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丝路星繁(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万商大会在新建的"开元广场"举行。这座可容纳万人的圆形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丝路群雕"——汉使张骞、胡商首领、驼队、海船……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千年历史。
康萨保的位置竟被安排在首排。当李承乾身着常服出现时,老商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天可汗竟如此平易近人,甚至经过他面前时还微微颔首。
"朕今日有三件事宣告。"皇帝的开场白简洁有力,"其一,自即日起,胡商税赋再减一成;其二,设'丝路保',商队遭劫可获官府补偿;其三……"他顿了顿,"明年春闱,特设'宾贡科',各族子弟皆可应试。"
广场瞬间沸腾。胡商们用各种语言欢呼雀跃,几个大食商人甚至跪地叩拜。康萨保怔怔地望着高台上的大唐皇帝,突然明白为何丝路沿线都称他为"天可汗"——这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会后,老商人被单独召入偏殿。当他看到案几上那方"诚信商人"的匾额时,终于控制不住情绪,伏地痛哭:"陛下为小民兄长昭雪,又如此厚待胡商,康氏一族愿世世代代效忠大唐!"
"康卿请起。"李承乾亲手扶起老人,"朕有一事相托——听闻卿熟悉葱岭以西各国风情,可愿协助鸿胪寺编纂《西域图志》?"
康萨保激动地应下。离开皇宫时,他注意到廊下站着个吐蕃装束的年轻人,正与几位官员讨论什么。引路的内侍顺着他的目光解释:"那是阿蛮学士,如今在鸿胪寺任职,专司各族事务。"
"可是在吐蕃推行'十净规'的那位?"老商人惊讶地问,"我在撒马尔罕就听过他的大名!"
内侍骄傲地点头:"不止呢!去年他出使波斯,说服波斯王采用大唐钱制。现在丝路西段都用开元通宝交易,省了多少麻烦!"
次日,康萨保应邀前往鸿胪寺。在充满异域风情的"万国厅"里,他见到了正在主持"丝路通商术语汇编"的阿蛮。三年过去,这个吐蕃青年越发沉稳干练,额上那抹朱砂已经变成了一道细长的金纹——这是大唐赐予"文明使者"的最高荣誉。
"康老来得正好。"阿蛮用流利的粟特语问候,"我们在讨论'契约'一词在各族语言中的异同,您见多识广,还请指点。"
老商人受宠若惊,连忙贡献所知。讨论间隙,他好奇地问:"学士为何对商事如此精通?"
阿蛮笑着展开一幅地图:"陛下常说,商路即文明之路。我在国子监时,除了经史,还选修了商科与律学。"他指着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看,这是各族的契约习惯,这是货币兑换率,这是争议解决方式……将来要编成《万国商典》呢!"
康萨保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代表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文明形态——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全盘照搬,而是在交流中创造出更包容、更实用的新秩序。
深秋时节,康萨保的商队准备西返。临行前,老商人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将最疼爱的孙子康留堂托付给阿蛮做学徒。
"老朽半生漂泊,今日方知何为文明。"他将孙子的手放在阿蛮手中,"愿他追随学士,做丝路上一颗小小的铺路石。"
阿蛮郑重应下。他带着少年参观正在扩建的"万国学院",指着工地上忙碌的各族工匠说:"看,那个砌墙的吐蕃匠人用的是中原技法,而指挥的汉人工头学的却是天竺建筑术。这才是陛下想要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与此同时,大明宫内的李承乾正在批阅一份特殊奏章——由阿蛮起草的《关于设立丝路联合商队的建议》。皇帝朱笔画了个圈,写下八字批语:"利国惠民,速办。"
放下奏章,他走到巨幅《西域全图》前。这张由数十位胡汉学者共同绘制的地图,已经将标注延伸到了大食以西。一个个红色小旗插在主要商路上,宛如跳动的血脉。
"陛下,刘仁轨从登州来信。"马周捧着信函进来,"说高句丽、新罗、倭国商船在登州港自发组成联合船队,请求大唐派员统领。"
李承乾眼前一亮:"好!告诉刘卿,就以'海丝联队'为试点。"他顿了顿,"另派阿蛮明春出访西域诸国,商讨陆上丝路联营一事。"
腊月祭灶那天,长安城飘起小雪。康萨保的商队满载唐货准备启程,同行的还有十余支各族商队——这是首批"丝路联营"试点。鸿胪寺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每支商队都获赠一面绣着"大唐"与本国文字的旌旗。
"老掌柜保重。"阿蛮为康留堂整了整皮帽,"待你归来,说不定能赶上首届宾贡科。"
老商人深深鞠躬:"托陛下洪福,丝路必将更加繁荣。"
驼铃远去,雪地上留下长长的印记。阿蛮站在城楼上,望着逐渐消失的商队,耳边回响着今早李承乾对他说的话:"明春西行,你肩上的担子不轻。但朕相信,文明的火种,终将照亮整个丝路。"
贞观三十二年的元日,长安城迎来了史上最盛大的"万国朝贺"。吐蕃、突厥、回纥、波斯、天竺、倭国、林邑……三十多个国家的使节齐聚大明宫。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国使节不约而同地穿上了融合本族与唐风的服饰——吐蕃使者的翻领上绣着云纹,波斯贵族的腰带上缀着玉佩,连天竺僧人都披上了唐式袈裟。
"陛下,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啊!"马周激动得声音发颤。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殿中那些肤色各异却同样恭敬的面孔,轻声道:"这才是开始。"
此时,阿蛮正站在鸿胪寺的高台上,向各国使节展示新制成的《丝路通商指南》。阳光透过琉璃瓦,在他身上洒下斑斓的光影,宛如为这个年轻的文明使者披上了一件璀璨的霞衣。
在更遥远的西域,康萨保的商队正穿越葱岭。驼铃声中,老商人抚摸着孙儿临行前画的《长安盛景图》,对马哈迪说:"知道吗?我年轻时以为财富就是金银,如今才明白,真正的珍宝是能连接不同文明的人心。"
丝路漫漫,星火相承。在长安城那轮永不落幕的太阳照耀下,无数像阿蛮、康萨保这样的使者,正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在万里商路的每一个角落。终有一天,这些星星之火,将汇聚成照亮人类历史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