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集:《秦魏结盟》(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韩大夫此言差矣!”申不害怒道,“秦国与魏国向来狼子野心,今日割地求和,明日他们便会得寸进尺,到时韩国危矣!”
韩侈反驳道:“申大夫,如今韩国国力衰弱,根本无法与秦魏抗衡。若坚持作战,不仅宜阳难保,恐怕连新郑也会陷入危险。”
朝堂上的大臣们分成两派,争论不休。韩昭侯看着争吵的大臣,心中更加犹豫。他知道申不害所言有理,却也明白韩侈的顾虑——韩国近年来连遭战乱,国力早已大不如前,根本无力与秦魏联军长期对抗。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跑进朝堂,跪地禀报道:“大王,宜阳传来急报,洛水粮道被秦魏联军截断,城中粮草仅够支撑十日!”
韩昭侯闻言,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在地。他扶住身边的柱子,缓了缓神,沉声道:“传寡人之命,派使者前往宜阳,与秦魏联军商议求和之事。”
申不害还想劝谏,却被韩昭侯摆手制止:“申大夫,寡君知道你忠心耿耿,但如今形势危急,只能如此了。”
三日后,韩国使者韩明抵达宜阳城外的秦魏联军大营。商鞅与魏章共同接见了他,案上摆着宜阳的地图。
“商君,魏将军,我国大王愿与秦魏两国议和,不知二位有何条件?”韩明小心翼翼地问道。
魏章率先开口:“韩国需割让南部的颍川之地给魏国,同时赔偿魏国黄金万两、粮食十万石。”
韩明心中一紧,颍川之地乃韩国富庶之地,若割让给魏国,韩国国力将大受损失。他看向商鞅,希望秦国能提出更宽松的条件。
商鞅却淡淡说道:“秦国只需宜阳及周边三城,另外,韩国需与秦国签订盟约,今后不得与齐国、赵国等国结盟,若秦国出兵他国,韩国需出兵相助。”
韩明脸色惨白,宜阳乃韩国西部重镇,若割让给秦国,秦国便可直接威胁新郑;而与秦国签订盟约,更是将韩国置于秦国的控制之下。他颤抖着说道:“二位将军的条件太过苛刻,还望能放宽一些。”
魏章冷哼一声:“韩使,如今宜阳已在我联军掌控之中,若你们不同意,三日之后,我军便会破城,到时韩国损失的可就不止这些了!”
商鞅也开口道:“韩使,你可回去禀报韩王,若三日内不答应我军条件,我军将屠城!”
韩明心中恐惧,不敢再争辩,只得点头道:“我会尽快将二位将军的条件禀报大王。”
韩明回到新郑后,将秦魏两国的条件禀报给韩昭侯。韩昭侯听后,悲痛欲绝,却也无可奈何。他召集大臣们商议,最终同意了秦魏两国的条件。
五日后,韩国与秦魏两国在宜阳城外签订盟约。韩国割让宜阳及周边三城给秦国,割让颍川之地给魏国,同时赔偿魏国黄金万两、粮食十万石,并与秦国签订盟约,成为秦国的附属国。
盟约签订后,秦魏联军撤军。商鞅率领秦军进入宜阳,安抚百姓,推行新法。他下令开仓放粮,救济城中饥民,同时登记户籍,设立郡县,将宜阳纳入秦国的统治范围。
魏章则率领魏军进入颍川,接管当地政权。他看着颍川之地的富庶景象,心中大喜,却也暗自警惕——秦国夺取宜阳后,势力已深入中原,今后魏国与秦国的矛盾恐怕会更加尖锐。
第四章 分利定盟固邦交
宜阳之战结束后,商鞅与魏章在少梁城举行盟会,商议战后利益分配与联盟巩固之事。少梁城内的驿馆中,两人相对而坐,案上摆着酒肉与盟约文书。
“商君,此次联兵伐韩,我魏军出力甚多,却只得到颍川之地,而秦国却夺取了宜阳这一战略要地,恐怕不太公平吧?”魏章端着酒杯,语气中带着不满。
商鞅放下酒杯,目光平静地看着魏章:“魏将军,秦军在攻城时损失惨重,蒙恬所部在截断粮道时也遭遇韩军顽强抵抗,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宜阳虽为战略要地,但周边多为山地,开发难度大;而颍川之地富庶,人口众多,魏将军得了颍川,实则是占了大便宜。”
魏章心中不服,却也知道商鞅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他沉吟片刻,道:“商君,我魏国愿与秦国签订长期盟约,两国互不侵犯,共同对抗其他诸侯。但秦国需承诺,今后若出兵他国,需事先与魏国商议,不可擅自行动。”
商鞅点头:“这是自然。秦魏两国若想长期合作,便需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我可代表秦国承诺,今后若出兵他国,必事先与魏国商议。”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最终签订了《少梁盟约》,约定秦魏两国永结同盟,互不侵犯,共同对抗齐国、赵国等国;若一方遭遇他国进攻,另一方需出兵相助;两国在贸易、文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互通有无。
盟会结束后,商鞅率领秦军返回咸阳。秦孝公得知宜阳之战大胜,大喜过望,亲自到城外迎接。咸阳百姓夹道欢迎,高呼“商君万岁”,场面十分热闹。
“商君,此次联兵伐韩,不仅夺取了宜阳,巩固了秦魏联盟,更向其他六国展示了秦国的实力,你立下了大功啊!”秦孝公拉着商鞅的手,激动地说道。
商鞅拱手道:“此乃君上英明领导,众将奋勇杀敌,百姓大力支持之功,臣不敢独揽。”
秦孝公大笑:“商君太过谦虚了。寡君已下令,封你为商君,赐商於十五邑,以表彰你的功绩。”
商鞅心中感激,跪地谢恩:“臣多谢君上恩典!臣定当再接再厉,为秦国的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与此同时,张仪正在魏国都城大梁游说魏王。张仪身着儒衫,手持羽扇,在魏王面前侃侃而谈:“大王,秦魏两国结盟后,共同伐韩,大获全胜,可见两国合作的益处。如今齐国、赵国等国对秦魏联盟心存忌惮,若大王能进一步加强与秦国的合作,推行连横策略,与秦国共同对抗六国,魏国定能重现当年的霸主地位。”
魏王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魏国如今国力衰退,若能借助秦国的势力,确实有望重振雄风。但他也担心秦国过于强大,会威胁到魏国的安全。
“张先生,连横策略虽好,但若秦国今后翻脸不认人,魏国该如何应对?”魏王担忧地问道。
张仪笑道:“大王放心,秦国如今推行新法,国力日强,却也需要魏国这样的盟友来牵制其他六国。只要魏国始终与秦国保持友好关系,秦国便不会轻易与魏国为敌。况且,我已与商鞅商议过,今后秦魏两国将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魏王听后,心中的顾虑渐消。他点头道:“张先生所言有理,寡人愿与秦国推行连横策略,共同对抗六国。”
张仪心中大喜,又说道:“大王,如今楚国与齐国结盟,对秦魏联盟构成威胁。臣愿前往楚国,游说楚王与秦国结盟,瓦解齐楚联盟。”
魏王赞同道:“好!寡人便派张先生前往楚国,希望张先生能顺利完成使命。”
第五章 连横破局展雄图
张仪离开大梁后,直奔楚国都城郢都。楚王熊商听闻张仪到来,亲自在宫外迎接。张仪深知楚王贪婪,便准备了一份厚礼——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以及秦国承诺割让给楚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的地图。
“楚王,臣此次前来,是为秦楚两国的友好而来。”张仪献上玉璧与地图,笑着说道,“秦国愿与楚国结盟,共同对抗齐国。若楚国同意,秦国愿割让商於六百里之地给楚国,同时与楚国互通贸易,促进两国经济发展。”
楚王见了玉璧与地图,大喜过望。商於之地乃秦国富庶之地,若能得到,楚国国力将大增。他连忙说道:“张先生,寡人愿与秦国结盟,不知秦国还有何条件?”
张仪道:“秦国只需楚国与齐国断绝盟约,今后不再与齐国合作。若楚国能做到,秦国便会立即将商於之地交给楚国。”
楚王毫不犹豫地答应:“寡人即刻便派使者前往齐国,断绝与齐国的盟约!”
张仪心中暗喜,又与楚王商议了结盟的具体事宜,方才离开郢都。然而,张仪离开后,楚王派使者前往秦国索要商於之地时,商鞅却表示根本不知此事,称张仪只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秦国。
楚王得知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出兵攻打秦国。但此时楚国已与齐国断绝盟约,孤立无援,秦军则早有准备。商鞅派王翦率军迎敌,在丹阳大败楚军,斩杀楚军八万余人,俘虏楚将屈匄,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之地。
楚王被迫与秦国签订盟约,割让汉中之地给秦国,同时赔偿秦国黄金万两。经此一役,楚国国力大衰,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张仪则趁机前往齐国,游说齐宣王。他向齐宣王分析天下局势,指出秦国如今国力强盛,已成为中原霸主,若齐国继续与秦国为敌,恐会遭到秦国的进攻;若齐国与秦国结盟,推行连横策略,便可借助秦国的势力,称霸东方。
齐宣王深知齐国虽强,却也无法单独对抗秦国,便答应与秦国结盟,推行连横策略。
此后,张仪又先后前往赵国、燕国,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与谋略,成功说服两国与秦国结盟。至此,六国的合纵联盟彻底瓦解,秦国的连横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商鞅站在咸阳城的城楼上,望着东方的天空,心中感慨万千。宜阳之战的胜利,巩固了秦魏联盟;张仪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合纵,为秦国东出中原、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知道,秦国的统一大业,已不再遥远。
“商君,张仪已从燕国返回,正在宫中等候您的召见。”蒙恬来到商鞅身边,轻声说道。
商鞅点头,转身走下城楼。他的脚步坚定而沉稳,每一步都像是在为秦国的统一大业铺路。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仿佛预示着秦国即将迎来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