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原来那扇门,从来就没关上(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最新章节。
我低头整理登记表,在“关联亲属”一栏前停顿片刻,终究没有填写。
但我知道,这张纸上迟早会被填满。
我站在街角的便利店檐下,雪水顺着发梢滴进衣领,冷得刺骨。
可我的心却烧着一团火,眼睛死死盯着派出所门口那个佝偻的身影。
王建国出来了。
他手里捏着一张纸,薄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那是临时身份证明的回执单,编号047,盖着钢印,像一道从深渊里爬出来的凭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没看路,也没抬头,只是踉跄地往前走了两步,忽然双膝一软,整个人蹲在地上,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
我没有靠近。
不是不想,是不敢。怕一出声,这梦就碎了。
他哭了很久,无声地抽搐,像一头终于被卸下重担的老马。
然后他慢慢站起来,抹了把脸,走向街边那家开了二十年的早点摊。
我要他买什么?
一碗热汤?
一份归属感?
可他要的从来都不是自己吃饱。
他买了两碗豆浆。
递出其中一杯时,那个蜷在墙角、满脸污垢的老乞丐愣住了,浑浊的眼睛眨了几下,才颤抖着接过。
王建国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背影挺直了些,像是第一次真正走在人间的路上。
手机震动。
许念的消息跳出来:“他又开始送了。”
我盯着那句话,喉咙发紧。
“送”这个字,在我们这儿有特殊的重量。
三年前,“夜灯屋”最初的名字叫“夜路灯”,是因为有人看见林致远——也就是我——在凌晨三点给露宿者送去最后一份外卖后,顺手把车灯留在桥洞口照明。
后来渐渐有人学我,有人跟着送,有人主动来问:“还能帮点什么?”
于是“送”成了我们的语言,一种不用身份也能成立的契约。
可现在,王建国也开始“送”了。
我仰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透出微弱的光。
原来有些人找回名字,不是为了被世界认出,而是为了重新认得这个世界——认得一碗豆浆的温度,认得一个陌生人眼里的惊疑与感激。
那天晚上,我回到B7区整理档案,刘培训师正坐在灯下写报告。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轻声说:“老人开口了。”
我怔住。
“第四天,护工听见她小声嘀咕:‘让他……来看看我烧的土豆炖鸡还香不?’”
我猛地攥紧了笔。
没有哭喊,没有追问,没有撕心裂肺的母子相认剧本。
只是一道家常菜,一句寻常话,却比任何法院判决都更接近团圆的本质。
刘老师合上笔记本,目光深远:“她在等他回家吃饭。不是以失踪人口的身份,也不是以受害者或证人的名义——是以儿子。”
屋外风停了,檐下那盏灯安静地亮着,映在积雪上,像一条通往过去的路。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
一个年轻人探进头来,穿着干净的冲锋衣,背着登山包,脸上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认真。
“您好,我是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他掏出学生证,“我想报名做志愿者。”
我点点头,正要说话,他忽然加重语气:“但我有个请求——能不能让我先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他们。”
屋里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刘老师皱眉,赵安全顾问冷笑一声转过身去,许念则默默收起了登记表。
而我,只是静静看着他。
灯光落在他眼里,闪着理想主义的光——那种我曾经也有、却被现实磨钝了的光。
我没拒绝,也没答应。
但我知道,有些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