……”
“给干儿子带的见面礼。”林琳晃了晃手里的绣球,彩色的金线在阳光下泛着光,“彭焱呢?我可是惦记了大半年,就等着给他当干妈了。”
杨澜生引着两人往研究中心走,一路说着这一年的变化:“制剂室添了新设备,能按照病人时时的需求做膏方和浓缩丸了;诊室扩了三间,专门设了儿科和妇科;还有您上次提的那个‘中医辨证数据库’,我们已经录入了三千多个病例……”
常东平听得认真,时不时停下脚步,指着药房的药柜问:“药材还是坚持产地直采?”
“是,每周去安国药材市场,合作社的老周叔跟着去把关,他识货。”
“药材的验收要有严格执行的标准,能坚持每批都做吗?”
“这个是有专门小组负责的,每批次都做检测。”
林琳跟在后面,看着杨澜生提起工作时眼里的光,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起在一起时,杨澜生总爱抱着本《伤寒论》和常东平的医案反复地琢磨,与常东平讨论起来也是一丝不苟。那时候的杨澜生,眼里有股不服输的执拗,像株迎着风长的白杨树。
走进研究中心大厅,常东平看着墙上的“中医辨证流程图”,忽然笑了:“这图里的辩证思路,还是我当年跟你争了三天的那个?”
“是。”杨澜生也笑了,“后来临床验证,您说的‘先辨病后辨证’确实更稳妥,我在图里加上了。”
“孺子可教。”常东平拍了拍他的后背,语气里是藏不住的骄傲。他这辈子带过不少学生,杨澜生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肯沉下心的。当年杨澜生在京城创业受挫,找他要求拜师,当时他就看出了杨澜生与其他人的不同,但年龄确实有点大了,总是有点担心,没想到他真的在平原县扎了根,还开出了花。
正说着,彭悦抱着彭焱走了过来。小家伙穿着件鹅黄色的连体衣,看见林琳手里的气球,眼睛立刻亮了,伸着小手“咿咿呀呀”地要。
“哎哟,这就是我们家小焱焱?”林琳连忙把绣球递过去,小心翼翼地抱过他,“让干妈看看,这眉眼,像澜生,这皮肤,随彭悦,真是个俊小子!”
彭焱一点不认生,小手抓住林琳的头发,咯咯地笑。林琳也不恼,抱着他颠了颠,哼起了不成调的儿歌。杨澜生和彭悦看着,相视而笑——谁能想到,在面对病人时认真异常的林琳,哄起孩子来这么有耐心。
常东平看着这一幕,转头对杨澜生说:“你啊,算是把日子过明白了。”他想起杨澜生刚到省城学习时,那时候的他,眼里只有病人和药方,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
“都是彭悦的功劳。”杨澜生看着妻子的背影,语气温柔。彭悦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回头对他笑了笑,眼里的暖意像秋日的阳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