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乡试贴经(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最新章节。
张时安这才发现自己的中衣已被汗水浸透。
他轻吁一口气,用袖口拭去额角细汗,继续看向第三题。
这一题竟是要求补全《尚书·尧典》中被挖去的二十个字,且不提供任何上下文提示。
张时安定睛一看,空缺处如天窗般散布在摘录的段落中: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这简直如同在黑夜中寻找散落的珍珠。
张时安却从容不迫,这些文字早已镌刻在他脑海中。
\"第一个空当填'乃',第二个'协',第三个'乃',第四个'钦'。\"
他一边填写,一边在心中默诵全文,确保每个虚词、每个动词都准确无误。
最令人叫绝的是第四题,考官竟将《诗经·小雅》与《礼记·乐记》中的句子混编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出处并还原原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孰出《礼记》?孰出《诗经》?并比较二者论乐之异同。\"
张时安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机锋。
他提笔如刀,先准确区分了出处,继而写道:
\"《礼记》论乐,重在阐发其形而上的伦理功能,谓之和序;
《诗经》咏乐,则描绘其形而下的情感表达,谓之欢洽。
一者抽象,一者具象;
一者重其理,一者重其情。
然二者殊途同归,皆言乐以和人心、成教化也。\"
时间如沙漏中的细沙悄然流逝。当张时安答至最后一题时,日已过午。
哪怕耳边已经听到了他肚子轰轰作响的声音,但此刻他的状态实在是太好了,所以只能委屈一下他的五脏庙。
眼前这道题出得极为巧妙,要求将《易经》《春秋》《周礼》中关于\"变革\"的论述对应起来,展现三经之间的思想联系。
张时安搁笔沉思,额前垂下的一缕发丝在微风中轻颤。
他突然想起他与好友同窗夫子登临泰山,于日观峰上俯瞰云海的场景。
那时徐夫子曾说:\"经籍如群山,看似独立,实则地脉相连。\"
此刻,这比喻在他心中豁然开朗。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春秋》书'新宫灾,三日哭',
《周礼》言'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
他挥毫泼墨,将三经中关于变革的论述一一对应,\"《易》言天道之变,《春秋》纪人世之变,《周礼》制应对之变。
三变相参,方见圣人对'变革'认识的圆融——知变、纪变、制变,三位一体。\"
最后一笔落下,张时安轻轻搁笔,发现自己的手指已因长时间握笔而微微痉挛。
他活动了下手腕,将答卷小心卷起,安置妥当之后。
这才赶紧给自己冲了一碗藕粉冲垫垫肚子,随后再煮好之后晒干的米,放到罐子里。
加上腊肉丁,青菜干,以及咸菜,以及一些辣酱。
反正没一会儿,那香味就勾人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