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学员中的“刺头”(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最新章节。

一些学员露出了困惑的表情,觉得他说的好像也对。

张景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看向其他学员:“有没有不同意见?”

一个平时话不多、来自乡镇卫生院的年轻女学员怯生生地举手:“可是…病人背心发凉,是不是说明阳气不通,还有点外寒的影子?而且痰量多,苓桂术甘汤化痰的力量会不会不够?”

“背心发凉完全可以是因为寒饮阻滞,阳气不能布散所致,并非必有表邪!”秦波立刻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优越感,“至于化痰力量,可加半夏、陈皮…”

课堂变成了他和那个女学员的辩论场,女学员显然说不过他,脸涨得通红。

“够了。”张景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争论瞬间停止。

他看向秦波,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秦波,你理论功底很好,引经据典也很熟练。但是,你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脱离临床,纸上谈兵。”

秦波一愣,似乎没想到张景会如此直接地批评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服。

“你说小青龙汤发散峻猛,恐伤正气。没错,对于纯里虚寒饮者,确实需慎用。但你看这个病例,”张景指着白板上的症状,“咳嗽是主要矛盾,痰稀量多,说明水饮壅盛。

背心发凉,提示局部阳气郁遏不通。脉沉弦,沉主里,弦主饮主痛,亦主气机不畅。这说明什么?说明寒饮郁闭肺气,需要开门逐寇!需要强有力的辛温发散之品,开泄腠理,温化寒饮,才能使邪有出路!”

他的语气变得犀利起来:“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健脾利湿没错,但对于这种寒饮郁闭较甚的情况,就像用一碗温吞水去化一块坚冰,力有不逮!或许能吃上十几二十剂慢慢见效,但病人痛苦的时间却被大大延长了!”

“中医治病,讲究兵贵神速,尤其对于邪气实的阶段,该用力时就要果断用力!小青龙汤之所以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千古名方,正是因为它能‘开门逐邪’,表里双解。用对了,往往一剂知,二剂已!”

张景顿了顿,看着脸色渐渐变化的秦波,最后掷地有声地问:“你只记得‘当以温药和之’,却忘了《内经》还说过‘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高者,因而越之’!

辨证论治,关键在于这个‘辨’字!不是死抠条文,而是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甚至敢于突破!明白吗?”

一番话,条分缕析,既肯定了秦波的理论基础,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脱离临床、机械教条的核心问题。

教室里鸦雀无声。其他学员都听呆了,眼神发亮,只觉得豁然开朗。

秦波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在对方紧密联系临床的分析面前,那些书本上的理论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引以为傲的博学,此刻仿佛成了空中楼阁。

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在张景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目光下,有些狼狈地低下了头,第一次没有争辩到底。

“好了,我们继续。”张景没有再穷追猛打,转而开始详细讲解小青龙汤的组成、配伍奥秘、加减法和使用禁忌。

这节课,剩下的时间异常安静,只有张景清晰的讲解声和学员们沙沙的记录声。

秦波虽然不再公开挑衅,但紧抿的嘴唇和偶尔闪烁的眼神表明,他并未完全心服。

张景看在眼里,心中了然。他知道,对于这种心高气傲的“刺头”,一次课堂上的理论交锋,不足以让其彻底折服。

唯有真正无可挑剔的临床疗效,才能敲开他那被理论层层包裹的内心。

他需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让秦波亲眼见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在中医临床的路上,从来都不会缺少。