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丝路星繁(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贞观三十一年的第一场秋霜染白终南山时,一支奇特的商队正沿着河西走廊缓缓东行。驼铃声中,几个深目高鼻的胡商指着远处烽燧,用生硬的汉语惊叹:"看!大唐的边城!"

为首的粟特老者康萨保捋着银须,眯眼望向地平线上巍峨的沙州城墙。与三十年前他第一次来唐时相比,这座边城已扩建了三倍不止,城头飘扬的唐旗下,竟还有一面绣着"胡汉一家"的彩旗。

"老丈,听说沙州城里有个'万国市'?"年轻的波斯商人马哈迪跃下骆驼,拍打着皮袍上的沙尘。

康萨保从怀中掏出一枚铜牌,上面用汉文和粟特文刻着"通商凭证"四字:"何止万国市?自去年起,大唐在各边城设'互市监',胡商纳税减半,还有通译免费相助。"

正说着,一队唐军骑兵飞驰而至。出乎商队意料,为首的校尉竟是个卷发深目的胡人,用流利的粟特语招呼:"可是康老掌柜的商队?沙州互市监已备好热水饭食,请随我来!"

马哈迪瞪大眼睛:"唐军中有我们的人?"

"那是阿史那校尉,突厥降将之子。"康萨保低声解释,"如今在大唐,只要有本事,胡人也能当官——听说朝廷正在商议让各族子弟参加科举呢!"

商队入城时,夕阳正将沙州城染成金色。城门洞两侧贴着醒目的告示:左边是汉胡双语的《市易条例》,右边则是《免费学堂招生简章》。几个胡人孩童蹲在墙角,正跟着一个汉人老者朗读"天地玄黄"。

"变化太大了……"老粟特商人喃喃自语。他记得三十年前的沙州,胡汉之间还泾渭分明,交易全靠手势比划。

校尉将商队引至西市的"胡商馆"。这是一座融合了中原与西域风格的宏大建筑,中庭竟有一方按照粟特故乡样式修建的水池。

"这是……"康萨保喉头滚动。

"去年阿蛮学士建议,说胡商远来思乡,建些故土风物可慰乡愁。"校尉笑道,"长安的'万国商馆'更气派,还有温泉浴池呢!"

安顿完毕,康萨保迫不及待地带人去逛夜市。沙州的"万国市"名不虚传——唐人的丝绸瓷器、吐蕃的麝香、波斯的琉璃、天竺的香料……琳琅满目。最令人称奇的是中央的"通译亭",十几个身着统一蓝袍的译员正为各族商人牵线搭桥。

"老丈要卖什么?"一个年轻译员迎上来,竟能同时用粟特语、波斯语和汉语交流。

康萨保取出随身携带的样品:"上等大宛马五十匹,龟兹乐工十人,另有于阗美玉二十方。"

译员眼睛一亮:"巧了!长安将作监正在求购良马,说是要改良战马品种;教坊司也在招募胡乐师。至于美玉..."他压低声音,"陛下为晋阳公主备嫁妆,正需上等玉石。"

老商人惊讶于对方对大唐朝廷动向的了解。更令他震惊的是,交易全程都有小吏记录在册,最后递给他的契约上,赫然盖着沙州互市监的大印。

"若有纠纷,凭此契可直诉官府。"译员解释道,"大唐律法规定,欺诈胡商者罪加一等。"

当夜,康萨保在馆舍灯下细读那本赠阅的《大唐商律》。读到"胡商诉讼,官府需三日裁断"的条款时,老人突然老泪纵横:"若早三十年如此,我兄长也不至于……"

与此同时,长安城大明宫内灯火通明。李承乾正在翻阅沙州快马送来的《胡商舆情录》,这是新任互市监发明的制度,专门记录外商对大唐政策的反馈。

"康萨保?"皇帝手指在一个名字上停顿,"可是当年那个在凉州被贪官勒索的粟特商人?"

马周查阅档案后确认:"正是。其兄康达摩贞观七年被凉州司马诬陷,病死狱中。后来陛下整顿边吏,那司马才伏法。"

李承乾轻叹:"一饮一啄,皆有前定。传旨:赐康萨保'诚信商人'匾额,准其子侄入国子监商科学习。"

"陛下,老臣有一事不解。"马周犹豫道,"如此优待胡商,朝中已有'损国威'的议论。为何还要允许胡人子弟参加科举?"

皇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命人取来一幅地图:"爱卿看,这是河西走廊,这是西域,这是波斯……"他的手指一路向西,"若无胡商,我大唐的丝绸如何抵达大食?若无胡将,安西军如何能所向披靡?"

老臣仍不放心:"可非我族类……"

"马卿啊,"李承乾笑着打断,"你府上最得力的管家,不也是高丽人吗?"

十日后,康萨保的商队抵达长安。春明门外,老商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原本的胡商营地已变成一座小型城池,不同风格的建筑井然有序,街上行人服饰各异却和睦相处。

"那是大食馆,那是波斯邸,那边是天竺舍……"引路的市吏如数家珍,"康老可下榻粟特别院,刚添了你们故乡的葡萄藤。"

更令商队惊喜的是,次日便有鸿胪寺官员来访,邀请他们参加三日后的"万商大会"。马哈迪捧着烫金请柬,手都在发抖:"我这种小商人也能见大唐皇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陛下有旨,商无分大小,皆可与会。"官员和蔼地说,"会上还将宣布重大新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