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红卫棉纺厂(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79:我把知青老婆宠上天》最新章节。
“哎,这厂里的气氛,还真是……”陆思源坐在副驾上,一脸感慨的道。
“正常,估计员工看到有人来,都已经来订单了。”陈默开着车,随意的回了一句。
厂长办公室在一栋三层的红砖小楼里。
还没等陈默和陆思源走进,就听到了里面的争吵声,清晰的甚至有些刺耳。
“我说郭厂长,你每个月都说下个月一定能发工资,这都几个月了?谁家不是有一大家子要养?我们这些人,到底有没有人管了还!”声音里带着愤怒。
紧接着是辩解的声音:“哎呀,老赵,我的赵主任!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厂里现在确实有困难,上面不拨款,仓库里的布卖不出去,我……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你也是厂里的老员工,就不能再体谅一下,跟工友们多做做工作么?”
“体谅?我还不够体谅啊?”被称作老赵的工人声音更高了,“我都带着工友们体谅了三个月了!郭和平,光靠体谅能当饭吃吗?你今天必须给我,给全厂工人一个准信,这工资,到底什么时候能发!”
门外的陈默和陆思源对视了一眼,陆思源挑了挑眉,用口型无声地说:“瞧见没,烂摊子。”
陈默脸上没什么表情,直接上前一步,屈指在木门上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里面的争吵声戛然而止。
办公室里静默了几秒,才传来郭和平明显调整过,但依旧难掩疲惫的声音:“请进。”
陈默推开门,和陆思源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一股浓重的烟味扑面而来。
厂长办公室不大,陈设简陋,郭和平站在办公桌后。
他对面,是一个身材敦实,面色微红,穿着旧工装的中年汉子正梗着脖子,胸口还在微微起伏,显然就是刚才声音洪亮的老赵。
老赵看到突然进来的两个陌生年轻人,愣了一愣,他狐疑地打量着陈默和陆思源,眼神里下意识地闪过一丝微弱的希望。
这年头,来厂里的生面孔,说不定就跟业务有关。
郭和平赶紧趁机下台,语气带着歉意对老赵说:“老赵,你看,我这有客人来了……工资的事,我再想想办法,一定尽快给大家一个交代,你先回车间,稳定好大伙儿的情绪,啊?”
老赵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行,郭厂长,那你先忙……有消息,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大伙儿。”
他又瞥了陈默他们一眼,这才低着头,心事重重地拉开门走了出去。
门一关上,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是陈同志跟陆同志吧?快请坐,徐局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郭和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招呼陈默两人在沙发坐下,又拿起桌上的暖水瓶给他倒了杯水。
“哎,真是……让你们看笑话了。”他一边说,一边手忙脚乱地想收拾一下凌乱的桌面,那上面堆满了报表文件,烟灰缸里更是塞满了烟头。
“郭厂长,打扰了。”陈默礼貌地点头。
“陈同志很年轻啊,”郭和平坐下,习惯性地又摸出烟盒,先递给陈默他们递烟,两人都摆手谢绝了。
郭和平自己点上一支,深吸了一口,“听徐局说,你对纺织行业感兴趣?”
陆思源没说话,看向陈默。
“是的,郭厂长。”陈默斟酌着词句,决定开门见山,但语气保持尊重,“不瞒您说,我最近一直在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咱们一些暂时遇到困难的老厂,或许可以探索一些新的经营模式,比如承包。”
“承包?”郭和平夹着烟的手指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们厂的顶头部门就是京城的轻工局,副局长姓徐,前几天给他打过一个电话。
仔细地询问过他们厂的困境,最后只是说,过来天会安排人来实地考察,他一直在等。
昨天又接到电话,得知了陈默跟陆思源今天就会来,他知道他这个厂长的位置,是坐不稳了。
因为他的心不够狠,但是他还是没想到,领导派来的,竟然是两个小年轻,还是来承包的。
“陈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啊。我们这可是国营厂,上千号职工,不是农村包产到户那种自留地。”他语气里带着本能的谨慎,甚至是一点防御。
“我明白您的顾虑。”陈默态度诚恳,“正因为是国营大厂,关系到上千职工的生计,更不能眼睁睁看着它继续亏损下去,最后拖垮了国家,也耽误了工人。承包,不是要改变厂子的所有权,还是在国家的领导下,只是改变经营方式,看能不能闯出一条活路。”
郭和平沉默地抽着烟,没有说话,但显然在听。
陈默继续往下说,语气平和但条理清晰:“我初步了解,厂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设备老化。但如果能引入新的管理机制,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并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方向,未必没有希望。比如,现在南方已经兴起了很多乡镇企业和个体户,他们设备可能不如我们,但他们灵活,贴近市场,我们能生产他们做不了的面料,但在花色和营销上,我们可以学习。”
“说得轻巧啊。”郭和平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积压已久的苦闷似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产品积压,仓库都堆满了,都是老样式,没人要。原料款欠着,工人工资欠了三个月了,工人们天天来找我,我这张老脸都没处搁了。设备?都用了二三十年了,怎么跟南方的新设备比?更新设备,哪来的钱?”
郭和平一连串的反问,既是现实的困境,也是一种试探,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陈默没有被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倒,他来之前就预料到了这些。
“郭厂长,您说的这些都是实情。但正因为难,才需要变。关于积压产品,我们可以想办法降价处理,或者看看能不能改作其他用途,回笼一点资金是点。关于资金,如果承包方案能通过,我可以想办法引入一部分资金,先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设备暂时无法大规模更新,我们可以先挑关键环节进行小改造,或者集中力量生产对设备要求不那么高,但市场需求大的产品。”
陈默停顿了一下,抛出了一个关键条件:“最重要的是,如果由我来承包,我会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所有在岗职工的工资,并且,一次性偿还拖欠的全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