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岐仁堂里解“食愁”——岐大夫妙治饮食难化症(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青石板路,映得“岐仁堂”的木质牌匾泛着温润的光。堂前老槐树的叶子沙沙响,偶有晨练的老人路过,会笑着朝里喊一声:“岐大夫,早啊!”

岐大夫正坐在案前碾药,竹制的药碾子转得慢悠悠,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甘草香。他五十上下年纪,穿一件素色棉褂,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那是常年抓药、把脉练出来的习惯。旁边的小徒弟阿砚正蹲在地上整理药箱,嘴里嘟囔着:“师父,昨儿张婶说她孙子吃多了蛋糕,夜里闹肚子,今天该来复诊了吧?”

“嗯,记着点。”岐大夫头也没抬,手里的药碾子没停,“现在人日子好过了,嘴也杂,可脾胃的能耐没跟着长,饮食不化的毛病就多了。《黄帝内经》里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不是虚言。”

话音刚落,堂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跟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捂着肚子走进来,额头上渗着汗:“岐大夫,您快给我看看,这肚子胀得难受,还反酸水,昨晚折腾半宿没睡着。”

阿砚赶紧搬了张凳子让他坐下,岐大夫放下药碾子,伸手搭在小伙子的手腕上,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问道:“小伙子,昨晚吃什么了?”

“嗨,别提了!”小伙子苦着脸叹气,“昨儿公司团建,去吃了火锅,一群人热闹,就多吃了几盘毛肚、肥牛,还喝了两瓶冰啤酒。当时没觉得啥,半夜里肚子就开始闹腾,胀得跟揣了个皮球似的,嘴里还发苦。”

岐大夫点点头,又按了按他的上腹部,小伙子疼得“嘶”了一声。“你这是吃了热性的东西,又贪凉喝了冰酒,寒热交杂,把脾胃的运化给堵了。”他拿起笔,在处方笺上写着,“《景岳全书》里说,伤于热性食物导致的饮食难化,可用二陈汤加黄连、山楂。你这情况,正好对证。”

小伙子凑过来看处方,疑惑地问:“岐大夫,这二陈汤是啥?加了黄连、山楂管用吗?”

“二陈汤是治痰湿的常用方,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茯苓渗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正好能化掉你肠胃里积的湿热。”岐大夫耐心解释,“黄连味苦性寒,能清你胃里的热;山楂呢,《本草纲目》里说它‘化饮食,消肉积’,你吃了不少肥牛、毛肚,都是肉食,山楂能帮着把这些积滞化开。这几味药配在一起,既能清湿热,又能消食积,你的肚子就不胀了。”

阿砚在旁边记笔记,忍不住问:“师父,要是吃了别的东西不消化,也用二陈汤吗?”

“那得看吃了啥。”岐大夫笑着摸了摸胡子,刚要细说,堂外又进来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拎着个菜篮子,脸上带着愁容:“岐大夫,您帮我瞧瞧,我这两天不想吃饭,一吃就胀,还嗳气,闻着油味就犯恶心。”

“王大姐,你这是咋了?”岐大夫认得她,是隔壁菜市场卖菜的,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

王大姐叹了口气:“还不是前天我闺女回来,说想吃我做的手擀面,我就多和了点面,烙了饼、擀了面条,一顿没吃完,剩下的我怕浪费,昨天一天就着咸菜全吃了。结果昨儿下午就开始胀肚子,今天连菜都不想卖了。”

岐大夫搭脉后,又让她伸舌头看了看,说:“你这是伤了湿面了。面性黏滞,吃多了容易积在肠胃里,加上你这两天天热,湿气重,湿和面裹在一起,脾胃运化不动,就不想吃饭、嗳气了。”

“那咋办呀?”王大姐急了,“我这菜摊还等着我呢。”

“别急,给你开个方子,也是二陈汤打底,加上神曲和麦芽。”岐大夫边写边说,“神曲能消酒食陈腐之积,麦芽善消面食之积,《本草经疏》里说麦芽‘能助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正好帮你把面积化掉。你回去按方抓药,煮水喝,两剂就该见效了。”

王大姐拿着处方千恩万谢地走了,阿砚好奇地问:“师父,刚才那个小伙子用二陈汤加黄连、山楂,王大姐用二陈汤加神曲、麦芽,都是二陈汤,为啥加的药不一样呀?”

“因为他们伤食的种类不同。”岐大夫拿起桌上的药包,给阿砚讲解,“热性食物伤胃,得清热;湿面黏滞,得用消食导滞的神曲、麦芽。就像家里做饭,炒青菜和炖肉,用的调料能一样吗?脾胃就像厨房的灶,食物是食材,不同的食材积在灶上,得用不同的法子清理,这就是辨证论治的道理。”

正说着,一个白发老人拄着拐杖走进来,身边跟着个小姑娘,是老人的孙女。“岐大夫,我爷爷这两天吃不下饭,吃一点就觉得堵得慌,还老打嗝。”小姑娘扶着老人坐下,小声说,“前天家里做了米饭,爷爷说香,就多吃了一碗,结果从那天起就不舒服了。”

岐大夫给老人把了脉,又问:“大爷,除了胀,还有别的不舒服吗?比如怕冷、拉肚子?”

老人摇摇头:“不冷,也不拉肚子,就是觉得肚子里沉,不想动,也不想吃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伤了米食了。”岐大夫放下手,对小姑娘说,“老人脾胃本就虚弱,米食虽平和,但吃多了也容易积滞。《景岳全书》里讲,伤于米食者,用六君子汤加谷芽。六君子汤是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四君子汤补脾胃之气,半夏、陈皮化痰湿,再加上谷芽——谷芽能消米谷之积,还能健脾开胃,比麦芽更温和,适合老人吃。”

小姑娘点点头,又问:“岐大夫,那我爷爷平时该注意点啥呀?”

“平时吃饭别过饱,七分就够了。”岐大夫叮嘱道,“老人脾胃虚,就像小火苗,添太多柴反而烧不旺。可以偶尔煮点小米粥,养养脾胃。《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小米最是养脾胃的。”

老人和孙女走后,阿砚把刚才的病例记在本子上,嘴里念叨着:“伤热食用二陈汤加黄连、山楂,伤湿面加神曲、麦芽,伤米食六君子汤加谷芽……师父,要是伤了别的呢?比如肉、鱼之类的?”

“你倒会举一反三。”岐大夫笑着点头,“正好,你可以看看接下来的病人,能不能辨出证来。”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走进来,揉着肚子说:“岐大夫,我昨天跟朋友去吃烤肉,吃了不少羊肉串、烤五花肉,今天早上起来肚子就胀得难受,还反酸,嘴里有股腻味。”

阿砚眼睛一亮,凑过去看了看年轻人的舌头——舌苔厚腻,又摸了摸脉(当然是在岐大夫允许的前提下),然后小声对岐大夫说:“师父,他这是伤了肉食吧?是不是该用六君子汤加山楂?”

岐大夫赞许地笑了:“没错。肉食性滋腻,比米面食更难消化,六君子汤补脾胃,山楂消肉积,正好对症。《本草纲目》里说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积聚,痰饮痞满吞酸’,对付肉食积滞最管用。不过要注意,山楂味酸,胃酸多的人不能多吃,他这情况加个三五克就行。”

年轻人拿着处方走后,堂外又来了个阿姨,手里拎着几个粽子:“岐大夫,我昨天吃了两个粽子,还是肉粽,今天肚子胀得难受,不想吃饭,还觉得胸口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