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孝与不孝(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官居一品养黛玉》最新章节。
黛玉心中亦是闪过一丝疑虑。
自今日踏入这皇宫以来,无论是皇后娘娘的厚爱,贵妃娘娘的赏赐,还是其他妃嫔的客气,纵然背后可能有种种算计,但表面皆是和风细雨。
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太妃,甫一见面,便以“守孝清苦”为由头,暗指她面色红润、身体康健,似乎并非哀毁骨立之状,这“担心多余”四字,细细品来,竟隐隐有指责她孝期不够悲戚、乃至不尽心之嫌属实奇怪。
但无论如何,这顶“不孝”的帽子,她肯定是不愿也不能认下的。
心念电转间,黛玉步履轻盈却沉稳,行至殿中,面向老太妃的方向,姿态优雅地敛衽一礼,动作如行云流水,不见丝毫慌乱。
她抬起头,目光清正,不闪不避地迎向老太妃打量审视的视线,声音清越如玉磬,清晰地回荡在殿内:
“臣女康乐,谢太妃娘娘挂怀。”
礼数周全,无可挑剔。
不等老太妃再开口,黛玉便继续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劳太妃娘娘如此挂心臣女身子,实是臣女的荣幸。臣女幼年失恃,确乃人生大痛,每每思及母亲,心中悲切难言。”
她话语微顿,眼中适时泛起一丝真挚的哀戚,但旋即被一种承欢长辈膝下的温顺所取代,“然,万幸家中曾祖母慈爱垂怜,祖母悉心照拂,更有几位婶婶待臣女视如己出,饮食起居,无不精心。自九月除服以来,府中三日一请脉,汤药饮食皆由长辈亲自过问,唯恐臣女因守孝之故亏空了根基。”
她稍作停顿,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皇后和端惠贵妃,见她们皆面露倾听之色,便接着道,语气愈发恳切:“家中叔伯、祖父,乃至臣女的父亲与师父,自幼便教诲臣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守孝之本意在于心诚,在于追思缅怀,若因拘泥形骸、过度哀恸而随意糟践父母所赐之身躯,以致病弱伤残,岂非违背孝道本真,令逝者不安于九泉?此等行径,方为真正的不孝。”
最后,她再次看向老太妃,言辞恳切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韧:“家母临终之前,唯一遗愿便是盼臣女能平安喜乐,顺遂一生。故,自母亲仙逝后,臣女虽悲痛刻骨,却从未敢有一餐一饭之懈怠,时刻谨记母亲遗愿,强健体魄,勤勉进学,唯恐有负慈母在天之灵。若因臣女面色尚可,便被认为孝心有亏,臣女……实不敢受,亦恐伤了家中长辈拳拳爱护之心,更负母亲临终嘱托。”
一番话语,引经据典,情理交融。
既点明了自己在孝期内并未懈怠,只是遵循“孝之始也”的古训和母亲遗愿保重身体;又巧妙地将林家上下对她的精心照料摆在明面,暗示若被指责不孝,连带林家诸位长辈也要蒙受非议;更将“孝”的定义从形式主义的“哀毁骨立”提升到了“承继遗志”、“珍重自身”的更高层次。
殿内一时静默。
皇后眼中闪过一丝激赏,端惠贵妃唇角微勾,显然对黛玉这番滴水不漏的应对极为满意。东平郡王妃更是彻底放下心来,看向黛玉的目光充满了赞赏。江挽澜笑的都看不见眼睛了,她就知道自家小姑娘厉害的很,肯定不会吃亏的。
当然要是曦儿不能应付,她也另有应对之策。
无人在意的一处,忠顺王妃给了儿媳一个眼神,世子妃娘娘脸色有些发苦,但还是点头了。
她可是知道公婆早就看中了康乐县主做孙媳妇,可是自家哪个皮小子除了家世不错,相貌尚可,怎么看都配不上人家啊,这可如何是好?不过她看了看康乐县主,小姑娘站在殿中央,不卑不亢,书卷气中又带着些许英气,确实不错,这怎么就不是她女儿呢?
一想到自家女儿,世子妃的面色更苦了,乖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不过比世子妃脸色更不好看的是上首的老太妃。老太妃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变幻了几下。今日之事是她筹谋良久的,其实她和林家也没什么大矛盾,只是她想为家中小辈谋个爵位迟迟未能实现,看不惯别人得罢了。
所以,她本想借题发挥,稍稍打压一下这个风头太盛的新晋县主,却没料到这小姑娘年纪不大,心思却如此缜密,言辞如此犀利,一番话竟将她可能的责难全部堵了回去,还站稳了孝道大义。她若再纠缠,反倒显得自己刻薄无理,不近人情了。
半晌,老太妃才扯出一个略显干巴巴的笑容,语气缓和了许多:“原是如此……倒是哀家思虑不周了。林家教养果然不凡,你能如此深明大义,懂得保重自身以慰母心,你母亲在天之灵,亦当欣慰。”
她挥了挥手,示意身旁宫女送上了一对寻常的玉如意作为见面礼,不再多言。
黛玉再次恭敬谢恩,从容退回自己的座位,姿态依旧优雅从容,仿佛刚才那场无形的交锋从未发生。只是经此一事,殿内众人看向这位康乐县主的目光,更多了几分真正的重视与考量——此女,绝非徒有虚名、可随意拿捏之辈。
更有心思活络者想尽快和林家攀上关系,能将侄女教养的这样好,自然是有些章法的,再说林家子弟都出息,谁家还没个皮小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