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集:《秦魏结盟》(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河西盟火:秦魏联兵伐韩记

第一章 盟旗猎猎映河西:咸阳城外的渭水渡口,秋阳正烈。商鞅立于高台上,望着缓缓驶来的魏国使团船队,玄色朝服下摆被河风掀起,如墨色浪潮般翻动。他左手按在腰间佩剑的剑柄上,那剑鞘上雕刻的夔龙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是秦孝公亲赐的“定秦剑”,象征着他经略河西、号令秦军的权柄。

“商君,魏使魏章已登岸。”身后传来蒙恬的声音,年轻将领铠甲上的铜扣还沾着晨露,“此人乃魏武侯之孙,早年随庞涓习兵法,在魏军中颇有威望。”

商鞅颔首,目光落在渡口那支魏国使团上。魏章身着紫色朝服,腰悬玉带,身后跟着二十余名披甲卫士,虽面带笑意,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两国积怨数十年,从河西之地的反复争夺到上郡之战的生死搏杀,血海深仇绝非一纸盟约便能消融。此次联兵伐韩,不过是利益驱动下的暂时联手,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魏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商鞅迎上前去,拱手为礼,语气平淡却不失礼数,“寡君已在宫中设下酒宴,为将军接风洗尘。”

魏章亦拱手回礼,目光扫过商鞅身后的秦军仪仗——三百名精锐锐士手持长戟,戟刃在阳光下连成一片寒光,队列严整如磐石。他心中暗叹:秦国经商鞅变法十余年,竟已强至此番境地,当年那个被魏国随意欺凌的西陲小国,如今已是足以与魏国分庭抗礼的强国。

“商君客气。”魏章笑道,“此次奉我王之命而来,一是为巩固秦魏盟约,二是商议联兵伐韩之事。韩国近年依附齐国,屡次侵扰我魏境南部,若不惩戒,恐难安边境。”

商鞅心中了然。魏国虽仍为中原霸主,却已不复当年庞涓在世时的锋芒,东部受齐国压制,南部遭韩国袭扰,此次拉上秦国,既是想借秦军之力打压韩国,也是想将秦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减轻自身西部边境的压力。

“韩国占据宜阳、新城等要地,控制洛水航运,若能夺取,不仅可削弱韩国,更能打通秦国东出中原的通道。”商鞅语气平静,却点出了秦国的核心诉求,“寡君之意,秦魏联军由我与魏将军共同统领,秦军出三万,魏军出两万,会师于河西的少梁城,再挥师东进,直取宜阳。”

魏章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商君果然爽快。我魏军已在河东集结完毕,只需十日,便可抵达少梁。”

两人并肩走向咸阳城,沿途百姓见了商鞅,纷纷驻足行礼,口中高呼“商君万岁”。魏章看在眼里,心中更添几分复杂——在魏国,从未有大臣能得百姓如此拥戴。他忽然想起临行前魏王的叮嘱:“商鞅此人,乃当世奇才,却也野心勃勃,联秦伐韩,需时刻提防,莫让秦国占了便宜。”

三日后,商鞅率领三万秦军从咸阳出发,前往少梁与魏军会师。秦军将士皆身着黑色铠甲,手持秦剑与长戟,背负弓弩,队列如长龙般绵延数十里。蒙武、蒙恬父子率军在前,王翦率五千锐士为后卫,粮草辎重由赵二柱率领的民夫队伍运送——当年那个为秦军引路的农户,如今已因军功升至“公士”爵位,负责粮草调度。

“商君,魏军已在少梁城外扎营。”蒙恬策马来到商鞅身边,指着前方的营寨,“魏章派来使者,说要与您商议攻城方略。”

商鞅勒住马缰绳,望着远处魏军的营寨——营寨布局规整,鹿角、壕沟一应俱全,不愧是中原强军。他沉吟片刻,道:“传令下去,秦军在魏军西侧扎营,营寨之间留一箭之地,谨防意外。”

入夜后,少梁城内的一处驿馆中,商鞅与魏章相对而坐,案上摆着地图与酒菜。魏章指着地图上的宜阳,道:“宜阳乃韩国西部重镇,城墙高两丈,护城河宽三丈,韩军在此驻守一万五千人,由韩将韩聂统领。此人曾随孙膑学习兵法,颇有谋略,不可小觑。”

商鞅手指在地图上滑动,停在宜阳南侧的洛水渡口:“韩军粮草多经洛水运输,若能截断其粮道,宜阳不攻自破。我意派蒙恬率五千轻骑,袭扰洛水渡口,阻断韩军粮草;魏将军可率魏军从正面攻城,吸引韩军注意力;我则率秦军主力,绕至宜阳东侧,伺机破城。”

魏章心中一动。商鞅此计看似公允,却将主攻任务交给了魏军,秦军则可趁机抢占先机。他笑道:“商君之计甚妙,只是蒙将军所部仅五千人,若韩军派重兵守护粮道,恐难奏效。不如我派三千魏武卒相助,共同截断粮道?”

商鞅抬眸看向魏章,见其眼神闪烁,便知他在提防秦军独占战功。他淡淡一笑:“魏将军顾虑有理,便依将军之意。不过蒙恬年少勇猛,魏武卒需听其调遣,方能统一号令。”

魏章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此时不宜争执,只得点头应允。两人又商议了半日,确定了出兵日期与联络信号,方才各自回营。

商鞅回到秦军大营时,蒙恬正率士兵检查军备。见商鞅归来,他上前问道:“商君,魏章是否同意了我军的方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意了,却派了三千魏武卒随行。”商鞅语气冷淡,“魏人虽与我结盟,却始终心存戒备。你率部袭扰粮道时,需提防魏武卒暗中作梗,若他们不听号令,可先斩后奏。”

蒙恬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拱手道:“末将明白!定不辱使命。”

第二章 宜阳城下战鼓擂

七日后,秦魏联军抵达宜阳城下。魏军在城南扎营,秦军在城西与城东布阵,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韩将韩聂立于宜阳城头,望着城下黑压压的联军,面色凝重。

“将军,秦军与魏军加起来有五万人,我军仅有一万五千人,兵力悬殊太大,不如向齐国求援?”副将韩平忧心忡忡地说道。

韩聂摇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秦军大营:“齐国与韩国虽有盟约,却向来隔岸观火,若我军未战先怯,齐国更不会出兵。如今唯有坚守待变,若能拖延时日,联军内部必生矛盾——秦魏两国积怨已久,不可能长久合作。”

他转身下令:“即刻加固城墙,将城外百姓迁入城中,所有粮食、水源集中管理;派五千人驻守洛水渡口,守护粮道;再派使者前往新郑,向韩王求援。”

次日清晨,魏军率先发起进攻。魏章亲自擂鼓,两万魏军推着云梯、冲车,向宜阳城发起冲锋。城上的韩军箭矢如雨,滚石、热油不断落下,魏军士兵纷纷倒地,鲜血染红了护城河。

“将军,秦军为何按兵不动?”魏军副将望着西侧的秦军大营,不满地说道,“他们明明与我军约定共同攻城,却在一旁观战!”

魏章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商鞅此举,显然是想坐收渔翁之利。他咬牙道:“传令下去,加大进攻力度,务必在秦军出手前破城!”

就在魏军猛攻之际,城东的秦军大营突然响起号角。商鞅亲率两万秦军,向宜阳东门发起进攻。秦军士兵手持秦剑,踏着云梯向上攀爬,与韩军展开激烈厮杀。秦剑锋利无比,韩军的青铜剑根本无法抵挡,很快便被逼得节节败退。

“将军,秦军攻势太猛,东门快守不住了!”韩平气喘吁吁地跑到韩聂身边,身上沾满了鲜血。

韩聂心中一沉,亲自率军前往东门支援。他刚登上城头,便见一名秦军将领手持长戟,接连斩杀数名韩军士兵,正是王翦。韩聂大喝一声,挺枪向王翦刺去。两人你来我往,战了十余回合,难分胜负。

“韩将军,如今宜阳已被三面包围,粮道也即将被截断,何必苦苦支撑?”王翦一边格挡,一边劝道,“若你献城投降,我可保你及城中百姓性命。”

韩聂冷哼一声:“我乃韩国将领,岂能向秦贼投降?今日便是战死,也要守住宜阳!”

就在两人激战之时,城南的魏军突然停止了进攻。魏章望着城东秦军的攻势,心中妒火中烧——秦军明明后发,却已占据上风,若再这样下去,破城之功便会被秦军独占。他下令:“鸣金收兵!”

魏军的撤退让秦军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商鞅见魏军突然撤兵,眉头紧锁,下令暂缓进攻。他知道,魏章已心生不满,若不加以安抚,联盟恐将破裂。

当晚,商鞅派人前往魏营,向魏章送去一批粮草与兵器,同时提议次日由魏军主攻东门,秦军主攻南门,谁先破城,谁便可获得宜阳城内一半的财富。魏章见商鞅做出让步,心中的不满稍减,便答应了提议。

与此同时,蒙恬正率领五千秦军与三千魏武卒,向洛水渡口进发。沿途的韩军哨卡纷纷被击溃,很快便抵达了渡口。蒙恬望着河面上的韩军粮船,下令:“弓弩手准备,待粮船靠近,便放箭射击!”

就在此时,魏武卒将领魏虎突然说道:“蒙将军,我军应先夺取渡口,再拦截粮船,若只是射击,恐难彻底截断粮道。”

蒙恬皱眉,他知道魏虎是想抢功。但此时不宜争执,便点头道:“好,你率魏武卒夺取渡口,我率秦军拦截粮船。”

魏虎心中大喜,率三千魏武卒向渡口发起冲锋。韩军守兵虽奋力抵抗,却根本不是魏武卒的对手,很快便被击溃。魏虎占领渡口后,却并未按约定支援秦军,反而下令魏武卒原地休整。

蒙恬见魏武卒按兵不动,心中大怒,却也无可奈何。他只得率秦军独自拦截粮船,经过一番激战,虽烧毁了十余艘粮船,却仍有几艘粮船逃脱。

“魏虎!你为何不按约定支援?”蒙恬找到魏虎,怒声质问道。

魏虎却一脸不屑:“蒙将军,我魏武卒已夺取渡口,任务已经完成。至于拦截粮船,那是你们秦军的事,与我无关。”

蒙恬气得脸色发白,拔出佩剑就要斩杀魏虎,却被身边的副将拦住:“将军,此时斩杀魏将,恐会引发秦魏冲突,坏了商君的大事。”

蒙恬深吸一口气,收起佩剑:“今日之事,我会禀报商君,让他定夺!”

第三章 韩廷惊变求和议

宜阳被围的消息传到韩国都城新郑时,韩昭侯正在宫中与大臣们商议朝政。听闻秦魏联军五万大军围攻宜阳,韩昭侯顿时慌了神,手中的玉圭险些掉落在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位卿家,如今宜阳危急,该如何是好?”韩昭侯声音颤抖,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大臣。

主战派大臣申不害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宜阳乃我国西部屏障,绝不能丢!臣愿率军三万,前往宜阳解围。”

主和派大臣韩侈却摇头道:“申大夫,秦魏联军兵力雄厚,我军若贸然出兵,恐难取胜。不如派使者前往秦魏,商议求和之事,割让部分土地,以换取和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