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谁在替我们熬夜(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最新章节。

一条群通知:本周起,一线站点将试行新型关怀机制。

具体内容未说明。

但我忽然有种预感——有些事要变了。

不只是制度,而是我们终于开始问一句:

你还好吗?

而这个问题背后,藏着更多未曾出口的答案,正悄然等待被听见。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问卷通知,手指悬在点击处迟迟没动。

标题只有一句轻得像叹息的话:“你最近一次哭,是因为什么?”

没有署名,没有引导语,甚至连一个多余的标点都没有。

可这七个字压下来,却比任何系统警报都沉重。

刘老师找我的那天傍晚,风很静。

她说回收率78%,32%的人选了“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数字像一根刺扎进我心里——不是因为高,而是因为它终于被看见了。

我们曾为响应速度优化算法、为调度效率建模分析,却从没人问过一句:你在黑夜里流过泪吗?

“我们教会大家点亮黑暗,”她当时站在窗边,背光的身影瘦得几乎透明,“却没人教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暗处。”

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的“去中心化”,从来不是责任的分散,而是痛苦的隐形转移。

谁最沉默,谁就扛得最多;谁最坚韧,谁就被默认永不疲倦。

许念不是特例,她是整个机制下最典型的缩影。

而我现在看着这份问卷,突然害怕起来。

怕自己点开后,会忍不住勾选那个最不该选的选项。

怕我也记不清上一次失控是在哪一夜——是送完最后一单外卖走在空荡街头时?

还是母亲病情稳定那天,在医院走廊里突然红了眼?

又或者,就是昨夜看到许念蜷在椅子上那一瞬,心口涌上的那股酸胀?

我最终还是点了进去。

勾选的时候手有点抖。

提交后,页面跳转成一行小字:“谢谢你说了真话。它会被记住,也会被回应。”

没有数据看板,没有即时统计,只有这一句话,安静地浮现在漆黑背景上,像一颗落在夜里的星。

几天后培训课前,我特意提早到了中心。

门虚掩着,听见里面传来低低的声音。

是刘老师在调试PPT,光标停在一张幻灯片上,标题赫然写着:“允许软弱,是一种专业能力”。

我没进去,默默退开了。

那天课上,没人讲流程,也没提KPI。

她放了一段音频——来自老吴早年记录的值班日志。

老人的声音沙哑却温柔:“……那天孩子叫我一声‘爷爷’,我愣了好半天。我不是他亲爷,可那一声,暖得让我想哭。”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呼吸的起伏。

散场时,许念留了下来,说要整理归档旧资料。

我见她动作迟缓,便进去搭了把手。

就在弯腰取文件盒时,她手一滑,碰掉了桌角那支老旧的录音笔——老吴留下的唯一物件。

塑料壳摔在地上裂成两半,磁带哗啦散出,黑色胶带蜿蜒如蛇。

她蹲下去捡,动作越来越慢。

然后,肩膀猛地一颤。

我没说话,只是跪坐在她旁边,一片一片拾起那些缠绕的磁带。

指尖触到一段模糊的录音残迹,仿佛有声音在低语:“……第七天了,还没找到人……我是不是该再查一遍监控?”

那是她的声音。不止一次。

良久,她终于哽咽出声:“林哥……我怕我撑不住。”

眼泪砸在地板上,清脆得让人心碎。

“我不想让大家觉得,换了新人就不行。”

我停下手中的动作,轻轻握住她的手腕。

“不是你不行,”我说,嗓音有些涩,“是我们都没准备好怎么交接疲惫。”

她抬头看我,眼睛布满血丝,像是熬过了无数个无人知晓的凌晨。

“你说,老吴的儿子要是没被人认出来呢?”她喃喃道,“是不是我就得一直找下去?找不到也要找,哭了也不能停?”

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斜斜洒进来,照在那支破碎的录音笔上。

金属轴心反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一地星屑。

我握紧她的手,一字一句地说:“不会的。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找出口。”

有些声音,终于不必再独自承受。

而我知道,有些改变,也已悄然逼近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