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集 :《思想统一》(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高台之上,只剩下商鞅一人。寒风依旧呼啸,沙尘迷了人的眼,可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他想起了孝公躺在病榻上,拉着他的手,气息微弱却充满期盼地对他说:“卫鞅,秦国的未来,就交给你了。新法不能废,秦国不能退啊!”
那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孝公的嘱托,重如千钧,压在他的肩上,也刻在他的心里。他不能等,更不能退。
这些年,为了推行新法,他得罪了无数的人,老世族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他从未后悔过。他亲眼看到,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被六国轻视的国家,一步步变得富强起来,粮仓里的粮食堆满了,军库里的兵器充盈了,士兵们的士气高昂了,百姓们的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这一切,都离不开新法的推行,离不开孝公的信任与支持。
如今,孝公病重,老世族趁机反扑,想要将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毁于一旦,他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老世族盘踞秦国多年,根基深厚,人脉广阔,更懂得如何利用人心。而他,虽然手握变法的权柄,有景监等一批变法派的支持,有公孙贾统领的禁军作为后盾,可太子的态度,始终是一个未知数。太子年少时因太傅获罪而被流放,心中对新法和自己,恐怕多少是有些芥蒂的。
可即便如此,他也必须迎难而上。为了孝公的嘱托,为了秦国的未来,为了他心中的法治理想,他只能选择战斗。
没过多久,景监便匆匆赶到了相府。景监是商鞅在秦国最信任的人之一,也是变法的坚定支持者。他原本是宫中的宦官,因向孝公引荐了商鞅而受到重用,如今已是秦国的上大夫,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卫鞅,出什么事了?”景监一进书房,便看到商鞅面色凝重地站在窗前,连忙问道。他刚从外面回来,脸上还带着些许风尘。
商鞅转过身,将刚才听到的流言以及甘龙、杜挚的密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景监。
景监听完,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眉头紧锁:“这些老狐狸,真是贼心不死!竟敢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妄图动摇新法!”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现在孝公病重,人心浮动,这些流言要是传开了,恐怕真的会引起大乱啊。”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商鞅沉声道,“我已经下令让各县令严查散布谣言者,先稳住民心。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老世族的真正目的,是想离间我与太子的关系,逼太子表态。”
景监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太子的态度,才是关键。可太子这些年一直在边境历练,性子变得有些孤僻,对朝中之事也不怎么过问,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他明白老世族的险恶用心,继续支持新法呢?”
商鞅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卷竹简,缓缓展开:“太子虽然年少时对新法有过不满,但这些年在边境,他亲眼看到了新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秦军的战斗力日益增强,边境的百姓生活也日渐安稳,他不可能毫无察觉。他现在的沉默,或许只是在观察,或许是在权衡。”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不能主动去求太子表态,那样只会显得我们心虚。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看到,新法是秦国变强的唯一途径,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同时,也要让他明白,老世族的那些承诺,不过是镜花水月,一旦新法废除,秦国只会重蹈覆辙,再次陷入混乱与贫困。”
景监思索着商鞅的话,点了点头:“那我们该从何入手?”
“首先,”商鞅说道,“要加强对军中的掌控。公孙贾统领的禁军是我们的后盾,但边境的军队也不能忽视。我打算让景监你亲自去一趟边境,拜访几位在军中威望较高的将领,向他们说明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些将领大多是靠军功上位的,新法对他们有利,他们应该会站在我们这边。”
景监毫不犹豫地应道:“好,这事交给我,我明天一早就出发。”
“其次,”商鞅继续说道,“要稳定地方。各县令都是我们一手提拔起来的变法派,让他们严格执行新法,同时多做一些安抚民心的事。比如,开仓放粮,救济那些因冬日寒冷而生活困难的百姓;再比如,组织人手修缮道路、加固城墙,让百姓们看到,新法不仅有严苛的一面,更有给他们带来实惠的一面。”
“这个主意好。”景监赞同道,“百姓们最看重的是实际利益,只要让他们感受到新法的好处,那些流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最后,”商鞅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要给老世族一点颜色看看。甘龙、杜挚不是想跳吗?那就抓几个他们散布流言的把柄,依法严惩,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秦国,还是法治的天下,不是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
景监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没错,是该敲打敲打他们了。这些年他们收敛了不少,恐怕是忘了当年变法时的教训了。”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从如何搜集甘龙、杜挚散布流言的证据,到如何安排景监去边境的行程,再到如何协调各县令开展安抚民心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极为细致。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书房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寒风依旧在窗外呼啸,可书房里的两人,却仿佛感觉不到丝毫的寒意。他们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焰,那是对变法的执着,是对秦国未来的期盼,也是对老世族挑战的坚定回应。
商鞅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王宫的方向。他知道,孝公此刻或许还在病榻上挣扎,或许已经陷入了沉睡。但他相信,孝公一定能感受到,他正在为守护他们共同的理想而努力。
“景监,”商鞅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景监,“这场仗,我们必须赢。”
景监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无比郑重:“放心吧,卫鞅。有你在,有我们这些变法派的人在,有秦国千千万万支持新法的百姓在,我们一定能赢!”
夜色渐深,咸阳城渐渐安静了下来,可在这安静的表象之下,暗流依旧在汹涌。甘龙、杜挚等人还在他们的府邸里做着复辟的美梦,市井间的流言还在隐隐流传,太子的态度依旧不明朗,孝公的病情也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但商鞅知道,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就像一棵在寒风中挺立的青松,无论面对多么猛烈的风暴,都绝不会低头。他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着孝公留下的变法火种,守护着秦国的未来。
渭水依旧在静静地流淌,它见证了秦国的兴衰荣辱,也必将见证这场新旧势力交锋的最终结局。而商鞅,将是这场结局的书写者之一。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新法不倒,秦国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