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传道受业(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春雷惊蛰,细雨润泽着终南山下的官道。一队车马缓缓驶向长安,为首的牛车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闭目养神。忽然,一阵清脆的童声传来:"先生快看!长安城!"

老者睁开眼,远处巍峨的城墙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他轻抚身旁孩童的发顶:"阿蛮,此去国子监,要谨记你阿爷的嘱托。"

名叫阿蛮的吐蕃少年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是第一批通过吐蕃"蕃学"选拔的学子,将与其他三十名各族少年一同入读国子监新设的"蒙藏馆"。

长安城东的春明门前,礼部侍郎早已率人等候多时。见车队抵达,立即上前行礼:"颜师古先生一路辛苦!陛下特命下官在此相迎。"

老者——正是致仕多年的儒学大家颜师古——微微颔首:"老朽残躯,何劳陛下挂念。"

"先生乃帝师,陛下常说,蒙学改革非先生不可主持。"侍郎恭敬道,"何况此番各族学子入京,更需要先生这般德高望重者镇场。"

车队穿过熙攘的街市,阿蛮趴在车窗上,目不暇接地看着两旁店铺悬挂的各色幌子、街上身着奇装异服的胡商,还有那些他叫不出名字的吃食。最令他惊奇的是,几个明显是吐蕃打扮的商人,正用流利的汉语与唐商讨价还价。

"先生,他们..."阿蛮惊讶地回头。

颜师古捋须微笑:"这便是陛下常说的'文化交融'。等你学成归国,也会成为这样的桥梁。"

国子监门前,各族学子已排成整齐队列。除了吐蕃少年,还有南诏子弟、回纥少年、甚至两个来自极北"骨利干"的孩童。他们身着本族服饰,却都规规矩矩地行着汉礼。

"从今日起,你们便是大唐国子监的生徒。"颜师古站在台阶上,声音虽老却铿锵有力,"不论出身,只问才学。望尔等勤勉向学,将来造福乡梓。"

阿蛮随着众人齐声应诺。当他接过那套崭新的青色儒服时,手指微微发抖——这轻薄的布料,将改变他的一生。

皇宫两仪殿内,李承乾正在批阅各地蒙学兴建奏报。去岁全国新增乡学两千余所,其中边疆州县占了近半。最令他欣慰的是吐蕃逻些城(今拉萨)的"唐蕃学堂"——松赞干布亲自题写匾额,招收贵族子弟三百人。

"陛下,颜师古已到京。"马周轻声禀报,"各族学子安置妥当。"

李承乾放下朱笔:"颜公年事已高,朕本不该再劳烦他。但蒙学改革事关百年大计..."

"先生欣然应命,说愿为文明火种,燃尽残烛。"马周感慨道,"倒是那些学子,初来乍到,言语不通..."

"无妨。"李承乾胸有成竹,"朕已命将作监研制'图文千字牌',以画辅文,最宜蒙童。"

正说着,晋阳公主匆匆进殿:"皇兄,孙爷爷新编的《幼科保赤全书》成了!"小公主献上厚厚一册新书,"特意加了吐蕃、南诏等地常见小儿病的治法。"

李承乾翻阅着这本图文并茂的医书,突然想到:"兕子,何不将基础医理也编入蒙学教材?譬如洗手防病、饮食宜忌..."

"妙极!"小公主眼睛一亮,"我这就去寻颜先生商议!"

三日后,国子监蒙学馆正式开课。阿蛮与其他学子惊讶地发现,教室墙上挂满了彩绘图表——有《身体脏腑图》《四季养生表》,甚至还有《洗手六步法》。更妙的是,每位学子都得到一套"识字积木",上面刻着汉字与对应的图画。

"今日先学《卫生歌》。"颜师古敲了敲戒尺,"晨起漱口,饭前洗手..."

朗朗读书声传出窗外,路过的大儒们纷纷驻足。这种将医学常识融入启蒙教育的做法,实乃开天辟地头一遭。

一个月后,蒙学馆迎来特殊考核。学子们不必背诵经典,而是演示所学——有的用积木拼出"爱众亲仁"四字,有的示范正确洗手方法,阿蛮则用吐蕃语和汉语对照讲解了《四季养生表》的内容。

"善!"李承乾亲临视察,龙颜大悦,"赏每位学子《蒙学图鉴》一部,笔墨一套。"

随着夏日来临,蒙学改革的效果逐渐显现。最明显的莫过于太医署的统计——往年这时节,长安孩童多患腹泻、暑热等症,今年发病率竟降了三成。细问之下,才知道是蒙学里教的"不饮生水勤换衣衫"等常识起了作用。

"陛下,吐蕃使者请求将《卫生歌》译成蕃文。"鸿胪卿奏报,"说是松赞干布听闻后,大加赞赏。"

"准。再派两名太医随行,教授吐蕃医官幼科要诀。"李承乾想了想,"另赐松赞干布《幼科保赤全书》十部,专供吐蕃学堂使用。"

这项文化交流的意外收获是,吐蕃开始主动约束边军,不再骚扰唐境。松赞干布甚至遣使致谢,称大唐皇帝"仁心如天,泽被苍生"。

六月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蒙学大展"在国子监举行。来自各州县的优秀蒙师齐聚长安,展示教学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岭南道的"沙盘识字法"——在细沙上写字,写错一抹即平;还有剑南道的"药草图卡",将识字与认药结合,深受山区孩童喜爱。

"各取其长,推广全国。"李承乾当场拍板,"再设'蒙师奖',每年评选十位杰出蒙师,赐匾额、加俸禄。"

消息传开,各地掀起争当蒙师的热潮。就连一些落第举子也转而投身蒙学,毕竟若能获"御赐匾额",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阿蛮在给家乡的信中详细描述了这些见闻。当他收到阿爷回信,说部落已按他信中所教,挖了专用厕所、打了深井取水时,少年激动得彻夜难眠——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改变家乡的面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