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原来那扇门,从来就没关上(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最新章节。
我握着电话,指节发白。
许念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低而稳,却像一根针扎进我的神经:“他说他叫王建国——可系统里查不到这个人。”
屋外的雪还在下,檐下的灯泡在寒风中微微晃动,映出一圈昏黄的光晕。
那句录音依旧按时响起:“但我还是会回来的。”可这一次,这句话不再是空荡回响,而是落在了一个真实的人身上。
我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B7区是“夜灯屋”最边缘的服务点,原本是个废弃报刊亭改的临时驿站,现在成了我们安置边缘个案的第一道门。
等我赶到时,那个男人还站在门口,背对着路灯,一动不动,像一尊被遗忘的雕像。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大衣,领子竖着,遮住了半张脸,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你是王建国?”我走近,声音放得很轻。
他没抬头,只是缓缓把那张手写证明递过来。
字迹歪斜,但用力很深,像是怕人不信:“本人确系王建国,生于1987年,甘肃武威人。”
我没有接过,而是看着他的眼睛——浑浊、疲惫,却又藏着一丝不肯熄灭的火。
“你为什么来找我们?”
他喉咙动了动,声音沙哑得像磨碎的砂石:“我想……把名字拿回来。”
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刘培训师昨晚的话:他们怕的不是穷,是名字被抹掉之后,连痛苦都不配被承认。
第二天一早,许念就带着他跑部门。
我本想跟着,她摇头:“你去不了。这不是送粥,是闯关。”
七天,五个部门,每一次都卡在同一个地方——派出所要求提供原始户籍底档,可系统显示,那份档案五年前已被标记为“亲属放弃追索”,永久封存。
“谁签的字?”我问张评估师。
他调出扫描件,指尖停在落款处。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出来:陈世昌。
我的心猛地一沉。
又是他。
十年前父亲“自愿迁出”的文件上,也是这个签名。
如今,又是一个人被一笔划掉了存在。
原来他们的手段从来都没变:你不听话,我就让你‘不存在’。
“所以……一个人的消失,是从文件上开始的?”我喃喃道。
张评估师抬起头,眼神冷峻:“更可怕的是,没人发现。没人追问。只要没人记得,他就真的死了。”
第八天清晨,许念回来了,脸色苍白,眼底却亮得惊人。
她把一份文件拍在桌上——三百人联名签署的《公众见证书》。
“我在民政局信访窗口递上去的时候,整个大厅都静了。”她笑了笑,有点累,却带着锋利的光,“我说,如果他的存在需要我们集体作证,那我们就一起签。三百个人的名字,三百个指纹,全是这三年夜里见过他巡逻、帮过新人的志愿者。”
工作人员盯着那份文件看了足足十分钟,最终低声说:“启动特殊情形复核流程。”
那一刻,我没说话,只觉得胸口有什么东西裂开了。
原来有些门之所以难开,不是因为锁太紧,而是因为钥匙不在制度里,而在人心中。
当晚,赵安全顾问来了,背着一个黑色工具箱。
他一句话没多说,直接爬上C9便利店对面那栋老楼的楼顶。
两小时后,第一套独立监控系统装好了。
“他们能删你的视频,但删不了现场。”他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头也不回地说,“摄像头接入本地服务器,所有画面实时加密,备份到三个不同城市的私人云盘。断线超过十分钟,自动报警。”
他还教我们设“心跳信号”——每五分钟,设备会向核心成员发送一次状态码。
一旦中断,就意味着可能有人动手。
“以后这里发生的一切,”他指着檐下那盏暖光灯,“都由我们自己记住。”
我站在楼下仰头望着那盏灯,忽然觉得它不再只是温暖的象征。
它是哨岗,是记录者,是抵抗遗忘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三天夜里,我独自守在B7区。
王建国坐在角落,捧着一碗热粥,很久都没动。
我也没催他。
良久,他低声说:“我娘……要是知道我还活着……”
话没说完,他闭上了嘴。可我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看着他,忽然意识到,找回身份,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难关,还在后面。
而此刻,窗外的雪终于停了。
天边泛起一丝微光,像某种预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