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集:数据里的幽灵(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最新章节。

第一章 沙箱里的谎言:92.3%的置信度陷阱

审计机房的中央空调嗡嗡运转,冷风裹着服务器散热的焦味,在密闭空间里织成一张紧绷的网。林砚之站在沙箱操作区外,看着玻璃另一侧的老周指尖在键盘上翻飞——距离算法部署完成已过去三小时,第一组测试数据终于要见分晓。

老周的白大褂袖口沾着咖啡渍,那是他凌晨三点调试系统时蹭上的。他深吸一口气,将鼠标移到“执行诊断”按钮上,声音透过对讲机传到外面:“砚之,准备好记录,输入的是患者A的 anonymized 影像,病灶边缘像素微调了15%,理论上算法该重新识别特征。”

林砚之点头,小陈捧着笔记本电脑,指尖悬在键盘上。机房里的时钟秒针刚跳过“12”,屏幕上的进度条瞬间拉满,一行黑色宋体字跳了出来:【诊断结果:肺良性结节,建议3个月后随访。置信度:92.3%】

“怎么会……”小陈的声音发颤,她飞快调出档案袋里的原始病历——三年前,患者A正是凭着这份“良性结节”的诊断报告延误了治疗,直到半年后咳血复查,才确诊为肺腺癌晚期。更诡异的是,原始诊断的置信度,也是分毫不差的92.3%。

玻璃内的老周猛地攥紧鼠标,指节泛白。他反复点击“查看决策路径”,代码流在屏幕上滚动,突然停在一行亮黄色的指令上。老周的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指着屏幕冲对讲机吼:“不是重新计算!这算法在调用历史库!你看这个路径——/backup/_diagnose.db,这是患者就诊当月的备份数据库!”

操作区外的赵伟脸色瞬间从苍白变成铁青,他下意识后退半步,撞到身后的服务器机柜,发出“哐当”一声。“不可能,”他声音发紧,伸手想去抢老周的操作权限,“肯定是系统缓存没清空,我昨天才做的系统重置……”

“重置?”林砚之推开玻璃门走进来,手里捏着一份打印好的后台日志,纸页边缘被她捏得发皱。她将日志拍在操作台上,指尖点在其中一行:“凌晨两点十七分,有外部IP地址访问过备份数据库,还修改了调用权限。赵总监,这个IP段,属于你们技术部的备用服务器吧?”

日志上的IP地址用红笔圈着,后面跟着访问记录:“操作人:admin_zw”——正是赵伟的管理员账号。赵伟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眼神躲闪着看向机房角落的监控摄像头,声音低得像蚊子叫:“是……是我不小心点错了,不是故意的。”

“不小心?”老周冷笑一声,调出沙箱系统的内存快照,“我们在系统里埋了个‘探针’,专门监测数据调用来源。你看,从审计开始到现在,算法一共拒绝了127次实时特征提取请求,每次都自动跳转去匹配历史数据库。这叫不小心?”

林砚之走到赵伟面前,目光落在他口袋里露出的半截U盘上——那是昨天他插入沙箱系统的加密U盘,当时他说里面存的是“算法配置文件”。“赵总监,”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把U盘交出来吧。如果里面真的只是配置文件,我们现在就能核实。”

赵伟的手死死按住口袋,额角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机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服务器的嗡嗡声在耳边回荡。过了半分钟,他才慢慢掏出U盘,手指还在微微发抖:“这里面……确实是配置文件,只是加了密,我现在就能解密。”

老周接过U盘插入电脑,解密程序运行了十分钟,弹出的文件夹里却只有一堆乱码文件。“别装了,”老周关掉窗口,“这种加密方式是‘单向哈希’,根本解不开。你就是故意用乱码文件拖延时间,好让我们误以为算法在正常运行。”

林砚之拿出手机,拨通了法院技术鉴定科的电话:“张科长,麻烦派两个人来智愈科技的审计机房,我们需要封存他们的备用服务器和所有存储设备,这里有证据显示他们蓄意规避审计。”

挂掉电话,她看向脸色灰败的赵伟:“审计不是走过场,更不是你们用来应付监管的游戏。那三位误诊患者里,有一位才32岁,她本来有80%的治愈率,现在却只能靠化疗维持生命。你们为了‘技术保密’,连人命都能不管吗?”

赵伟的肩膀垮了下来,他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是陈总让我做的……他说如果审计通不过,公司就要失去三甲医院的采购订单,到时候几百号人都要失业。我也是没办法……”

机房外传来电梯到达的声音,林砚之知道,法院的人到了。她看着蹲在地上的赵伟,轻声说:“保护员工没错,但不能用欺骗的方式。你们欠患者一个道歉,更欠行业一个透明的交代。”

第二章 深夜对峙:陈明远的“商业逻辑”

晚上八点,黄浦市科技局的会议室还亮着灯。林砚之刚把法院封存设备的回执放进档案袋,手机就响了——是智愈科技CEO陈明远的助理打来的,说陈明远已经从纽约飞回上海,想立刻和她见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见,为什么不见。”林砚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让小陈准备好过度诊断的数据报告,“他既然主动回来,肯定是想做‘交易’,我们正好看看他的底牌。”

半小时后,陈明远走进会议室。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灰色西装,袖口别着精致的袖扣,手里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丝毫看不出长途飞行的疲惫。刚坐下,他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烫金封面的文件,推到林砚之面前:“林处长,久仰大名。这份是《技术保密协议》,只要你们承诺不公开审计过程中的算法细节,我们愿意接受所有整改要求——补充罕见病数据,重新训练系统,甚至给那三位患者赔偿。”

林砚之拿起协议翻了两页,目光停在“保密范围”那一条上:协议要求监管处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算法的核心架构和迭代逻辑,包括后续的行业座谈会。她冷笑一声,把协议推了回去:“陈总,你觉得伦理审计是生意吗?可以讨价还价?”

“当然不是生意,是双赢。”陈明远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林处长应该清楚,我们智愈科技的AI诊断系统,占据了全市37%的市场份额。如果审计结果公开,导致系统停摆,多少医院的诊疗效率会受影响?多少患者会延误诊断?”

“延误诊断?”林砚之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组柱状图,“这是我们统计的近一年数据:你们的系统对50岁以上患者的肺癌疑似判定率是68%,而行业平均水平只有31%。这37%的差距,你怎么解释?”

陈明远的手指顿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从容:“那是因为我们的系统更灵敏,能更早发现潜在病灶,这是技术优势。”

“优势?”林砚之点开一个病例文件夹,里面是一位56岁大爷的诊断记录,“这位患者只是普通肺炎,你们的系统却判定为‘疑似肺癌’,建议他做穿刺活检。大爷担心自己得了癌症,整夜睡不着觉,活检结果出来后,他因为焦虑引发了心梗,现在还在医院躺着。这就是你说的优势?”

她又点开另一个文件,是智愈科技的内部考核指标:“你们给销售团队的KPI里,有一条‘转诊率达标奖’——只要通过系统诊断出‘疑似重症’并转诊到合作医院,销售就能拿提成。陈总,这到底是医疗AI,还是你们赚钱的工具?”

陈明远的脸色终于变了,他收起敲桌面的手指,身体前倾:“林处长,做生意难免要考虑利润,但我们的初衷是好的。过度诊断确实是问题,但可以整改,没必要闹到公开的地步。这样吧,我们再追加一笔‘伦理建设基金’,捐给你们监管处,用于后续的行业培训,怎么样?”

“陈总,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林砚之合上电脑,目光锐利地看着他,“我们要的不是钱,是透明。是让患者知道,他们依赖的AI系统,到底是基于科学数据,还是你们的商业算计。你刚才说,系统停摆会影响患者,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靠‘过度诊断’牟利、靠‘隐藏数据’规避审计的系统,继续运行下去,会害更多人?”

陈明远沉默了,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支烟,刚想点燃,又想起会议室禁止吸烟,只好又塞了回去。“林处长,”他的声音低沉了一些,“我承认,我们在算法设计上有瑕疵,但这都是行业普遍问题。你要是揪着我们不放,就是在针对智愈科技,甚至针对整个黄浦市的科技企业。到时候,外面会说你们监管处阻碍创新,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阻碍创新?”林砚之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落地窗前,外面是黄浦江上的夜景,灯火璀璨,“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靠欺骗和隐瞒。去年,你们申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时,提交的材料里说‘算法罕见病识别率达95%’,可实际审计时,你们的罕见病样本占比还不到0.01%。这不是创新,是造假。”

她转身看向陈明远:“陈总,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明天之前主动提交所有原始算法数据和训练日志,配合我们完成完整审计;要么,我们就把今天掌握的证据提交给市场监管局和卫健委,到时候,就不是整改这么简单了。”

陈明远看着林砚之坚定的眼神,知道这场对峙他输了。他拿起公文包,站起身:“我需要和董事会商量一下,明天给你答复。”走到会议室门口,他停下脚步,回头说:“林处长,你会后悔的。有时候,太较真,反而会毁掉更多东西。”

林砚之没有回应,只是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小陈走进来,看着桌上的协议,小声说:“他肯定不会轻易配合,说不定会耍别的花样。”

“我知道。”林砚之拿起手机,屏幕上有一封未读邮件,发件人是匿名的,标题是“智愈科技与康泰保险的合作协议”。她点开附件,一份扫描版的协议跳了出来,其中一条写着:“智愈科技AI系统每向康泰保险推荐一位‘疑似重症’患者,康泰保险向智愈科技支付200元/人的转诊分成。”

“原来如此。”林砚之的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条款,“过度诊断不是因为‘技术瑕疵’,是因为他们和保险公司有利益分成。这已经不是伦理问题了,是商业欺诈。”

小陈凑过来看,攥着鼠标的手微微发抖:“那我们现在就联系康泰保险核实?”

“先别急。”林砚之关掉邮件,“陈明远肯定会和董事会商量对策,我们得先固定证据。你明天一早联系保险公司的合规部,就说我们需要核实合作协议的真实性,同时让老周团队分析智愈科技的算法代码,找出他们故意提高‘疑似率’的程序逻辑。”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林砚之看着桌上的病例档案,想起下午赵伟说的“几百号人要失业”——她不是不理解企业的难处,但再难,也不能突破生命的底线。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审计的意义,不是毁掉企业,是让企业走在正确的路上。”

第三章 匿名邮件背后:谁在撕开利益的口子

第二天一早,小陈就带着协议复印件去了康泰保险公司。林砚之则留在办公室,和老周团队开会分析算法代码。刚过十点,小陈就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沮丧:“砚之,康泰保险的合规部说协议是商业机密,拒绝提供任何信息,还说我们没有执法权,不能强制要求他们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