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血鸽(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最新章节。
“今日大捷,匈奴退兵三十里,不日或可还朝。”
“昨夜梦见你做的桂花糕,醒来枕边犹有余香。”
字里行间,尽是深情。苏婉的泪水模糊了字迹。
突然,窗外传来一声轻微的撞击声。苏婉心中一紧,急忙开窗,只见一只瘦骨嶙峋、羽毛凌乱的白鸽倒在窗台上,一动不动。
是“追云”!苏婉又惊又喜,可当她捧起鸽子,心却沉了下去——鸽子身体已经冰冷,显然已经死去多时。它的左翅有一道狰狞的伤口,伤口周围已经溃烂,腿上还绑着那个熟悉的竹筒。
苏婉颤抖着取下竹筒,里面是一封血迹斑斑的信和一枚玉佩——正是李承远那枚阴阳双鱼佩的一半,只是原本青翠的玉佩已被鲜血染成暗红。
她展开那封血书,李承远熟悉的笔迹跃然纸上,只是比往常更加潦草,仿佛是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写就:
“婉儿爱妻:雁门已破,吾身陷孤城,粮尽援绝,此役必死。匈奴不日南下,速离京城,往江南避祸。忆结缡十载,聚少离多,负你良多。倘有来世,不为将相,只做田舍翁,与你朝朝暮暮。珍重,勿念。 承远绝笔”
苏婉捧着血书和玉佩,瘫坐在地,泪如雨下。那只名叫“追云”的信鸽,即使伤重将死,也拼尽最后一口气,完成了主人的嘱托。
七日后,雁门关失守、李承远殉国的消息传回京城。
举国哀悼之时,苏婉却已收拾行装,准备南下。她理解丈夫的苦心——他不是要她逃难,而是要她活下去,替他看着这片他们共同守护的江山。
临行前,苏婉将“追云”葬在院中的梅树下,立了一块小小的墓碑:“义鸽追云之墓”。她把那枚血染的玉佩系在颈间,贴在胸口。
“承远,你守护的江山,我会替你看着。”她轻声道,“你未走完的路,我替你走。”
苏婉不知道,就在她离开京城的那天,李承远其实还活着。
雁门关破后,李承远与残部退守城内,与匈奴展开惨烈的巷战。他们拖延了匈奴南下的步伐,为后方布防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在朝廷援军赶到时,李承远已是奄奄一息。
养伤半年后,李承远终于回到京城。当他推开家门,只见庭院荒芜,梅树下那座小小的鸽子坟茔格外刺眼。当他看清墓碑上的字时,这个在千军万马面前不曾低头的将军,终于跪地痛哭。
邻居闻声而来,告诉他苏婉已南下江南。还详细讲述了“追云”如何伤重归来,如何带来了他的绝笔信。
李承远震惊不已:“我从未写过绝笔信!那日我只让赵刚传信求援!”
他仔细查看那封“绝笔信”,笔迹确实与自己的极为相似,但细看之下,还是能看出破绽。
“是匈奴的反间计!”李承远恍然大悟,“他们模仿我的笔迹,是要动摇军心,让朝廷以为我已殉国,不再派援军!”
而那枚血玉佩,是他托赵刚带回交给苏婉的凭证,不料却被敌人的奸计利用。
一年后,杭州西湖边,一座幽静的小院里。
苏婉正在教几个邻家孩童识字。自从来江南后,她用积蓄买了这座小院,平日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闲时便在院里种些花草。
这些日子,她总感觉心神不宁。前日路过市集,似乎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追上去却不见踪迹。她笑自己太过思念,产生了幻觉。
这天傍晚,她送走最后一个孩子,转身回屋时,忽然瞥见院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风尘仆仆,面容憔悴,右腿微跛,但那双眼睛,苏婉到死都不会忘记。
“承远?”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你吗?还是我在做梦?”
李承远一步步走近,从怀中取出那枚青玉玉佩:“婉儿,我回来了。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苏婉颤抖着取出自己一直贴身佩戴的那枚血玉佩,两枚玉佩合二为一,严丝合缝。
原来,李承远伤愈后,立即请命重返北境。他率领援军大败匈奴,收复失地,一雪前耻。战事一了,他便辞去官职,南下寻妻。
“那只信鸽......”苏婉哽咽道,“它拼死带回来的,竟然是假信?”
李承远轻轻拥住她:“不,'追云'带回的是它的忠诚。没有它,你早已离开京城,我回来也找不到你了。是它,冥冥中为我们指引了重逢的路。”
夕阳西下,两人相拥的身影拉得很长。苏婉依偎在丈夫怀中,轻声道:“你可知道,我为何选择在此定居?”
李承远摇头。
“因为这里是我们当年游历时,你说过最想安家的地方。”苏婉望着天边的晚霞,“我相信,如果你还活着,一定会来这里找我。”
窗外,又见一群白鸽飞过,羽翼在余晖中染成金色,仿佛那只忠诚的信鸽,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份历经生死的情缘。
李承远望着鸽群,轻声道:“明日,我们去买一对信鸽吧。不再为传书,只让它们在院中自在飞翔。”
苏婉点头微笑,手中的双鱼佩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世间情缘,恰如这对阴阳双鱼佩,纵使暂时分离,终有重逢之日;纵使染血蒙尘,不改本来模样。而那份跨越生死的等待与忠诚,如同信鸽归巢的本能,终将指引有情人,穿越千山万水,再度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