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吉林市《桦甸市》(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桦甸市,这座地处吉林省东南部的城市,宛如一颗未经雕琢却散发着独特光芒的珍宝。它坐落于龙岗山脉北侧,第二松花江上游,与敦化、靖宇、抚松、辉南、磐石、永吉、蛟河等地相邻,幅员面积达6624平方公里,在吉林省众多县市中,占据着一片广阔而独特的地域。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桦甸是古肃慎部族的故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肃慎族在此繁衍生息,他们以渔猎、采集为生,创造了早期的地域文化。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 ,渤海国自此建立。大祚荣的子孙沿袭唐朝典制,在辖境内完成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余县的建置,使渤海国成为辽东盛国。当时,辉发河故道南岸的苏密甸子(粟末的音转)因地处冲积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又近山傍水,成为“水陆之要冲”,渤海国在此设长岭府治,领瑕、河二州,并建有具备府治规模的苏密古城(即那丹佛勒城) ,桦甸也因此成为渤海王朝长岭府属地。在这一时期,桦甸受到中原文化与渤海文化的双重影响,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建设初现规模,文化艺术也逐渐繁荣起来。
明朝初期,桦甸为建州女真属地,受辽东三万卫指挥使司管辖。永乐四年(1406年),在今蚂蚁岭附近设置马英山卫,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归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朝中叶(1500年)以后,这里成为女真衲音部和辉发部的居地。这一时期,桦甸的女真部落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逐渐吸收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部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更加频繁。
清朝时期,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后,将东北视为清朝发祥地。圣祖康熙十六年(1677年)加封长白山,定为祀山,并将周围地域划为围场采贡封禁地,桦甸也在封禁区内。嘉庆时(1796 - 1820年),桦甸分辖于吉林厅和伊通河分防巡检。为看护封禁地,清政府在桦甸设置了富尔岭、四道沟、色勒萨穆钦河、法别拉、辉发河、三道沟等卡伦。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桦甸才首开封禁。光绪八年(1882年),设吉林分巡道,吉林厅升为府,桦甸属吉林分巡道管辖府,下设伊通州,官街和大、小箕等较大的居民点划归伊通州管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磐石设县,接管伊通州所辖桦甸境内各地。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907年12月28日),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东三省将军事务徐世昌、副都统衔署理吉林巡抚朱家宝上奏朝廷,请求在桦皮甸子设县,同年十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清廷批准立县,定名桦甸,划吉林府东南境,磐石县西境归桦甸县管辖,桦甸建县后,归吉林省管辖。清朝时期,随着封禁政策的变化,桦甸逐渐有了更多的人口迁入,农业、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较大的村落和集市,中原文化在桦甸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1月8日(民国2年),废除府、厅、州,一律改称为县,全省设四道,辖37县,桦甸县仍属于西南路道,同时,桦甸县衙门改为桦甸县公署。1914年(民国3年)6月,西南路道改为吉长道,桦甸县属于吉长道。1925年4月(民国14年),桦甸县政统一,结束了“韩边外”统治江东的历史。1929年(民国18年)废除道制,各县直隶于省,桦甸县公署改为桦甸县政府。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桦甸县仍属于吉林省。此后,日伪对东北行政区划多次调整,桦甸县在不同时期均属吉林省。1945年(民国34年)8月16日,由沦陷时期日伪县公署原人员组成“县地方维持委员会”,8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决定东北并为9省,桦甸县仍属吉林省。11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桦甸,12月1日,成立桦甸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吉林省。1946年5月29日,东北民主联军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军队进据桦甸县城及松花江西各区,6月9日成立桦甸县政府,属吉林省管辖。7月11日,桦甸县民主政府转移到地窑子屯,归吉林省吉南专署管辖。1947年6月1日收复桦甸县城,桦甸县民主政府迁回,改称桦甸县人民政府,直属吉林省管辖。1949年4月12日,全国划为五大行政区,东北行政区管辖东北六省,桦甸县直辖于吉林省。在民国时期,桦甸经历了政权的更迭和战争的洗礼,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也在艰难中缓慢前行,教育、文化等领域逐渐引入了新的理念和元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起,桦甸县为吉林省省直辖。1958年9月27日,吉林省决定成立六个行政区,桦甸县属吉林地区管辖。1969年5月1日,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桦甸县属吉林市管辖。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从此,桦甸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吉林省东部山区的经济强县(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桦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桦甸的历史长河中,还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例如,在东北抗日斗争时期,桦甸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杨靖宇将军曾在这里领导抗日斗争,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利用当地的山林掩护,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桦甸人民,成为桦甸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此外,还有在各个领域为桦甸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共同推动了桦甸的进步与发展。
乡镇简介
红石砬子镇
红石砬子镇位于桦甸市北部,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初年,当时这里属于封禁围场。1995年2月,因境内的红石砬子山而由和平乡改为红石镇。红石砬子镇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2年,杨靖宇将军来到此地领导抗日战争,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他们利用山林的掩护,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抗日斗争。如今,红石砬子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林业、矿业是其重要产业。镇内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产业较为发达;同时,矿产资源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红石砬子镇还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红色文化的熏陶。
夹皮沟镇
夹皮沟镇历史悠久,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有居民在此定居。这里因金矿而闻名,素有“中国黄金第一矿”的美誉,黄金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夹皮沟镇的黄金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形成了独特的黄金文化。在夹皮沟镇,游客可以参观百年矿井,了解黄金开采的历史和工艺。除了黄金产业,夹皮沟镇的生态环境也十分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夹皮沟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将黄金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二道甸子镇
二道甸子镇位于桦甸市东部,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在过去,这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商业较为繁荣。如今,二道甸子镇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丰富,林业资源也为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原材料。同时,二道甸子镇注重生态保护,境内山水相依,景色宜人,是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小镇。镇内还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庙会等,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参与,传承和弘扬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八道河子镇
八道河子镇地处桦甸市西部,因境内有八道河子而得名。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这里是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八道河子镇以农业为主,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是桦甸市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此外,八道河子镇还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如中药材种植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镇内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民间艺术如剪纸、秧歌等深受群众喜爱,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组织各种活动,热闹非凡。
金沙镇
金沙镇位于桦甸市中部,其历史发展与农业息息相关。金沙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等,其中金沙镇的水稻因品质优良而闻名。近年来,金沙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同时,金沙镇还注重生态建设,打造了一些生态农业观光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田园风光。
常山镇
常山镇位于桦甸市南部,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在历史上,常山镇是重要的军事要地,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今,常山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林业。镇内有肇大鸡山等自然景观,肇大鸡山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是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常山镇的林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木材加工和林下经济发展良好。此外,常山镇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如古老的烽火台等,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
横道河子乡
横道河子乡位于桦甸市东北部,历史上这里是交通要道,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横道河子乡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有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以养殖牛、羊等为主。近年来,横道河子乡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打造了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民俗文化村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和乡村生活。同时,横道河子乡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农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吉乡
公吉乡地处桦甸市西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过去,公吉乡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商业活动频繁。如今,公吉乡以农业和林果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有玉米、水稻等,林果业以种植苹果、梨等水果为主。公吉乡的水果因口感鲜美、品质优良而受到市场欢迎。此外,公吉乡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编织、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桦郊乡
桦郊乡位于桦甸市城郊,地理位置优越。其历史发展与桦甸市紧密相连,随着桦甸市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桦郊乡以农业和工业为主要产业,农业方面,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外,还发展了蔬菜种植等产业,为城市提供新鲜的蔬菜等农产品。工业方面,桦郊乡有一些小型工厂,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桦郊乡还积极发展城郊旅游,打造了一些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城市周边就能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乐趣。
必游景点
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
吉林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桦甸市红石砬子镇,占地面积达.6公顷。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4.6%,植被丰富多样,拥有各种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公园内的红石湖,湖水清澈碧绿,周围群山环抱,景色十分迷人。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游船观光,欣赏湖光山色;还可以徒步穿越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公园内还有许多娱乐设施,如漂流、露营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此外,红石国家森林公园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区域,游客可以参观抗联遗址,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苏密古城
苏密古城位于桦甸市市区东北约4公里的辉发河故道南岸,是唐代渤海国长岭府治所。古城呈长方形,周长约2600米,城墙由土石混合筑成,现存城墙最高处约4米。城内有宫殿、官署、庙宇、民居等建筑遗址,布局严谨,体现了当时较高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水平。苏密古城是吉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苏密古城被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来到这里,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唐代渤海国的辉煌历史,领略古代建筑的魅力。
寿山仙人洞
寿山仙人洞位于桦甸市榆木桥子镇寿山屯,是吉林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洞穴坐北朝南,洞口高约2米,宽约3米,洞内深邃曲折,面积约500平方米。在洞穴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以及动物化石等,这些文物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乾隆皇帝巡游时曾幸赐此洞,使其名声远扬。如今,寿山仙人洞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科普教育基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肇大鸡山景区
肇大鸡山景区位于桦甸市常山镇,海拔1257米,是吉林地区第二高峰。肇大鸡山山势雄伟壮观,山上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周围的壮丽景色,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奇峰异石、瀑布溪流等,其中最着名的是“一线天”,两块巨石对峙,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缝隙,仅容一人通过,十分惊险刺激。此外,肇大鸡山景区还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宝库,拥有多种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是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纪念馆
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纪念馆位于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老岭山脉的蒿子湖,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重要密营之一。密营内设有司令部、医院、被服厂、枪械所等遗址,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东北抗联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雕塑等,展示了东北抗联的光辉历史和英勇事迹,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抗联战士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来到这里,游客可以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民俗风情
桦甸市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是桦甸市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度佳节。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俗活动,热闹非凡。元宵节时,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在民间艺术方面,桦甸市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民俗风情等,体现了桦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桦甸市的秧歌也很有特色,秧歌队伍中,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手绢等道具,边扭边唱,动作夸张,节奏明快,深受群众喜爱。
桦甸市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当地的美食以东北风味为主,口味浓郁,食材丰富。如白肉血肠,选用新鲜的猪肉和猪血,制作工艺独特,血肠鲜嫩可口,白肉肥而不腻;粘豆包也是桦甸市的特色美食之一,用黄米面或糯米面制成皮,包上红豆沙馅,蒸熟后色泽金黄,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此外,还有煎粉、打糕等特色小吃,让人回味无穷。
特色美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