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我爸录音机里藏着的不是话,是时间(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最新章节。

那里除了药瓶,还压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钥匙。

钥匙上缠着褪色红绳,绳结打得极笨拙,像是老人花了很久才学会的手法。

它不属于屋里任何一把锁。

我攥着它,站在昏黄灯光下,忽然想起后院那座废弃的地窖——门早已腐朽,但锁孔形状,正与此吻合。

我攥着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钥匙,指尖被红绳磨得生疼。

后院的地窖门早已歪斜,木板腐烂得像枯骨,锁孔却奇迹般地完好。

钥匙插进去的一瞬,发出一声钝响,仿佛打开了某种沉睡多年的机关。

我没有立刻掀开盖子。

寒风从背后灌进来,吹得我脊梁发凉。

我蹲在地窖口,手停在半空,心跳快得不像话。

这不只是一次挖掘——这是拆解父亲十年沉默的引信。

铁盒不大,裹着油布,埋在土下三尺深。

我把它抱出来时,泥土簌簌落下,像剥落的时间碎片。

盒子表面浮着一层潮湿的绿锈,扣环卡得死紧,我用剪刀撬了许久才“咔”地弹开。

第一眼看到母亲的病历,我的呼吸就塌了。

泛黄的纸页上写着“晚期乳腺癌”,确诊日期是2012年冬——正是我高考前半年。

她走之前,还签了一张自愿放弃治疗的同意书,理由栏里歪歪扭扭写着:“省点钱,给孩子上学。”

下面压着我的小学奖状,每一张都被仔细裁过边角,整整齐齐叠在一起。

还有半截烧焦的户口本,边缘焦黑卷曲,像是被人仓促扔进火堆又抢出来的。

姓名栏上,“林致远”三个字残缺不全,可我一眼认得出那是我家那一本。

最底下,是一封折了四折的信纸,纸面发脆,一碰就沙沙作响。

我展开它,字迹熟悉得刺眼。

“恳请勿注销我儿户籍,他一定会回来。”

父亲的笔迹,一笔一划都像刻出来的。

落款是2014年春——那时我正为一场实习面试奔波,在城市地铁里挤得喘不过气,而他在这里,一个人,一盏灯,向整个体制低声哀求。

盖章处冷冷盖着两个红字:驳回。

旁边还有一行铅笔小字:“无实际意义。”

我盯着那四个字看了很久,久到视线模糊,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

原来我不是被遗忘的人,而是被强行抹去的影子。

而父亲,一直在这片废墟里,守着一个所有人都说“不存在”的儿子。

我颤抖着手拍下那封信,发给了许念。

几秒后,手机震动。她只回了一句:

“你看,最亮的灯,从来都在最黑的地方燃着。”

我抬头望向老屋的窗。

屋里亮着灯,昏黄、微弱,却固执地穿透雪夜。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盏灯从没熄过。

它只是藏得太深,照不见世人,却始终照着回家的路。

除夕夜,父亲第一次主动走到录音机前。

他背对着我,动作迟缓,手指在按键上悬了很久,最终却没有按下“播放”。

他转过身,嘴唇哆嗦着,像有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后只挤出两个字:

“吃饭。”

桌上摆着一盘凉透的饺子,皮儿泛着冷光。

我走近一看,其中一个裂了口,馅儿露在外面——小时候我总爱挑这种吃,说是“咬一口就有惊喜”。

我没说话,默默坐下,夹起那个饺子放进嘴里。

咸得发苦。不是酱油,是我的泪。

而在千里之外的B7区,许念正带着一群志愿者包饺子。

视频通话还没挂断,镜头扫过每个人的脸,暖光映着笑意,锅里水汽腾腾。

有个小女孩仰头问:“姐姐,我们为什么要给陌生人做饭呀?”

许念笑着摸她的头:“因为他们也在等一盏灯。”

我关掉屏幕,低头看着碗里的饺子,忽然觉得这顿饭吃得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重。

有些团圆不需要完整,只要还肯咬下那一口——哪怕满嘴是苦,也知道有人为你煮过。

夜深后,我整理铁盒里的东西,准备重新归档。

就在合上盖子的刹那,我发现盒底内侧刻着一行极浅的小字,几乎被锈迹覆盖:

“致远若归,此物交予汝。”

字尾拖得很长,像一笔写到底就没再回头。

我怔住。

这不是遗物。

这是等待。

而此刻,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

两下,短促而规律——和当年放学敲门的节奏一模一样。

我猛地起身,冲向门口。

门外站着村里的邮差,手里拿着一份快递单。

“林致远先生?”他问,“有个加急件,寄自市里一家知名企业,要本人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