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粮荒危机(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东北谢文东》最新章节。

张彩霞接过粥,心里暖暖的:“嫂子,谢谢你。”

“谢啥,都是一家人。”村长媳妇笑着说,“对了,刚才刘三媳妇也来问你吃饭没,还说要给你送点红薯干呢。”

张彩霞愣了一下——刘三早上还在村部里指责谢文东,没想到他媳妇会来关心她。她心里突然觉得,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心齐,就一定能熬过去。

三、县城求粮路,回忆暖心窝

谢文东走在去县城的路上,太阳像个火球,晒得他头皮发疼。他渴了就喝几口随身携带的凉水,饿了就啃一个野菜团子。走了大概两个时辰,他实在累了,就坐在路边的一棵老槐树下休息。

风一吹,树叶沙沙响,他突然想起了和张彩霞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那是五年前的春天,他去镇上赶集,正好遇见张彩霞在卖自家织的布。她穿着一件蓝色的粗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眼睛亮晶晶的,像天上的星星。他当时就看呆了,走过去问她布怎么卖,结果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张彩霞当时就笑了,说:“大哥,你别急,慢慢说。”她的声音软软的,像春风拂过心田。后来,他经常去镇上找她,帮她扛布,陪她说话,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结婚的时候,他没给她买什么贵重的东西,就用自己攒了半年的钱,给她买了一支红梅花的发簪。她收到发簪的时候,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说:“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想到这里,谢文东摸了摸怀里的布袋,里面除了野菜团子,还有那支发簪。他本来想等从县城回来,给她一个惊喜,现在却有点担心——不知道救济粮能不能申请到,不知道她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害怕。

他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往前走。路上遇到了几个从县城回来的人,问他们县粮站有没有救济粮,他们都说不知道,只说县城里也缺粮,粮站门口每天都有好多人排队。谢文东心里沉了沉,但还是没放弃——不管怎么样,他都要试试。

天黑的时候,他终于走到了县城。他没去找客栈,就在粮站门口的台阶上坐了一夜。晚上有点凉,他把布袋裹在身上,想着张彩霞,想着村里的乡亲们,就不觉得冷了。

第二天一早,粮站的门刚开,谢文东就冲了进去。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都是各个村里来申请救济粮的。他排了大概一个时辰,终于轮到他了。坐在柜台后面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干部,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严肃。

“同志,我是青山村的,我们村遭遇了旱灾,粮食歉收,现在村里已经快断粮了,我想申请点救济粮。”谢文东把村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得口干舌燥,眼睛里满是期盼。

干部皱了皱眉,叹了口气:“同志,我知道你们村的情况很困难,可现在全县都在遭遇旱灾,申请救济粮的村子太多了,粮站里的粮食也不多了。”

谢文东的心一下子凉了,他抓住干部的手:“同志,你就行行好,给我们村分点吧,村里还有老人和孩子,再没有粮,他们就活不下去了!”

干部被他抓得有点疼,却没推开他,只是无奈地说:“不是我不给,是真的没有那么多。这样吧,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后面的仓库看看,能不能领点粗粮,虽然不多,但也能解燃眉之急。”

谢文东接过条子,心里既失望又有点庆幸——虽然不是小麦,但粗粮也能填肚子。他跟着仓库的管理员去了仓库,领了两袋玉米和一袋高粱。管理员看着他,叹了口气:“同志,这些粮你一个人能扛回去吗?”

谢文东笑了笑:“能,只要能给村里的乡亲们带去吃的,再沉我也能扛。”

他把粮食扛在肩上,心里沉甸甸的——虽然不多,但至少能让村里的人多撑几天。他没在县城停留,直接往村里赶。走在回去的路上,他又想起了张彩霞,想起她做的野菜糊糊,想起她笑着说“一家人,说啥委屈”。他心里暗暗发誓,等这次粮荒过去了,他一定要好好种地,多攒点粮,再也不让她受委屈。

四、救济粮到村,悬念藏心头

两天后的傍晚,谢文东终于回到了村里。他刚走到村口,就看见张彩霞站在老槐树下等他,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你回来了!”张彩霞跑过去,接过他肩上的粮食,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呢。”

谢文东擦了擦她的眼泪,笑着说:“我没事,就是路上有点累,回来晚了。你看,我给村里带救济粮回来了。”

村民们听见动静,都跑了出来,看到谢文东肩上的粮食,都欢呼起来。刘三也挤在人群里,看着谢文东,脸上有点不好意思:“谢大哥,之前是我不对,不该说那些话,你别往心里去。”

谢文东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干啥。现在救济粮回来了,咱们先把粮分了,然后明天继续去山里挖野菜,争取撑到下一季收成。”

村长也来了,看着粮食,激动得手都抖了:“文东,你真是立了大功了!”

当晚,村里就把救济粮分了下去。虽然每户分到的不多,但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老栓拿着分到的玉米,拉着谢文东的手说:“谢大哥,你真是我们村的救命恩人啊!”

谢文东笑着说:“老栓叔,别这么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回到家,张彩霞已经把野菜糊糊热好了,还在里面加了点玉米粉,闻起来香极了。谢文东吃了一大碗,觉得比山珍海味还好吃。张彩霞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吃,眼睛里满是笑意。

“彩霞,”谢文东放下碗,从怀里拿出那支红梅花发簪,“给你的。”

张彩霞接过发簪,眼睛一下子亮了,她轻轻把发簪插在头发上,对着镜子照了照,笑得像个小姑娘:“真好看,谢谢你,文东。”

“等粮荒过去了,我再给你买新衣服,买好吃的。”谢文东握着她的手,温柔地说。

张彩霞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我不要新衣服,也不要好吃的,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算吃野菜糊糊,我也觉得幸福。”

夜深了,村里的灯一盏盏灭了,可每个人的心里都亮着一盏灯——那是希望的灯。可谢文东却睡不着,他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满是担忧。

他不知道,这场旱灾会持续多久。如果一直不下雨,下一季的收成就没了指望,到时候就算有救济粮,也撑不了多久。而且,他从县城回来的时候,听说邻村已经有人开始逃荒了,要是村里的粮真的断了,他们该怎么办?

他又想起了张彩霞,想起她消瘦的脸,想起她把最后一点白面做成馒头送给老人和孩子。他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这场旱灾能早点过去,希望下一季能有个好收成,希望他能永远和张彩霞在一起,再也不用过这样的苦日子。

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轻轻地吹过,带来了远处若有若无的狗叫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也带来了一丝凉意,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谢文东缓缓地抬起头,望向那片漆黑的夜空。天空中,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宛如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璀璨而迷人。然而,尽管星星如此明亮,谢文东的心中却依旧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他不知道这无尽的黑暗还要持续多久,就像他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粮荒何时才能结束。救济粮虽然能够暂时缓解饥饿,但它们是否能够支撑到下一季收成呢?这个问题如同沉重的石头一般,压在谢文东的心头,让他感到喘不过气来。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那些关于粮食的疑问不断在他脑海中盘旋,让他的思绪愈发纷乱。他担心着家人、邻居们的生计,也忧虑着整个村庄的未来。在这漫长的黑夜里,谢文东的心情愈发沉重,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黑暗所笼罩,找不到一丝光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