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下的药香人生:乡村郎中的成长与坚守(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沙雕龙尊在线摆烂》最新章节。
"丫头,你这法子比老辈人灵验。"张婆婆的儿子递来碗姜汤,"前几日请了镇上的西医,打了两针都不管用。"
回家的牛车吱呀作响,念槐靠在雷影肩头睡着了。他的粗布衣裳还带着雨水的寒气,却让她想起小时候爹背她采药时的体温。
药圃里的西洋菊被暴雨打得东倒西歪,念禾蹲在屋檐下给鸟窝加盖棕榈叶。"姐你看!"他举起个湿漉漉的麻雀蛋,"老麻雀又孵了三只!"
念槐接过鸟蛋,蛋壳上还沾着草屑。她突然想起省城医院里保温箱里的早产儿,那些孩子是不是也需要这样温暖的庇护?
傍晚,李教授的加急电报送到时,念槐正在给琉璃奶奶量血压。"省中医研究院要调你去进修?"秀秀的声音带着雀跃,"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念槐攥着电报的手微微发颤,电报上的铅字在暮色里跳动:"速来省城,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她抬头看向老槐树,新鸟窝里的雏鸟正张着嫩黄的小嘴。
"我不去。"她突然把电报塞进灶膛,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满屋子通红。槐生蹲在门槛上装旱烟,烟袋锅明明灭灭:"你娘当年也说舍不得离开药圃,后来还是跟着医疗队去了朝鲜。"
夜里,念槐翻出压在箱底的医书。泛黄的纸页间夹着朵干枯的槐花,是去年开春时琉璃奶奶给她别在衣襟上的。她摸出钢笔,在《濒湖脉学》的空白处写道:"西药如刀,中药如伞,医者当知何时持刀,何时撑伞。"
蒲公英飞向远方
省城机场的玻璃幕墙外,念槐看着螺旋桨卷起的气流。她的粗布衣裳被熨得笔挺,布鞋换成了李教授送的方口皮鞋,硌得脚趾生疼。
"念槐同志,这是给你准备的白大褂。"研究院的王主任递来件浆洗过的制服,"你的任务是整理民间偏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
"主任,我想先回趟家。"念槐攥着白大褂的衣角,"我爹病了......"
"胡闹!"王主任的眼镜片闪过冷光,"国家课题要紧,还是你爹的病要紧?"他摔门而去时,带起的风掀翻了桌上的草药标本,干燥的艾草碎末撒了一地。
念槐蹲下身收拾,突然闻到熟悉的槐花香。秀秀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个蓝布包袱:"你娘连夜蒸的槐花糕,说带着路上吃。"她的眼睛肿得像桃子,鬓角沾着露水。
"秀姐,我......"念槐的喉咙像塞了团乱麻。秀秀从包袱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晒干的艾叶:"这是你爹让带的,说能治水土不服。"
飞机冲上云霄时,念槐贴着舷窗往下看。老槐树在晨光里泛着青灰,新诊室的红瓦像块补丁,药圃的西洋菊开得正艳。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降压药瓶,冰凉的玻璃贴着皮肤,像爹布满老茧的手。
三个月后,念槐带着满身药香归来。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欢迎横幅,念禾举着新做的铁皮喇叭喊:"姐成大专家啦!"
药圃边上立起了新石碑,"槐氏草药研究基地"几个金字在阳光下耀眼。雷影正在指挥工人搭建温室大棚,看见念槐回来,抹了把汗:"你那西洋菊,在大棚里长得比老槐树还精神。"
念槐推开诊室的门,爹的旧药柜还在原处,只是多了台崭新的电子显微镜。她摸出本烫金证书,"全国中医药先进个人"的字样刺得她眼眶发酸。
"丫头,过来。"槐生的声音从里屋传来。老人躺在新换的藤椅上,腿上盖着念槐寄来的毛毯,"这是你娘从朝鲜寄来的银针,她说要传给长孙媳。"
念槐的脸红得像熟透的番茄,突然听见院里吵吵嚷嚷。虎子举着个玻璃瓶冲进来:"念槐姐快看!我在后山发现的金线莲!"
众人围过来,玻璃瓶里的金线莲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念槐突然想起在研究院看到的DNA图谱,那些螺旋状的结构,多像老槐树皮上的纹路。
"虎子,明天带你去采药。"念槐把金线莲小心翼翼地放进药柜,"咱这后山,说不定藏着比黄金还贵重的宝贝。"
暮色四合时,念槐站在新盖的观景台上。远处的青山如黛,老槐树的枝桠间点缀着新鸟窝。她摸出李教授送的电子血压计,银色的外壳映着晚霞,突然觉得这冰冷的金属,竟也带着草药般的温度。
"该吃饭啦!"秀秀的喊声从厨房传来,混着新麦饼的香气。念槐转身时,看见老槐树上的雏鸟正在试飞,翅膀扑棱棱地拍打着空气,像极了当年她第一次拿到医书时颤抖的手。
夜风掠过药圃,西洋菊的香气里混着艾绒的苦涩。念槐知道,不管飞得多高多远,她的根永远扎在这片土地里,就像老槐树的年轮,一圈圈镌刻着生命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