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他们叫我名字,但我已不在C位(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最新章节。
那天下午三点十七分,埃塞俄比亚南线监测站的加密信道突然闪红。
山体滑坡,夜灯屋通讯中断,三个安置点失联超六小时,初步报告显示至少十二名儿童被困黑暗区域。
而现在,手机屏幕亮起,国际专线的来电像一道无声的雷劈进我的生活。
“林致远,你还记得我们三年前的约定吗?”
是孙联盟外交代表的声音,穿透电流而来,背景有钟声与脚步回响,庄严得近乎压迫。
我站在B7区刚修好的门框下,手还搭在梯子上,指甲缝里嵌着木屑和漆灰。
身后,一个小女孩正踮脚把一张蜡笔画贴在公告栏上——画的是夜晚的路灯下,一群人牵着手,像在发光。
“记得。”我轻声说,“你说,总有一天,我要站在联合国大厅,讲出‘守望者’的故事。”
她顿了顿,似乎在确认我的情绪。
“秘书长临时调整议程,原定主旨发言人因故退出,现在要求你重返主舞台,发表‘精神领袖致辞’。”她的声音压低,“他们想重新把你立起来。”
我望着门外渐暗的天色,夕阳落在新刷的蓝漆门框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这扇门昨天还在漏风,今天终于能挡住寒夜。
我知道她说的“立起来”是什么意思——把我重新塑成符号,一个被聚光灯供奉的英雄,一个可以代表“希望”的标准答案。
可我不是答案。我只是个还在赶工的人。
“告诉他们,林致远本月排班表已满。”我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可这是全球直播,影响力前所未有。各国代表、媒体、非政府组织都在等你出场。”
“那就直播别人。”
她像是没听清:“你说什么?”
“我说,让别人来讲。”我放下梯子,拍了拍手,“真正的‘守望者’不在纽约,他们在泥地里,在废墟中,在每一个没人看见的地方点灯。既然要讲这个故事,就该让他们自己开口。”
视频画面里,孙代表的脸色变了。
她出身外交世家,习惯在规则与平衡中行走,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密计算。
而我现在提出的,是一场彻底打破惯例的冒险——没有彩排,没有提词器,没有统一话术,七张面孔,七种语言,七个从未踏上过国际讲台的普通人,要代替我,站上那个象征人类共识最高殿堂的位置。
“你疯了吗?”她终于开口,语气罕见地失衡,“这些人连英语都说不利索!现场一旦失控,整个联盟的公信力都会崩塌!”
“可真相从来不在乎体面。”我看着窗外,一群孩子正围着新装的太阳能灯打转,笑声穿墙而入,“我们不是为了表演才做这些事的。如果连一次真实的讲述都不敢给,那还有什么资格谈共情?”
她久久未语。
我能想象她在联合国大厅的长廊里踱步,耳机紧贴耳骨,一边是体制的惯性,一边是我这通来自市井角落的固执电话。
最终,她只问了一句:“名单定了吗?”
“定了。”我说,“云南山村教师张明远,柏林难民协调员阿米娜,里约社区调解员卡洛斯,德黑兰女律师法蒂玛,开普敦青少年导师卢西,贝鲁特废墟搜救员纳比勒,还有刘培训师带出的第一批志愿者班长陈晓雯。”
她的呼吸微微一滞:“全是无名之辈。”
“但他们每个人都曾彻夜不眠,只为等一盏灯亮起来。”
挂掉电话后,我拨通周公益大使的号码。
她正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听说这事差点把车停在应急道上。
“你要让他们直接登台?连讲稿都不改?”她几乎是喊出来的。
“不要润色。”我重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痛苦。谁哭、谁结巴、谁忘了词,都别打断。我们要的不是完美演讲,是要世界听见真实的声音在颤抖。”
她沉默良久,忽然低声笑了:“你知道吗?你嘴上说着退场,其实比谁都更懂怎么掌控全局。”
我没反驳。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掌控,不是站在中心发号施令,而是悄悄为那些本无机会发声的人,挪开挡路的石头。
出发前夜,联盟仓库成了临时彩排场。
七个人围坐在旧折叠椅上,头顶是裸露的灯管,墙角堆着未拆封的应急包。
摄像机是二手的,三脚架有点晃。
没有西装领带,只有皱巴巴的衬衫和洗褪色的外套。
轮到云南的张老师时,他站起来,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纸。
开场白念错两次,第三次干脆卡住,脸涨得通红,额头冒汗。
空气凝固了。
刘培训师轻轻起身,走过去,握住他的手:“你就讲你班上那个走丢又找回的孩子,怎么抱着灯睡着的。”
他猛地抬头,眼眶瞬间红了。
我站在阴影里,默默记录每个人的语速和停顿节奏。
李合作大使不知何时靠近,低声问:“你其实准备了应急预案吧?”
我点头:“如果现场崩溃,我会立刻连线B7区,直播此刻。”
她笑了,带着一丝敬意:“你还是在保护大家。”
“不是保护。”我望着那七张疲惫却坚定的脸,“是托付。”
峰会将在明早九点开始。七人已启程赴纽约。我没有订机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