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甄老太妃发难(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官居一品养黛玉》最新章节。

皇后宫中的西偏殿内,炭火烘得暖融,各家命妇按品级或坐或立,低声寒暄,等待着宫宴的开席。

史老太君心中那番关于如何笼络黛玉的思量还未理出个头绪,便有宫中女官前来传旨,宣告除夕晚宴即将开始,请诸位命妇移步怡和殿。

与往年不同,今年皇上宴请文武百官的除夕大宴,依旧设在昭阳殿,而皇后主持的内外命妇宴席,却并未循旧例设在瑶花阁,而是改在了更为宽敞暖和、距离后宫也更近的怡和殿。

昭阳殿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看似热闹非凡。林淡作为新晋的四品官,在这冠盖云集之地,资历尚浅,位置被安排在文官序列的末尾,几乎紧挨着大殿侧门。

对此,林淡倒不甚在意,坐在前头固然风光,但在这末尾处,反而自在些,吃吃喝喝,甚至趁人不注意悄悄打个盹,也没那么多双眼睛盯着。

只是,他对这御宴的体验实在不敢恭维。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经过漫长的传递和仪式,送到他面前时早已凉透,油脂凝滞,令人食欲大减。他越吃越觉得身上发冷,那点薄酒根本抵不住寒意。他实在不觉得能进宫参加这除夕晚宴有什么荣幸之感,反倒觉得自己缩在门口吹冷风,可怜极了。

更悲催的是,他紧挨着那看似厚重、实则四处漏风的殿门。腊月里的寒风如同细密的针,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吹得他后颈发凉。

“怪不得民间有古训,床不能挨着窗,更不能对着门,”林淡在心里暗暗叫苦,“这要是常年睡在风口,轻则感染风寒,重则面瘫口歪啊!”

想着,他又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那件对于抵御这等寒气来说显得过于单薄的官袍,只盼着这宴席能早点结束。

而与昭阳殿的“凄风苦雨”相比,怡和殿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殿内暖笼烧得极旺,温暖如春,香气馥郁。黛玉无疑是此间的焦点之一,她的座次被安排在仅次于安乐公主和明慧郡主的位置,显赫非常。

就连江挽澜的待遇,也比她夫君林淡好上太多。这主要得益于皇后处事周到圆融。

江挽澜自身是四品诰命,若按常规排序,位置定然靠后。但她的母亲东平郡王妃也在席中,加之今年东平郡王世子妃因临近产期,不便入宫,皇后便顺势将世子妃的座位安排给了江挽澜。此举既全了郡王妃与女儿同席的心愿,也抬举了林府,旁人看在眼里,只觉得皇后体贴,谁也挑不出错处。

宫宴开始,精致的菜肴如流水般呈上。东平郡王妃却敏锐地发现,平日里无肉不欢的女儿,今日竟频频伸筷,专拣那些清淡的素菜食用,不免觉得奇怪。

她倾身过去,低声询问:“澜儿,今日怎的转了性子?可是身子不适?”她可不相信女儿嫁人后,连自幼养成的口味都能轻易改变。

江挽澜的身孕是今早才确诊的,本打算按习俗,等初二回门时再给母亲一个惊喜,没料到母亲如此心细如发,一下子就瞧出了端倪。

她脸上微红,带着些许羞涩与喜悦,凑到母亲耳边,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母亲,女儿……是有喜了,府医说,快两个月了。”

东平郡王妃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瞬间绽放出极大的笑容,简直要乐得见牙不见眼。

她立刻忘了眼前的宴席,紧紧握住女儿的手,连声关切地低问:“真的?太好了!你身子可有什么不适?恶心呕吐得厉害吗?今日这般场面,要熬到子时之后,你的身子可吃得消?会不会影响胎儿?”喜悦与担忧交织,让她问个不停。

母女二人正低声说着体己话,忽听得内侍通传,皇后娘娘亲自搀扶着宫中一位年高德劭的老太妃缓步进入殿中。殿内众人立刻停止交谈,纷纷起身,敛衽行礼,一时间环佩轻响,衣袂窸窣。

待老太妃在皇后谦让下于上首特设的尊位坐定,皇后方才落座,并示意众人平身归座。江挽澜随着众人动作,目光却装作不经意地扫过那位老太妃。

夫君林淡从不瞒她,今年仓促提前婚期,正是因从萧承煊处得了消息,言及宫中这位地位超然的老太妃凤体违和,恐有不测。可今日观之,老太妃虽比去年见时清减消瘦了些,面色也略显苍白,但眼神尚算清明,精神头看着也还行。

“难道……是萧承煊的消息有误?”江挽澜心中闪过一丝疑惑,但旋即否定,以萧承煊的身份,这等消息还不至于弄错,心中疑惑更甚。

不容她细想,只听上首的老太妃略略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缓慢与沙哑,却清晰地传遍了殿内:“哀家听闻,林如海家的闺女,前两年封了康乐县主,算起来今年也除了服,今日可来与会了?”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那位姿容绝俗、静坐于安乐公主下首的少女身上。

黛玉不卑不亢的起身行礼,“臣女康乐拜见太妃娘娘。”

老太妃打量起黛玉,缓缓开口道,“哀家素来听说守孝清苦,想着你年纪小,丧母恐你的身体不足,如今看来倒是哀家担心多余了。”

殿内熏香袅袅,暖意融融,然而老太妃这看似关切,实则绵里藏针的话语一出,仿佛有一丝无形的寒意悄然弥漫开来。

几位原本带着笑意的妃嫔神色微凝,目光在老太妃与黛玉之间悄然流转。坐在下首的东平郡王妃眉头当即蹙起,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刚要起身开口维护,却觉衣摆被人轻轻一拽。

她侧目一看,是女儿江挽澜正对她微微摇头,眼神清澈却带着笃定,示意她稍安勿躁。郡王妃瞬间明了,女儿这是对那位女婿家这个侄女有着绝对的信心,她便按捺下来,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